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上海这个街道从三个层面下功夫

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
2018-09-29 20:43
来源:澎湃新闻

9月29日上午,2018年上海浦兴路街道“深化‘家门口’服务 创造高品质生活”组合式研讨会召开。该研讨会旨在持续深化“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群众生活品质跃上新台阶。

在会议现场,浦兴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杨弘亮、中大居民区书记以及长岛居民区社工代表分别从街道、居民区、社工三个层面作了浦兴路街道“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的交流汇报。同时,来自不同领域的六名专家进行了点评,针对深化“家门口”服务体系,在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方面给予指导。专家建议,要围绕建设全球卓越城市,对标纽约、东京,进一步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居民的幸福感。从构建居民“15分钟社区生活圈”、打造更多城市公共空间、加强社会组织发展、激发多元主体参与等多方面入手,使“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焕发出新的活力。

科普廊-科普示范园。 本文图片均为浦兴路街道 供图

在会上,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冯伟充分肯定了浦兴近一年多来在构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持续推进“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同时提出了具体要求。

冯伟表示,浦兴路街道要做深做强家门口服务体系3.0版本。首先要坚持对标,把思想统一到贯彻落实浦东区委”四高”战略,持续深化“家门口”服务上来。要认识到深化“家门口”服务有助于实现群众服务的全覆盖,有助于社会治理创新领域的协同推进,有助于高品质生活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阳光休闲坊。

其次是细化任务,把重点聚焦到推动“家门口”服务提质增能,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上来。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强站点资源集成,加大政务、健康等群众最关切服务项目的供给力度。要统筹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因地制宜谋划空间布局,进一步落实“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要求。要重视经验推广和总结提升,保持宣传热度和工作热情,进一步擦亮“家门口”金品牌。

然后是层层落实,把力量汇聚到助力“家门口”服务,创造更高品质生活上来。力求做到新区资源“下得去”、街镇确保“能整合”、村居确保“接得住”、多元力量参与确保“有机制”,形成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强大合力。

三点半课堂。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浦兴路街道获悉,2018年以来,浦兴路街道对标浦东新区“四高”战略,持续深化体系、功能、载体、机制、队伍五大要素建设,进一步畅通为民服务渠道,在为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上不断实践和探索。

一是理念革新,“转”基层社会治理方法。加强党建引领,将“家门口”服务站打造成教育服务的阵地、社会治理的平台。形成总体布局,下移治理重心,集成服务资源,系统化、精细化地实现群众服务、社会治理领域革新。

二是四治一体,“燃”居民群众参与热情。推动了党建引领的自治、共治、德治、法治的一体化进程,落实“三会一代理”制度,通过“家门口”小花园等载体建设,形成多元参与,提升基层治理能级。

浦兴路街道中大居民区志愿者之家。

三是提质增能,“创”高品质生活。从建成服务站到打造综合园,从能力全岗通到基层治理通,从服务精准化到社会治理智能化。着眼于高品质服务供给,让“家门口”服务更便捷可及,营造更为优美的自然环境,让浦兴更宜居、更具温暖,进一步提高浦兴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责任编辑:郑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