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2亿跑者?美国媒体眼中的“中国跑步热”,究竟长啥样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宇 实习生 杨鹏
2018-10-20 14:21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的“跑步热”为什么会如此火爆?如今,美国跑者们都开始研究这个课题了。

近日,美国权威跑步媒体《Runner’s World》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痴迷跑步——这种趋势正在改变中国》的长文。文章的作者维尔·福特曾在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当他亲历一场像派对一般的越野跑赛之后,他试图了解中国跑步急速”繁荣“的原因。

“跑步热潮正在席卷中国大地,从城市的街头巷尾延伸到乡村小道,超过2000万跑者在这个热潮中逐渐改变着中国。”

不过,在这种急速增长的流行趋势背后,他也窥见了深层次的隐患和泡沫。

热闹的马拉松起跑现场。视觉中国 资料图

4年两波跑步“高潮“,2亿跑者的巨大数字

维尔·福特曾经在2006年在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也见证过那时的跑者在国内“不太受待见”的情况。如今,促使福特对中国的“跑步热”真正产生浓厚兴趣的,是一场叫做“高黎贡超级山径赛by UTMB”的越野跑。

清晨5点,跑者们就聚集在一座传统中式门背后,伴随着节奏强烈的音乐,跑者们有的不停的开合跳、有得做着体前屈,还有一些在伸展热身……用福特自己的描述,“起跑线就像是夜店一样热闹”。

在他的身旁,一位中国跑者不住地点着头,然后自言自语“气氛还不错”。然后,当发令枪响起,跑者们一哄冲出起跑线,跟在后面的那些不太追求成绩的跑者,则是一边欢呼一边自拍。

在福特采访了多名参赛者、赛事组织者和跑步产业链相关人士之后,他发现,像高黎贡超级山径赛这样的越野赛事,代表了中国跑赛中“最光鲜亮丽的一面。”

高黎贡超级山径赛by UTMB越野跑现场。

“大多数赛事组织者认为,跑步的第一股热潮始于2011年左右。”福特的分析是基于大多数跑步产业相关人士的经验之谈,“而越野跑的崛起,则是在第二波高潮到来的时候,那是2015年。”

不过,跑步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在跑赛数量激增的初期,赛事的组织和管理可以用“鱼龙混杂”来描述。

“早些年,许多比赛的组织缺乏规划,状况频发。比如,志愿者可能会因为天气原因就不见踪影,救援与急救保障措施常常无法到位。”福特写道,“不过,随着办赛经验的丰富,以及社交媒体上广大跑者和网友的监督,此后赛事的水平大幅提高。”

而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最令福特惊讶的是赛事数量和跑步人口的增长速度。

“当我和咕咚APP联合创始人之一的沈波交流时,他估计中国现在至少有2亿跑者。”这个数字让福特颇为惊讶,而在福特此前的调查和研究中,他所得到结论是,中国跑步人口的数字在2000万左右。

马拉松逐渐成为很多人挑战自我的方式。

跑步成为中产爱好,却未到达偏远地区

跑步人口激增,跑步赛事的数量自然水涨船高。

按照中国田协在2018年初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在2017年里,全国举办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800人以上规模)达1100场,参赛人次近500万。其中,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A类赛事223场,B类赛事33场。与去年同期相比,共办赛事增加了101场,增长率为83%。

而根据去年的数量基础,福特认为2018年的路跑赛事总量可能会达到1500场,甚至有可能接近2000场。对于这个推测,福特给出的一个例证就是,在今年4月15日这个周末,光是马拉松赛事在两天内就有40场之多。

为什么跑步会发展得如此火爆?

福特在采访了多位跑步APP的创始人以及户外赛事的组织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在中国历史上,跑步曾经被看作是劳动者的体力活儿,很长一段时间,新兴中产对这个运动避而远之。但后来,当中国的中产开始探索新的休闲方式时,跑步这项简单容易的运动,愈发被人们接受。”

“跑步的社交和社群属性也被发掘,当人们加入了一个跑团之后,他们找到了被认同和支持的归属感。”

按他的话说,“跑步已经成为了中国中产阶级的业余爱好,个人体育观念已在精英跑者和业余跑者的生活中扎根,将以前那种国家主导的体育模式渐抛在身后。”

遗憾的是,在中国的偏远地区甚至是不发达的农村里,那些想依靠跑步走进大都市的年轻人,依旧需要顶着周遭的质疑和误解。

福特就在一场跑赛里遇到过一位在云南农村里长大的年轻跑者,她就告诉福特,她的母亲总是质问她“为什么要跑步”。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在那些来自偏远地区的跑者身上相当普遍。“有时候村里的人会问你,谁付给你钱跑步。”另一位跑者也和福特说了类似的跑步环境,“然后你还必须解释,其实是我付钱去跑步,去受这些罪。”

首届北京摇滚马拉松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举行。视觉中国 资料图

跑步热得到国际认可,但泡沫怎么办

不仅是跑步人群和赛事的扩大,中国越来越多的跑赛也开始重视对于国内跑者的激励,例如像上海马拉松的各种系列赛事,已经逐步设置国内跑者的完赛奖金。

在中国,跑步的氛围越来越浓烈。这一点,国际知名赛事的组织者以及那些国外的知名跑者,都是认同的。

《超级马拉松训练完全手册》的作者克丽丝·梅尔就曾经在中国有一段独特的体会。当她在2015年带着这本书的中文版来到中国后,众多中国跑者对于跑步知识和训练方法可以说是“如饥似渴”。

“每一次交流活动,都有几百人来到现场,参加问答。”梅尔的感受就是,中国跑者这种对于跑步积极的态度,促使中国的整体跑步训练水平、跑步装备制造和销售以及赛事氛围在这3年时间里取得了相当于美国10年时间才能得到的进步和发展。

而环勃朗峰超级越野赛(UTMB)的联合创始人凯瑟琳和米歇尔·波莱蒂则坦言,他们之所以愿意选择中国作为这项赛事在海外的第一个品牌赛举办地,正是因为他们“从未见过一个国家的跑步人口可以增长得如此之快。”

然而,火爆的背后,同样隐藏着问题。

在福特的采访和观察中,他发现赛事越来越多,但是能够经得起考验的赛事却没有很多。“没有人能在中国的跑步赛事里赚钱”,这是福特在问起中国的跑步经济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而跑步的泡沫就存在其中。

一位曾经在体育部门工作的官员在离职后从事了赛事运营工作,他告诉福特,中国的跑步人口会继续增加,但是好的跑步运管公司却可能不会太多。

“很多新公司投身跑步市场,可是几年后他们就会破产。然后,新的一批公司就会再进来。如今的跑步市场会有泡沫,但是泡沫上的洞只会暂时破裂,然后就很快被新公司堵上。”

这是一个循环,也是中国跑圈火爆背后的一个必须被认清的现象。

    责任编辑:腾飞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