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投资超千亿元开展交通大会战,打造江澳“1小时生活圈”

2018-10-15 12:48
广东

(本文原标题:《江澳“1小时生活圈”呼之欲出!这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让人振奋!》)

10月12-1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毅率团在澳门出席共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论坛,并在13日举行的澳门与大湾区的海陆交通联系分论坛上致辞。刘毅指出,江门与澳门两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具有深厚的合作基础。希望澳门继续积极支持和参与大湾区交通网建设,与江门共同携手推动一批连接江澳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落地,打造江门与澳门“1小时生活圈”,促进两地共进共赢。市领导易中强、林飞鸣参加活动。

刘毅表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江澳进一步深化合作注入了新动能。江门将牢牢把握这一历史契机,围绕建设“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示范城市的目标,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和粤港澳合作重大创新发展平台。今年以来,江澳两地更加密切交流、频繁互动,充分体现了两地共谋合作、共建大湾区的决心和热情。

刘毅指出,大湾区建设,交通要先行。近年来,江门把交通建设作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突破口,开展了投资超千亿元的交通大会战,为大湾区交通融合与要素流动提供了新动力,也为打造江门与澳门“1小时生活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江门将继续立足于“以我所有、给你所需”,服务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推动江澳两地更紧密合作,尤其是高起点、高标准推进交通项目的规划建设,做到“基建协同、路通财通”。一是打通承东启西的高快速路网,特别是主动对接港珠澳大桥,与珠海市共同谋划建设港珠澳大桥西拓通道,加快推进黄茅海大桥建设,强化澳门与珠江西岸城市乃至国家大西南的联系。二是以在建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为依托,与澳门、珠海共同推动江珠澳高铁规划建设,实现澳门与国家高铁网络的对接。三是积极参与粤港澳港口群建设,发挥西江黄金水道作用,与珠海港共同构筑大湾区西翼港口枢纽。希望澳门与江门共同携手推动一批连接江澳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落地,促进两地共进共赢。

据悉,为帮助当地青年更好地把握大湾区建设和国家发展机遇,澳门特区政府于10月12—14日在澳门举办“奋斗青春、放飞梦想——共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论坛”,逾1400名大湾区城市的政府代表、青年代表及其他嘉宾出席。活动主要包括主论坛、5个平行分论坛、粤港澳大湾区青年领袖圆桌会议、大湾区青年篮球赛,以及组织与会代表在澳门走访交流等。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的江门,也正从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充分利用发展空间大的优势,团结和动员广大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日前,市发改局在答复民革江门市委员会《关于精准布局,把江门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发展平台的建议》的提案时就透露,接下来江门将推动机制创新,构建新型合作开发模式,争取在探索粤港澳合作模式创新方面先行先试,采用江港澳共同开发、管理运营的模式,探索设立江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形成紧密合作、整合发展、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

这也意味着,一个合作方式、开发模式都焕然一新的“江港澳深度合作园”正呼之欲出,成为广大投资者趋之若鹜的粤港澳大湾区开发建设新热土。

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是大湾区区域经济合作最大平台

大广海湾建设迎来了重大利好。

民革江门市委员会在该提案中指出,在9+2大湾区城市群中,江门是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城市。江门市域面积9504平方千米,约占珠三角的四分之一,开发强度仅11.6%;大广海湾经济区是广东省最大的省级新区,规划面积3240平方千米,开发强度在5%左右,符合“现在开发强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是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合作的最大平台。

大广海湾经济区的规划建设也正在积极推进中。市发改局的回复透露,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主动创造条件,先后开展了《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级平台研究》《港澳(江门)飞地政策研究》《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研究》等研究,积极寻找大广海湾经济区与国家和省重大战略的契合点。同时,为加快推动大广海湾经济区打造成为国家级平台,借助我市国家和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港澳同胞的力量,不断在不同场合呼吁国家、省的层面对大广海湾经济区建设的重视。

2016年3月,我市成功争取将大广海湾经济区作为粤澳合作平台写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的指导意见》。在2016年6月召开的粤澳合作联席会议上,我市与澳门签署了《关于推动粤澳共建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的框架协议》。2017年7月1日,大广海湾经济区作为重大合作平台被写入了国家和粤港澳四方签署的《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
据了解,目前我市推进大广海湾经济区开发建设的主要区域在银洲湖片区,正重点推动轨道交通产业园、新会经济开发区等核心园区提质增效,规划建设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和银湖湾滨海新城,加快推动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目前,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累计完成投资逾56亿元,已有12家配套企业落户;银湖湾滨海新城已完成《江门市银湖湾滨海新城概念规划环境影响篇章》《江门市银湖湾滨海新城概念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正在启动新城城市设计、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新城核心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气候论证等招标工作,成功引进梦回大宋·印象崖门、碧海银湖、古兜温泉“山河出海”、中科院新澳开物生物医药装备等项目。

图为银湖湾俯瞰图

“飞地经济”模式依然是突破口

去年6月,国家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飞地经济”首次正式得到国家层面的肯定并向更大范围推广。该意见要求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要素自由有序流动,加快统一市场建设,完善发展成果分享机制,为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作出新贡献。

发改委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飞地经济’模式依然是推动江港澳合作很好的突破口。”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蔡勇表示,“飞地经济”并不是中国独有的,在世界上也通行,“但江门和香港、澳门以及大湾区其他城市之间究竟采用哪种合作方式发展‘飞地经济’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的确,“飞地经济”早已不是新鲜词,合作模式更是多样。如“深汕特别合作区”一直由深圳市主导经济管理和建设,汕尾市负责征地拆迁和社会事务,特别合作区产生的地方级税收在扣除省按体制规定的获益部分后,由深圳市、汕尾市和特别合作区按25%、25%和50%的比例分成。

图片来源:深汕特别合作区官网

作为国际大都市的香港,“飞地经济”的概念更是解决其土地问题的重要办法之一。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郑耀棠就建议在大湾区找出30平方公里土地给香港兴建新区,此举是缓解香港住房需求的理想方法,同时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珠海横琴也作出过有益探索。2009年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同意澳门政府将澳门大学迁往“粤澳合作专案用地”。全国人大常委会2009年6月27日通过决定,授权澳门政府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辖。“其实无论是郑耀棠的建议,以及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模式,都可以给江门在推动江港澳合作方面一个很好的参考。”蔡勇说。

江港澳深度合作园呼之欲出

今年6月,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率特区政府代表团和澳门“千人汇”成员,到江门参观考察。

崔世安指出,澳门将与江门携手并进,在以往的良好合作基础上,充分发挥澳门与江门的合作潜力,继续创新思维、务实合作,比如携手开拓葡语国家市场,共同促进两地青年的创业创新就业合作,继续拓展双方在金融、环保等领域的合作等。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应武也强调,要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建设,探索与澳门共建园区、“飞地经济”等新型开发模式,力争以自贸区、自由贸易港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开发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将其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合作平台。

今年4月,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毅率队赴香港拜访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时表示,江门发展空间广阔,开发强度较低,愿意为香港继续向外发展提供空间,希望进一步探索江港深度合作模式,提升江门枢纽功能和香港辐射功能。

林郑月娥也给予积极回应,表示香港愿与江门等湾区城市打通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渠道,为两地人民创造极为便利的交往合作条件。配合国家发展,发挥香港科技创新优势,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探索共建国际科技创新园区。立足共建共享,把香港教育、医疗、影视、地产、安老等优势产业延伸到大湾区发展。

实际上,江门一直在探索“飞地经济”的模式,分别与澳门和深圳合作开发建设新的园区,而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各项政策的突破,江港澳深度合作园可以说是呼之欲出了。

“当前江门在两个‘飞地’的打造上,还是以招商引资等方式为主,其实可以更大胆,打破现有的机制体制约束,进一步创新。并不局限于政府对企业、园区对企业或者企业对企业,更要突出‘政府对政府’的特点,以更高的站位、更高的起点来建设园区。”蔡勇表示,如江澳之间可探索设立开放程度更高、营商环境国际化、服务贸易要素无障碍跨界自由流动的江澳合作区。

蔡勇建议,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在未来发展时,可以划定一块区域并通过双方共同规划、合作开发甚至以澳门开发为主,双方共同管理和运营,实现紧密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同时,可在区内借鉴、复制甚至移植澳门的市场运作管理乃至社会管理经验与模式,让江澳共同打造一个具有可借鉴意义的全新合作平台。

知多D

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占地2.5万亩

发展方兴未艾潜力可期

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是目前我市与澳门合作开发建设的一个园区,发展可谓方兴未艾、潜力可期。该园区位于新会区崖门镇,规划面积25420亩,依托环保电镀基地优势重点发展电子、汽车零部件、珠宝、钟表等高端制造以及循环经济产业。

该园区探索采用“一区三园、一区多点”模式规划建设。“一区”即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三园”即环保产业园、澳葡青年创业园、滨海旅游及中医养生产业园;“多点”即在具体园区中建设崖门环保电镀基地、钟表珠宝项目、电子和汽车零部件项目、澳葡青年创业项目、金融示范项目(江澳合资银行)、澳葡贸易产品交易平台、中医养生保健产业研发项目和粤澳“一程多站”旅游项目等。其中,环保产业园位于崖门镇登高石,是全省定点环保电镀工业基地,获授“中国电镀环保示范园区”和“粤港澳合作电镀产业升级示范区”。2016年,园区累计签约进驻企业90家,产值11.8亿元,增长15.68%。
澳葡青年创业园位于崖门镇甜水坑以南,毗邻新会电厂和环保产业园,是我市与澳门用作开展中葡青年创新创业交流和“青年创业援助计划”的载体。拟以“飞地”模式、基金模式、孵化模式、PPP模式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进行开发,计划引入澳葡青年创业项目,筹建江澳合资银行,建立澳葡贸易产品交易平台。
滨海旅游及中医养生产业园位于银湖湾规划用海A区,总面积1.5万亩,相当于澳门面积的三分之一。园区借鉴香港与台山合作模式,将A区作为澳门隋性拆解物料填埋场,在此基础上与澳门合作发展滨海旅游和中医养生产业,打造粤澳“一程多站”旅游基地,共建中医养生保健产业研发基地。
来源:江门日报(记者/陈敏锐 肖开刚谌磊)、江门日报台山微事、新会微区长、魅力崖门等

责任编辑:梁丽琴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