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瞄准下一个20年的架构迭代:押注云和智慧产业交锋阿里

澎湃新闻记者 杨鑫倢
2018-10-01 11:08
来源:澎湃新闻

腾讯总裁刘炽平内部邮件

腾讯这次公司史上第三次架构大调整,彰显了这家互联网巨头从移动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的决心。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9月30日上午6时30分许,腾讯总裁刘炽平向5万多名腾讯员工发内部信,宣布经过公司管理层集体讨论,决定启动新一轮战略升级:原有七大事业群(BG)将重组为深耕垂直领域又聚焦融合效应的六大事业群,保留原有的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微信事业群(WXG),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

腾讯这次架构调整的核心动作之一,是将腾讯企业级服务(To B)重要出口的腾讯云,推到了更重要的位置,和智慧零售、安全产品、腾讯地图、优图等业务组合升级成为一个全新的事业群(B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与微信事业群等七大事业群并列。

“这是迈向下一个20年的主动革新与升级迭代。”刘炽平称,无论是外界的建议和鞭策,还是内部的思考和进化,都将是腾讯20周岁收获的最好礼物。

业内分析人士告诉澎湃新闻,付费和游戏业务,腾讯已有成熟且固定的商业模式。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已尽,想要在用户难以增长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利润高速增长,会有不小的难度。而云计算等业务,于腾讯意味着下一个增量市场,甚至是更大的利润增长来源。

云计算蓝海

长期来看,全球云市场仍是一片蓝海。

根据美国顶尖咨询公司贝恩咨询(Bain& Company)的预测,2020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3900亿美元,这意味着,2015年至2020年间该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预计到2020年,云计算的需求将在全球IT营收增长中占据60%的比例。

在中国,云计算同样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摩根士丹利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从2016年开始,中国市场对公共云的应用将会加速,并且拥有巨大的成长空间。此外,中国整体经济的放缓,也将刺激云计算应用加速,因为公共云能够为政府和企业节省更多成本。对比美国2016年700亿美元的公有云市场规模,中国市场未来的增长速度和预期规模都令人兴奋。

国外已是亚马逊、微软、谷歌三雄争霸,而国内市场阿里云仍是一家独大,但腾讯云正在快速成长为一个有力竞争者。

2010年,3Q大战之后,腾讯痛定思痛,走上了开放的道路,当时开放平台就放在了SNG下面,大批能力参差不齐的合作伙伴涌进来,需要为他们迅速搭建起服务海量用户的能力平台,就必须有一个可以定价并提供服务的云平台来支撑,当时就诞生了腾讯云。

腾讯云从腾讯擅长的游戏、视频领域入手,随后扩展到金融、电商、交通等192个业务场景,通过近几年的布局,把云、支付、大数据、AI、安全、LBS作为基础设施,搭建新一代的智能产业生态。

2016年起,腾讯通过投资,加速云服务在企业端的开拓。比如一站式大数据分析平台厂商永洪科技,虚拟化、IaaS研发商海云捷迅,掌握企业级大数据核心技术的星环科技,企业级通讯云服务商容联等。

近两年,腾讯发力云计算业务后,腾讯云增长很快。2018年腾讯二季报显示,腾讯“其他业务”(支付及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81%至174.96亿元,首次超过了社交网络,排在收入占比的第二位。腾讯云业务保持着100%左右的增长速度。

不过,近日,腾讯联合创始人、首席信息官张志东在非公开场合谈及,腾讯目前的组织架构已经不适配云时代,期待大家在ABC(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时代有更开放的技术信念共同推动腾讯的进化。

据澎湃新闻了解,作为腾讯企业级服务(To B)的重要出口,腾讯云一直位于SNG旗下的位置略显尴尬,集团内企业事业群的很多资源无法直接调动。

腾讯表示,此番架构调整后,通过腾讯云,企业和政府可触达到整个腾讯平台及生态的能力,得到腾讯20年来的大规模基础平台建设经验、海量运营服务等能力,获得数字化和智慧化升级。

腾讯云的七项技术能力

腾讯云内部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调整后,腾讯云将集结腾讯七大前沿技术优势。

一,AI。面向人工智能大潮,腾讯云集结腾讯AI Lab、优图实验室、微信AI团队等内部顶尖AI团队,开放腾讯在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的优势人工智能科技能力,并使之与各行业业务场景相结合,打造行业级定制化智能解决方案,降低开发者创新门槛。

二,自主研发的调度系统、CDN。基于自研的腾讯云大规模调度系统VStation,单集群调度达到10万节点,腾讯号称性能赶超阿里飞天。腾讯云CDN架构技术、核心组件等拥有完全核心技术。服务客户囊括58同城、大众点评、芒果 TV、搜狗、哔哩哔哩等用户。目前带宽储备达到100T,全球加速节点1300+。

三,安全。在金融反欺诈领域,腾讯云天御反欺诈累计发现恶意互联网金融行为超过四千万次,挽回损失超过一千亿元。在DDoS攻击防护领域,腾讯云在年初创下全国最高防护记录:单次攻击峰值1.23Tbps。

四,IPv6。腾讯云的IPv6能力已覆盖基础设施、IaaS、PaaS、SaaS等各个层级。比如,腾讯云与车企共同完成数字化升级,帮助车企从传统的远程内容提供商转型为智能网联平台。

五,边缘计算。腾讯云在云端能力之外,正在全面布局“边“和“端”的计算能力,为即将到来的万物智联时代提供技术和平台支持。

六,物联网。腾讯云以发起人身份加入LoRa联盟。LoRa联盟目前在全球拥有超过500名成员,囊括了跨国电信公司、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半导体公司以及信息科技公司,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圈。

七,5G领域。携腾讯云携手中国联通在云游戏、车联网、VR直播等等领域都进行了诸多尝试。以云游戏为例,用户可以无需安装立即开始游戏,而其它包括游戏渲染、游戏计算、逻辑部分全部放在云端,通过视频流将屏幕和云连起来。腾讯自动驾驶汽车在北京和深圳已展开测试。

在智慧零售等多个领域落地,进入阿里腹地

目前,腾讯云已经有2000多个合作伙伴,行业解决方案超过六十种,助力各行各业打造自己的超级大脑,在政务、医疗、工业、零售、交通、金融等领域都创造了大批数字化转型成功的案例。

腾讯和阿里的主要业务有所不同,腾讯以社交见长,阿里以电商见长,但双方的云计算业务覆盖的领域却是大同小异。让合作伙伴来做线上电商的腾讯,已经开始帮传统线下零售商进行数字转型,和阿里共同强势新零售、智慧零售市场。

据澎湃新闻了解,腾讯在智慧零售方面主要有两大目标。商家层面,腾讯希望打造新数字化运营:帮助商家自建数据资产,打破数据孤岛;有效直连用户;通过精准营销转化提升转化率。用户层面,腾讯希望建立新消费体验: 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为消费者提供可预期的、同质同价的商品和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商品推荐和体验;让消费体验更加高效便捷,让用户能够“即买即走”。

腾讯给商家提供7个工具,包括微信公众平台(商家的CRM和内容营销平台)、微信支付(支付能力配合红包、社交立减金优化转化)、微信小程序(商家自建的官网、移动商城、操作系统)、腾讯社交广告(用户洞察、定向,优质流量,品效推广)、腾讯云(云计算+数据安全+人工智能)、企业微信(直通微信,员工管理,激活导购能动性)、泛娱乐IP(联动丰富IP,内容跨界营销、个性定制)。

如果放在以前,这些工具被放在不同部门,腾讯云有时难以调动资源。现在新成立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将整合腾讯云、互联网+、智慧零售、教育、医疗、安全和LBS等行业解决方案,则可以形成合力,推动产业的数字化升级。

据了解,腾讯云可以向零售商提供从选址、商圈分析、门店数字化、选品以及品牌洞察等环节的服务。在门店数字化方面,实现对到店客户的识别、动线分析、客流分析以及热区等的全流程分析,提升门店管理效率。在货品方面,结合大数据进行销量预测,选品优化,提升商业运营效率。在支付环节实现人脸支付,提高收银效率。

调整背后逻辑:微软式从To C到To B转身?

中国互联网巨头,都在不约而同的酝酿着一场变化。

先是马云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阿里云栖大会又宣布成立“平头哥半导体”公司,宣誓进军“新制造”的决心,加上前一年新成立的达摩院,以及早已作为子公司独立发展的阿里云,阿里也基本完成了在To B的布局。

前不久,京东也低调将准备未来几年分拆IPO的京东金融改名京东数科,转型科技公司。

而在国外,亚马逊、谷歌、Facebook的逻辑是利用C端的基础蚕食B端市场。

对于腾讯而言,消费级业务(To C)上已经进入高基数缓增长阶段,能否利用云计算和支付等工具争夺B端市场,是市场关注的重点。

可类比的是微软。

曾几何时,微软以Windows占据了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微软PC端的优势并未能够在苹果iOS、谷歌安卓的双面夹击下获得延续,而微软的市场地位也岌岌可危。

2014年,从鲍尔默手中接下微软CEO职位的纳德拉开启改革,推动微软在云服务上开启了追赶式发展,通过4年的发展,微软在云服务领域的市场占比仅次于亚马逊,云收入的贡献率也超过了20%。

同时,微软也对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将多年来的王牌部门Windows事业部取消,并将Windows、Office、Surface、Xbox同一划入体验及设备事业部,并将其他产品划入新成立的云计算及人工智能事业部。

分析人士称,从微软的案例能够看出,从To C转向To B业务的过程中,组织架构的改革往往是必选动作,这是由To B与To C产品逻辑的差异所决定的。

对于腾讯而言,To C产品重视产品体验和通用性,争取最广大的用户和流量,而腾讯的内部“赛马”机制为优秀产品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由此诞生了微信、王者荣耀。但To B则表现为更强的垂直性、定制性和专业性,云服务的发展也需要腾讯打破过去内部“赛马”机制下带来的数据、资源的阻隔,而重新重视多部门的共享协作。

    责任编辑:孙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