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离职员工口述⑦汪子涓:为了哺乳,我出差带上孩子和奶奶

汪子涓/口述 末末/采访整理
2018-09-24 08:45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三年前,末末离开华为,以反思的心态回顾华为多年的职场经历,写了《别了,华为八年理工女硕离职感言》一文,备受关注。此后应出版社之邀写就《神坛在左,华为往右》一书。

作者在华为一直在研发体系,其间待过上海、深圳、西安三个地域。写作期间,先后面见了五十位左右的华为人、前华为人,受访者以口述的形式讲述了围城内外、转身前后的故事。

口述的主人公们有着如下标签:出身一清二白,接受了高等教育,怀抱梦想在职场上奋斗,如今上有老下有小,遭遇职场瓶颈,在理想和现实间碰撞的年轻人。出生于1976~1985年之间,学历以硕士为主,80%来自小城或者农村,收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如今,华为的工号已经排到了近40万,实际在职员工17万人。相对40万人,几十个样本算是个案,但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些个案中。作者称,这些口述只讲真实故事,无预设立场,至于正面负面,每个人心中有自己的秤。

澎湃新闻请讲栏目经海天出版社及作者末末授权,摘录了书中部分华为离职员工口述,以飨读者。

在我的家乡,有一所跟衡水中学相媲美的学校,那是我们所有家长和学生的梦想。父母不会对孩子规划,当然他们对自己也没有规划,但是有期望,要孩子出人头地。那所学校就是他们目之所及的终点。身处在这样的环境里,我没机会思考也不会质疑,压根不知道还有选择这回事。我心无二念地遵循着由来已久的观念,比如,首选理科,只有学不动理科才选文科。

我资质平平,理科更好一些。历史、英语、语文都不好,我做事情没有毅力和耐力,比如阅读、背诵这种积累型的。我从小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比如数学,解一道题,能算出一个答案来,对我比较有驱动力, 奥数得过奖。但是理科学得好,跟做研发也没有必然联系,是取决于性格。做研发要能静下心来,有好的学习习惯,我都没有。我需要见到结果,追求新鲜。

那个时候没有选择,就是考上中学、大学。我压根没想过,如果考不上大学会怎么样。就像现在华为公司对待客户一样,承诺了,就不给自己留退路。

但是我追求新鲜的东西,而且很叛逆。

后来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试图追溯自己叛逆的原因,很简单:没有满足。

我从小学五年级开始,进入所谓的尖子班,一直都是那个班里的倒数,总是在淘汰的边缘,所以到现在都有点不自信。而且越往后越难, 每天的卷子多得跟雪花一样。高二就学完所有高中的课程,全体参加高考,学校要求我们都演练一下。你不知道有多惨,有些人在演练的时候考上清华、北大,但是没有正式学籍不能上,第二年却失之交臂。

这种成长方式对你有哪怕一点点的好处吗?

没有,只剩摧残。全无正面影响,叛逆也就是从这里萌发的。

每天的生活按部就班,早上6 点到校,晚上九十点到家,休息时间只有周六晚上和周日下午,没有节假日和寒暑假。我现在都还记得,有一次春节,全校都放假了,就我们那个班还在上课。外面飘着雪花,很安静,雪花一片片掉下来,积得厚厚的,上面一个脚印都没有。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好凄凉。高考完以后,我把所有的书都烧了。看着火焰把它们一点点吞噬,魔鬼终于化为灰烬,我把自己的对手消灭了,解脱了。

我想,我性格里sharp(尖锐)的部分就是在那种竞争机制里滋生的。一直在淘汰的边缘,每天都在想办法survive(求生),进步一点, 不被淘汰。我就是要生存,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

上个星期,我在上一门心理课,老师给我做了个分析,我的话语像一发发的炮弹打出去,老师说,你这个人天生就是做销售的,不做简直就是浪费。事实是,我做了销售以后,真是有很大的成就感。

回想我人生的每个阶段,靠的都是最后的冲刺。比如高考,我平时100 名,高考挤到30 名。就连生小孩也这样。我痛点很低,目标是用最不疼痛的方式生。在咨询了一圈后,我决定顺产,但是我前八个半月都没有做什么,就老是躺在那。一直到后面一个月,我开始走路爬楼, 把我能找到的所有有利于顺产的事都干了。快生了,我很害怕,跟我老公说,我要死了,我昨晚梦到自己死了。我老公说,不用怕不用怕,你看看你,一直都是这种冲刺型选手啊。虽然现在看着懒到不行,最后表现一定会不一样的。整个生产过程非常顺利,两个小时就搞定了,我就觉得自己又超常发挥了。

所以在我的性格里,很认可的事情,我就会全力以赴,发挥到最好的状态。比如母乳喂养,我认为很重要。那个时候刚升manager,特别忙,我还是坚持到了孩子1 岁。经常出差当天来回,早上3 点起来赶6 点的飞机,工作完了晚上10 点多再回来。有时候必须外出几天,就把孩子和奶奶都带上,和我一起住在酒店,我中途回来哺乳。

但是其他事情,比如给小朋友洗澡、洗衣服,经常被老人“修理”,说不讲卫生。

这些都跟销售的要求非常契合。

采访者提问:什么机缘之下转身成为销售的?

我本身性格比较外向,喜欢跟别人聊天分享。在华为的时候,经常见到供应商,跟他们聊天。一来二去,他们觉得,这个小女生还不错嘛,开朗、聪明、能get(抓住)他们的需求,跟他们公司的契合度很高,当时挖我的公司还挺多的。

如果一定要总结个因果关系,就是在有所选择的时候,把真实的自己释放出来吧。

这一点上,我对华为一直心存感激,它给了我展示自己的平台。但是更感激的一点是:它教会我很多东西,并不是专业技能方面,而是对待一份工作的态度。这是一个人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期,在此期间我形成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是,专业、认真、有责任心。即使有些事情是找别人帮忙做的,我也会给出一个负责任的结果。这也为后面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外面大部分人不了解华为,老是在那里乱讲,有时候朋友聚会他们又在那夸大其词,我还会冲出去维护,我老公就跟我急,你都离开华为了好不好。

让人欣慰的是,华为的口碑现在也越来越好了,原来很鄙视华为的人,现在想去还去不了。以前跟别人说我是华为的,都要收到同情的目光,现在好多了。十年期间,江湖地位大涨。这些跟着华为一起成长的人,如今也都步入中年。那可真是抛头颅洒热血,奉献了整个青春啊。

采访者提问:我发现,我想问的问题,你自己主动都聊了。思路很清晰。

这是做销售的职业敏感,对别人的期望会有一些预判。

但是,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问题。

我崇尚的自由,做销售能给我一部分,但是自从做了经理,在职业经理人的位置,有很多要求,不能迟到、早退,别人都看着你呢,公司要求的都要完完整整执行。这份工作是不是我想要的?我开始怀疑。销售肯定是,从这里面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成就感,每完一个案子,都有不一样的收获,感觉自己不是一个普通人,我做的东西跟别人不一样。没有人像我这样。

但是又会质疑,公司的要求,有那么重要吗?培训的时候不能迟到, 听一些无聊的东西还要去迎合。要克服自己内心的负能量,我可以做, 也觉得这不是比赢项目更难的事,但这是我想要的吗?所以我也在想, 自己是不是适合做职业经理人。有些人是适合的,完全不觉得这些事情有什么。我太随性,就希望半天把该做的事情做了,剩下的时间自由支配,我就是公司的资源,有需要了我就过来,不要一直对我指手画脚。

前两年我是非常enjoy(享受)的,一直在成长,管人也觉得挺新鲜,可以影响人,甚至改变别人的人生轨迹和方向。和团队也相处得很愉快。可是继续下去,有太多的核心价值以外的事情。我会问自己,这些有意义吗?如果有意义,我就说服自己,做到并不难。没有呢,我是不是有别的路可以走。我不是一个有巨大野心和欲望的人,就是不想浪费时间,做违背心意的事。

另外一种声音:人在不断成长,现在觉得自由是最想要的,但是尝试这件事情自己能不能做,何尝不是另一种自由。当你已经适应了那些生活,也就自由了。我就在想,我是不是该继续,变成一个自律的人, 拥有更大的自由。

最后,关于进外企的英语问题,我是这样看的。英语就是一种工具,跟学习电路知识一样。首先,要重视,不要回避,承认自己的不足。然后,找方法。一、找培训机构系统地学习,我当时就是这么做的,帮助还是蛮大,最有意义的帮助是,能看到自己的问题。二、自己在意愿上重视,不要害怕,多说,每一次开口会更加自信,良性循环,就是学说话嘛,慢慢就适应了,只要你在这个环境里,基本的交流没问题。至于书写,中国人在这方面的训练还是很多的,基本不存在障碍。三、在外企,不是只有英语好才有出路,英语只是基本工具,不要成为最大短板,要在可交流范围内。当然英语好,会成为你的优势。即使不好,不会很大程度妨碍你从底层往中层的发展,再往上,会有更高的要求。

    责任编辑:田春玲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