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址”日记|72岁党员:不是第一次来,但还是很激动

澎湃新闻驻中共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陈逸欣
2018-10-17 20:02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10月17日,星期三,晴。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内,72岁的陈玉美正聚精会神地阅读参加一大会议的革命人物生平事迹,还会时不时凑近了去看。

“今天不是我第一次来了,但心情还是很激动。”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今天重阳节和女儿、先生一家三口在新天地附近吃饭,“就要来参观一大会址,这是一个伟大的地方。”

2018年10月17日,陈玉美(右)和丈夫在一大会址纪念馆浮雕前合影。 澎湃新闻记者 陈逸欣 图

陈玉美说,参观一大会址纪念馆,让她想起了当年自己加入共产党时的情形,“我记得是1983年的时候,在新疆入了党,还在党旗下面宣誓。”她说,当时内心激动不已,今天她特地在入口处的巨幅党旗下拍照留影。

陈玉美出生于上海,1966年去往新疆从事医疗工作了几十年,后来又调回上海。

“没有时间抱怨离家的不适应,就是觉得作为一名党员,更要把事情做好。”陈玉美称,成为党员以后,思想上对自己的要求更加高了,每做一件事,都会想想对得起党员的称号吗,行为是否和胸前佩戴的党徽相匹配。

“我们会把党员的身份当成一种荣耀,但也是一份责任。”陈玉美说,就像参加一大会议的代表们,他们就以国家的未来为己任,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不怕牺牲。

在新疆的时候,陈玉美和丈夫王国强每年清明节都会去烈士陵园扫墓,他们认为缅怀先烈的同时,还要提醒自己不忘记肩上的责任。现在回了上海后,还是会去烈士陵园,每年如此。

王国强退休后在居委会工作,虽然处理的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情,但他直言很乐意,“就是想为别人做点事情。”今天已经是他第五次来参观一大会址纪念馆了,他坦言,下次有机会还会再来,“不单单是看到了什么内容,来这里更是为了感悟革命烈士的精神。”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