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新晋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有副教授职称就够了

澎湃特约评论员 张田勘
2018-10-04 17:26
来源:澎湃新闻

当地时间2018年10月2日,瑞典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Arthur Ashkin, Gerard Mourou和Donna Strickland,以表彰他们“在激光物理领域的突破性发明”。视觉中国 图

10月2日下午,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获奖者为美国科学家阿瑟·阿什金、法国科学家杰拉德·莫柔和加拿大科学家唐娜·斯特里克兰。获奖理由是3人在激光物理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发明。

这三位获奖者中,除了96岁的阿什金(到目前为止年纪最大的获奖者),最受人关注的应当就是59岁的唐娜了,在她身上体现了诺贝尔奖得主的“次要人物”效应。

其一,唐娜是55年来首次有女性获得该奖项,也是诺贝尔物理奖的第三位女性获奖者。前两位是1963年的玛丽亚·戈佩特·迈耶和1903年的玛丽·居里。作为寥寥无几的女性获奖者,性别歧视似乎是一个必然提及的话题。

但是唐娜认为,即便是在诺贝尔奖领域女性获得者相当少,也不存在“弱者呵,你的名字是女人”而受到歧视的现象。她说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总是被当作(与男性科学家)平等对待”。这也体现在几年前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认为科学家是培养出来的,无论是男女,只要加以培养,就会成为科学家,不会有男女之别或歧视女性的现象和结果,因为今天的美国女科学家的人数已经与男科学家齐平。同时也说明,只要有成果并加上运气,就有可能被认可。

在唐娜身上也体现出低职称反而拿大奖的效应。唐娜获奖时还是滑铁卢大学的副教授,她当被问及为什么一个有成就和声誉的人没有成为一位正教授时,她简单地回答,“我从来没有申请”。这一点似乎也是唐娜淡泊名利的表现,一个副教授职称就够了。如果这是其真实的内心想法,实属这个世俗世界的一抹光亮。

再联想到,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奖的“次要人物”的中村修二,一生没有上过重点大学(毕业于日本德岛大学),最高职务也只是在日本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担任研发部门的负责人,最高教职不过是日本爱媛大学客座教授(2006年)。但是,由于其发明了社会所需的成果——高效蓝色发光二极管,而与赤崎勇、天野浩共同获得2014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在唐娜身上体现的“次要人物”效应还表现在,她一生似乎只有这一项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而且是一个偶然并且对研究者来说谁都可能做得出来的实验结果而终身获益。这个实验就是啁啾脉冲放大技术(CPA)。

唐娜的导师是莫柔,后者的另一位学生和科研助理是史蒂芬·威廉姆斯。有一天,威廉姆斯好奇地向莫柔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光纤和放大器换个顺序会是什么结果。但问完问题后,威廉姆斯就回家了。不过,回家后威廉姆斯从妻子那里得知,导师莫柔打来电话,说威廉姆斯的提问很好,启发了他。

由于威廉姆斯已经回家,莫柔就让实验室里还有一位在“加班”的女学生去做一下这个实验,这就是“啁啾脉冲放大”技术,这位女学生就是唐娜。结果做出来后,莫柔和唐娜作为指导者和实验者把这一结果发表在《光学通信》杂志上。除了这个实验和这篇文章,后来唐娜再也没有做过其他重要的研究和发现,当然她也因这项研究而当选过美国光学会主席。

所以,在他人看来,唐娜实在运气好,不仅因为“加班”撞上了大运,好过威廉姆斯,还因为这唯一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并且唐娜的“次要人物”效应还体现在她和导师发表实验结果的《光学通信》杂志,这个杂志的影响因子实在太低,大约只有1.0,甚至连博士为了毕业而发表论文也可能不愿意发表在这样的杂志上。

不过呢,尽管有一系列的“次要人物”效应和现象,唐娜还是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也说明,“次要人物”效应只是一种表面现象,科学界奖励的依然是有突出贡献的研究。

    责任编辑:薛冬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