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保障中国游客权益:海外维权、文明旅游当并行不悖

澎湃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
2018-09-17 16:49
来源:澎湃新闻

针对近期备受关注的“瑞典旅游门”事件,9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截至目前,中方尚未收到瑞方关于此事的调查进展情况,瑞典警方仍未回应中国使馆有关见面沟通情况的要求,这不符合外交惯例和国际通行做法。再次敦促瑞方重视中方关切,并采取切实措施,保障中国游客的安全与合法权益。 

此前,当事人向中国驻瑞典使馆报告后,使馆和中国外交部先后向瑞方提出交涉,要求瑞方彻査事件,及时回应当事人的合理诉求,并尽快向中方通报。 

几天过去,真相还未完整呈现,但国内舆论已经历了一波反转。最初,看到游客被两名警察抬出酒店大门、当事人“哭天抢地”的视频,加上新闻标题中刺眼的“一家三口被扔坟场”,引发的是网友对同胞在国外遭遇不公对待的关切。

但随后更多细节被披露,如所谓“坟场”也与中国语境下的也有所不同;已公开的视频中,除了警察抬人的画面,并未见明显的“警方暴力执法”动作;甚至另一段视频中,还上演了我们语境下常见的“假摔”戏码;当事人也称,自己错误预定了入住时间。人们开始质疑:游客是否也存在过错?一些网友指责当事人和个别媒体“欺骗”,甚至引发“被丢脸”之说。 

可以肯定的是,事件并非如最初的“旅客不由分说就被拒绝待在大厅”,警方也并非一言不合就乱扔人。事件发展是有前因后果、有过程的。 

到底是游客遭遇了不公平的粗暴对待,还是涉事游客有错在先?目前看,这两种极端的看法都有点过于绝对。 

先说警方的粗暴对待。一则,警方直接施暴还有待证实;二则,“扔人”的合理性评判,要考虑当地警方的执法理念以及具体的法律环境。比如,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是,警方在与涉事游客的沟通过程中受到“言语威胁”,且游客拒绝沟通,才有了警方将游客抬出酒店、送往公园的举动。而将无法“冷静”的执法对象送到公园,是当地警方的常见做法。 

的确,考虑到深夜且老人身体不好,警方“扔人”显得不够人道。但是在当地的环境中,这一做法或许就是常见的。如果这一行为并非专门针对中国游客,那么警方的“粗暴”,或许就要另当别论了。 

再说指责涉事游客表现“丢脸”一事,也有特定因素要考虑。试想,人生地不熟的国外深夜,面对可能超出预知的警方行为,游客表现出了所谓“哭闹”乃至被网友称为“撒泼”的举动,也未尝不可以同情。

但要明确的是,明知错订了入住时间,且酒店规则是不能接受客人夜宿在大厅,涉事游客确实应采取其他方式来避免争议和冲突。常识是,酒店留宿是情分,但拒绝是本分。这是规则,应该服从。 

舆论的转变,不能简单归结为一些人所指的“部分人就是觉得国外月亮更圆”。人们质疑甚至嘲讽,除了已知事实与最初媒体报道、当事人单方面陈述所带来的偏差外,也与近年来一些游客在海外的表现,在国人心中留下的既有观感有关。像今年初7天时间内就发生了3起中国游客在国外机场的纠纷事件,以致驻外使馆纷纷呼吁“理性对待,依法维权”。 

中国游客在海外维权、纠纷事件的上升,与近年来海外游规模的快速扩张是同步的。一定程度上说,此类事件增多,有一定必然性。毕竟,国民素养提升,与世界文明规则的接轨,都需要时间。可一些游客所暴露的问题,是不容否认的。 

如何在海外维权,中国游客需要学习。首先,得遵循当地的成文规定,不能将在国内的“潜规则”带到国外,迷恋“斗争哲学”;其次,要善于向使馆部门求助。 

看待中国游客在海外的遭遇,也需要更理性。不能动辄拉上“爱国主义”作虎皮,认为事件发生在国外,就可以忽略事实来站队,更不能以为“腰包”鼓了,就产生全世界也要给自己让路的幻觉。动辄将国人在外的遭遇,上升到对全体中国人的特殊对待,甚至上升到对于国家的态度,不仅不利于厘清是非,让人成为情绪的俘虏,也可能误导更多的中国游客。 

帮助、声援在海外遭到不公对待的中国同胞,这是不容动摇的底线;同时在站队之前要明确,中国人要求的是公道,不是特权,瑞典国内法以及相关国际互惠原则赋予中国人的权利,不能打折扣。中国人也应该站在文明的这边,正视个别公民的不妥之处,不将这种不文明与爱国情感相捆绑。坚决海外维权和要求文明旅游,两者并行不悖。当然,在面对此类事件时,舆论场中最不需要的,就是那些还没有搞清楚事实就乱带节奏的“键盘侠”。

    责任编辑:甘琼芳
    校对:余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