专家解读香港行政长官2018施政报告:抓住机遇,主动作为

朱琳/经济日报
2018-10-21 08:48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日前在特区立法会正式发布题为“坚定前行 燃点希望”的《行政长官2018年施政报告》。这是林郑月娥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其中有哪些亮点?为香港未来发展定下了怎样的基调?对此,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毛艳华向经济日报记者表示,这份报告涵盖良好管治、房屋与土地、多元经济、人才培育、民生改善等领域,有效回应了香港社会的关切。报告提出了近250项新措施,强调香港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抓住“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对于香港继续发挥其独特优势,进一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将对香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毛艳华表示,这份施政报告具有四个亮点:一是在土地和房屋方面,报告强调特区政府将增加公营房屋比例,调拨更多土地用作公营房屋发展。作为具体实施措施,施政报告中提出了以“明日大屿”为代表的几项土地供应重点计划。“明日大屿”愿景涵盖约1700公顷土地,提供26万至40万个住房单位,可供70万至110万人口居住,其中七成为公营房屋。这充分体现了香港政府“发展要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改善民生是香港保持繁荣稳定的基础,为民众纾困解难,切实提升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香港政府施政的第一要务。

二是在多元经济发展方面,报告公布了进一步改善教育质素和回应教师、校长和家长诉求的具体措施,涉及额外47亿港元经常开支。同时,报告提出将加大推进创新及科技发展力度,继本年度财政预算案预留的500亿港元外,再投放280亿港元用于大学研究、再工业化、公共服务应用科技和加强创科氛围等方面。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提升创新科技,将推动香港在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金融科技等优势领域有所突破,提高香港经济多元化水平,从而更好地解决香港结构性失业问题,促进人员的弹性就业。

三是在加强与内地合作方面,报告强调特区政府将加强“促成者”和“推广者”的角色,抓紧“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机会,为香港经济注入新动力,包括签订更多双边及多边协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督导委员会”等。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依旧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香港作为开放型经济体,外部环境将直接影响香港经济发展。抓住“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对香港巩固传统优势,培育新的增长点将起到关键作用。今年8月份,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立并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步入实施阶段。施政报告提出要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委员会”,将强化在涉及香港与内地城市之间空间协调优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中心,优质生活圈等诸多方面政府部门统筹协调的作用,这将大力推动实施发展规划的步伐。

四是在良好管治方面,报告特别强调行政长官对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的“双责任”,以及特区政府对任何鼓吹“港独”,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及发展利益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这彰显了特区坚守“一国”原则的坚定决心,也表明要在香港增强“一国”意识的鲜明态度。同时,提升管治能力,让“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意味着特区政府要与时俱进,积极应对复杂外部环境挑战的同时,在致力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方面主动作为。

(原题为《专家解读香港《行政长官2018年施政报告》——抓住机遇 主动作为》)

    责任编辑: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