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农民③|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倪秀梅:剪纸里满是“农村魂”

澎湃新闻记者 周琦
2018-09-25 07:37
来源:澎湃新闻
王者农民③|民间剪纸艺术家倪秀梅:六成作品和农村生活有关(14:24)
【编者按】

9月23日是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礼赞丰收、致敬奋斗者的日子。澎湃新闻推出“王者农民”系列报道,讲述那些新时代的农民领军人物如何踏着泥土的芬芳,在融合现代文明与农耕文化中,共创农村美好生活的故事。

倪秀梅家里很多都用自己的剪纸作品装饰。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周琦 图

“几十年过去了,一想到那金色的稻浪,心里还是一阵喜悦。”黑龙江哈尔滨的倪秀梅用剪刀将丰收场景记录在自己的剪纸作品中。

从小就接触剪纸的倪秀梅,从1982年第一次在报纸上发表作品至今,已创作数千幅剪纸作品。2004年6月,她的作品《东北大豆香》系列,荣获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项“山花奖”金奖。同时,她还在2003年10月被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委员会授予“民间剪纸艺术家”称号。

倪秀梅说,她的剪纸作品,60%以上和黑土地、农村、丰收有关。作品中,蕴含着黑土地风格。她9月17日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今后还将创作丰收题材的作品。

倪秀梅家中摆满了各种奖杯。

从农村走出的民间剪纸艺术家

倪秀梅1967年出生在哈尔滨市方正县一个农家,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

她的母亲是山东人,喜欢剪纸。倪秀梅耳濡目染,从小就喜欢拿着剪刀剪纸。

“那时候大家也没有什么事干,剪纸成了最好的娱乐活动。”倪秀梅说,丰收后东北的天黑得早,那时候没有电视、手机这些电子产品,加上方正县本来就有剪纸的传统,漫长的冬季农闲时间,长期处于文化匮乏状态的劳动妇女们,坐在炕头上,一边拉着家长里短,一边学习、交流女红技艺。

倪秀梅开办的方正剪纸艺术馆。

1982年,15岁那年倪秀梅崭露头角。她的作品《成荫》在方正县文化馆得到展出,并发表在《黑龙江林业报》上,这是她第一次发表作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1982年以来,倪秀梅创作了数千幅剪纸作品,数十次在国内外获奖。其中,2004年的作品《东北大豆香》系列,荣获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的“金”奖;2006年的作品《东北民俗》系列,荣获沈阳中国国际园艺博览会金奖;2008年的作品《有喜了》系列,荣获第三届国际剪纸艺术博览会金剪刀奖;2009年的作品《山风》系列荣获全国剪纸创作联展“金”奖。

同时,2003年10月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委员会授予倪秀梅“民间剪纸艺术家”称号。此外她还荣获哈尔滨市民间工艺大师(2006年3月)、哈尔滨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6年8月)、黑龙江省突出贡献优秀中青年专家(2008年5月)、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2009年4月)等称号。

2008年,倪秀梅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研究生。2009年,倪秀梅还入选第三批非遗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倪秀梅展示她的作品,这幅作品描绘了农村丰收的场景。

作品大部分源于农村生活

9月17日下午,当倪秀梅打开家门,一个绚丽的剪纸世界马上映入澎湃新闻记者眼中。最为显眼的就是挂在客厅上的两幅巨大的剪纸作品。在方正剪纸中,大尺寸的剪纸作品是非常罕见的,这两幅作品也是倪秀梅的得意之作。

客厅一角的书柜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奖杯。另有一个倪秀梅打包好的作品,准备寄到上海参展。

屋里一间十几平米的房间,是倪秀梅的工作间。一张工作台,上面摆着纸,一角是剪纸的工具。

工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剪刀、笔等等,为了让细小处下刀,她还特制了一把细头的剪刀。墙上,挂满了剪纸作品,倪秀梅说这些都是她的代表作,这些作品几乎全部有关农村生活。

倪秀梅作品《四季稻香》之一。

“你看这第一本册子,还很稚嫩。”倪秀梅展示了她的第一本作品,里面是她剪的各种图案、花样。而第二本册子,则有了“魂”,里面都是来源于农村生活,如《东北大高粱》、《东北大白菜》、《四季稻香》、《东北大豆香》等等。

倪秀梅的作品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中原汉民族剪纸和黑土地风格相互融合,“你看,整体看起来有黑土地的粗犷,而里面的活却很细”。她说,这也是她经过思考,只有来源于生活的艺术作品,才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同。而她的生活就来源于农村,就是自己身边发生的事。

倪秀梅说,自己家里有十亩左右的地,自己十七八岁的时候,也经常帮家里做农活。

“丰收的时候,看着地里稻子,金色的波浪随风摆动,心里的那种喜悦,就是干什么也不累。”倪秀梅说,那时候没有机械,她用镰刀帮家里收稻子,弯着腰一茬一茬地收,收累了就躺在上面,实在是惬意。

在倪秀梅的《四季稻香》作品里,第一幅就是一整片稻子。这个系列中还有泡籽、育苗、整地、插秧、收割、销售、庆祝丰收等一系列作品,描绘了种植一季水稻的整个场景,从辛勤劳作到丰收,最后剪纸的线条也逐渐欢快起来,“丰收是农民最为喜悦的时刻”。

除了《四季稻香》,荣获首届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项“山花奖”金奖的作品《东北大豆香》,也是记录丰收。倪秀梅在介绍这个系列作品时说:一袋袋大豆就像一袋袋金子,用石碾子磨出的豆汁可细发儿了(方言:指细腻、光滑,颗粒极小),咱东北的大豆腐可有名了。

倪秀梅说,在创作这些作品的时候,一样会到农村采风,和农民们交谈。更多地贴近农民、农村,获得创作的灵感。

还要创作更多的丰收作品

40年的时间里,倪秀梅创作了数千幅剪纸作品。

从15岁方正县文化馆的美术班学习,从小试身手到屡获大奖,1999年倪秀梅被任命为方正县剪纸艺术馆馆长,2010年,倪秀梅被调入哈尔滨市群众艺术馆。剪纸改变了倪秀梅的人生,倪秀梅也不遗余力地宣传着方正剪纸。

推广方正剪纸的路很难,倪秀梅也遭遇过挫折,但让她感到欣喜的是,在哈尔滨还是有很多孩子喜欢剪纸。倪秀梅说,很多人慕名来找她学艺,她现在还带着好几个徒弟,其中一个是自己儿子。

“儿子会剪纸,但他并不想往这个方向发展。”倪秀梅有些遗憾,但她也尊重孩子的选择,“现在的孩子们和我们的观念不一样,从作品的风格来看也更现代。”

倪秀梅说,儿子为了安慰她,跟她说,剪纸的技艺可以隔代传,“刚刚结婚,盼着孙子”。

四十多年的剪纸创作,倪秀梅最受伤的是眼睛、颈椎和手部肌腱。她说,特别是大幅的作品,必须站着剪,特别累。但还无法停下创作的脚步,她要用自己的剪刀,剪出更多关于黑土地的作品。

倪秀梅说,如今很多农活都使用了机械,农民劳作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但还有一些仍采用传统方式。她仍在酝酿创作新的丰收题材作品,来记录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发展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当然,作品里仍会记录农民们丰收的喜悦”。

    责任编辑:谢寅宗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