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的故事:维多利亚时代的光与影

2018-09-14 11:02
未知

维多利亚女王前来参观

1837年,被称为“处女王”的维多利亚正值18岁,她继承先王威廉四世的王位,年纪轻轻就登基。3年后的1840年,维多利亚女王与其表弟阿尔伯特亲王结婚。与前一朝的乔治王朝不同的是,市民相当拥戴敬爱新王室;而且,就如许多历史学家所说的,英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丰裕大众社会。

维多利亚女王夫妻结婚后翌年,1841年3月27日,第一次前往大英博物馆参观。当时的馆长亨利· 艾利斯爵士(Sir Henry Ellis)将当天的情况写在日记里,他写道:

今天下午3点15分,女王陛下与阿尔伯特殿下前来参观大英博物馆。5点25分离开。(中略)国王图书馆陈列着先王捐赠的收藏品,维多利亚女王伉俪对埃及展示室的罗塞塔石碑、门农王的头部雕像,还有绘画与普拉德爵士的狮子像都显示出极高的兴趣。馆员的夫人们在中央大厅列队欢迎。维多利亚女王伉俪花了相当多时间参观埃尔金大理石雕刻室,对勋章室的叙拉古的金币、银币与乔治三世捐赠的黄金勋章也很有兴趣。走出这间展示室时,阿尔伯特殿下对我说,女王陛下不想参观埃及木乃伊。他们略过木乃伊展示室,参观来自底比斯的古代假发,对意大利的伊特拉斯坎室里许多古代的壶激赏不已。接下来,又参观了矿物室扫罗地方的化石。在版画和素描室,参观放在陛下前面的切利尼黄金杯、伦勃朗、克劳德·洛兰、达·芬奇、鲁本斯等人的优秀素描。

这段日记显示出维多利亚女王伉俪参观了哪些文物, 也大概呈现出当时博物馆有哪些主要的收藏品。例如有40年后迁移到自然史博物馆的矿物藏品,以及现在的人已无缘看到的切利尼黄金杯和普拉德爵士的狮子像等。

维多利亚女王刚继位的19世纪40年代,英国陷入不景气,被称为“饥饿的时代”,当时博物馆收藏了几件贵重的希腊大理石雕刻。在此之前的19世纪30年代末期,前往希腊和小亚细亚旅行的业余考古学家查尔斯· 费洛斯(Charles Fellowes)在克桑托斯发现公元前4世纪的建筑物与坟墓。他带回来的发掘品希腊女神、海仙女涅瑞伊徳斯的神殿摆在杜维恩展示室邻室中。那与其说是墓庙,不如说是神殿来得贴切。这是座相当雄伟的大理石建筑物,在爱奥尼亚样式的石柱之间是3尊女神像。基坛上描绘着希腊神话战争的图像,以小壁雕刻镶嵌。这些女神是海神涅柔斯的女儿,她们的模样很生动,身上穿的薄衣看起来仿佛正被地中海的微风吹动着。

最可憎的事件

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后不到10年,因为农作物歉收,英国社会面临饥饿的威胁。饥饿时代中的1845年,发生了博物馆历史上最令人惋惜的事件。

英国相当重视历史记录,所以这个事件留下了明确的时间记录。2月7日下午3点45分,一个年轻人持刀将展示室一只非常优美的壶砍得粉碎。那只壶是汉密尔顿爵士在罗马取得、后来让渡给波特兰德公爵夫人的,因此被称为“波特兰德壶”。大英博物馆从公爵夫人处借来展示,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

根据警方调查,犯人自称是住在耶卡街的爱德华·罗伊德,是都柏林名校圣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的学生,但调查后证实是谎称,其实他只在圣三一学院念了几个月书便遭退学。19岁,爱尔兰人,真正的名字是威廉· 劳埃德(William Lloyd)。

这只壶在大英博物馆的古代美术品中被认为是最优美的收藏品。它是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世纪左右的作品,壶上有精巧的玻璃浮雕,结果这只精致的壶惨不忍睹地碎成两百多片。

事件发生的那天相当寒冷,展示室中没有任何一位监视的馆员可以来阻止这位疯狂的青年。劳埃德在法庭上辩解道:

我的确破坏了那只壶。我之所以犯下这桩罪,是因为这个星期我心烦意乱,想要发泄苦闷。当时我的情绪变得很亢奋,看到任何东西都想破坏。

他因毁损器物罪,被判罚款3英镑与重劳动2个月。但因为他全部财产只有9便士,于是便被关进监牢。由于一位无名的善心人士代他缴了3英镑的罚款,2天后他就被释放了。世人认为那位无名的善心人士是波特兰德公爵。

馆长亨利·艾利斯爵士知悉后赶紧写道歉函给公爵,旋即收到回信:

理事诸公请放心,壶被破坏是因为博物馆事务当局的警备漏洞而导致的不幸。当局无法对不特定多数的参观者仔细限制,理事会也不可能采取滴水不漏的安保措施。不管破坏壶的人是谁,那个人一定是精神失常。(中略)我很高兴那个精神失常之人性命无虞。

历史学家证明,18世纪40年代的饥荒中爱尔兰状况最悲惨,谁能断言这位疯狂的爱尔兰青年的犯罪与他母国社会的不安无关?若从这点思考,法庭对犯人的一连串宽大处分,可以说是充满人情味。就如公爵所说,这个事件没有危害到人命是值得庆贺的。

波特兰德壶的后续发展

壶被破坏后, 大家都认为这只壶不可能修复回原状。但是,研究馆员约翰· 达布迪(John Doubleday)却让散乱在地板上的两百多块碎片再度恢复成完整的一只壶。他首先将捡来的碎片一块一块用水彩画精密摹绘,然后以强力胶黏接,于1845年9月修复完成。

这只波特兰德壶还有一些余谈。19世纪末期,这只壶的受欢迎度急速下降,加上1909 年罗马的历史学者否定了意大利蒙特· 徳尔·格拉诺坟墓发掘出此壶的事,1929年壶的主人向博物馆索回此壶并公开拍卖,可是因为拍卖价钱不满意而流标,壶便又回到大英博物馆的展示室。1945年,第二次大战结束后,由于詹姆斯· 瓦伦丁(James Rose Vallentin)的遗嘱捐赠,波特兰德壶正式成为博物馆的收藏品。

大英博物馆“正面”的完成

维多利亚时代虽然一开始就发生这桩不幸的事件,但是大英博物馆飞跃发展的基础却自旧蒙塔古馆的正门开始,在不起眼的地方稳步而顺利地进行。1823年9月,由罗伯特· 斯默克设计的位于东侧的国王图书馆开工,花了12万英镑巨资,终于在1827年完工。1838年又完成名为“北厅”的建筑物。这座建筑物和国王图书馆同样风格,高度也一样,是两层楼结构,由斯默克所设计。它的一楼部分是阅览室,收藏许多版画、素描,还有20万册的书籍;二楼则展示地质学与矿物学收藏。

1842年,开始拆除旧蒙塔古馆的北侧。1845年,终于拆除整座旧馆,持续了大约90 年的博物馆旧时代至此完全结束。罗伯特· 斯默克的弟弟西德尼此时加入建筑设计团队,1843年完成被称为“西厅”的西侧展示室。1848年,被认为“全英国最大的古典主义样式”的南侧建筑,展现出其壮丽的姿态。

这座建筑物正是我们现今所见的大英博物馆的正面,在它爱奥尼亚样式的柱廊里,外侧矗立着45根壮丽的列柱。周围有宽达5米以上的美丽巨大波特兰石,这些巨石列柱让人联想起古代的森林。

可是当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支持这座新古典主义样式的建筑,还有人这样严厉批评:

我们不喜欢罗伯特爵士采用的建筑样式。不认识他的人也会异口同声地这么说吧!那座建筑物的样式让人觉得造作,那是矫揉造作、古典式空想的虚伪产物。表面上看起来很美丽,但却只是将虚伪的面庞放在高贵的骨架上而已。

尽管批评者用词严厉,但是1853年大英博物馆新馆落成时,罗伯特·斯默克还是获得了皇家建筑师协会颁授的金奖。女王陛下还授予他骑士爵位,他从此被称为罗伯特·斯默克爵士。

在当时的伦敦市内,跟这座被称为矫揉造作风格(mannerism)的古典主义风格一样的建筑物还有约翰· 纳什建的大学、丽晶公园、丽晶街的购物区和罗伯特· 亚当(Robert Adam)的肯伍德房屋等。今天伦敦的都市景观之美,这些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物实在居功至伟。在这些建筑之中,斯默克爵士设计的大英博物馆尤其显得神秘而壮丽。

“文明进步”的象征

这座拥有美丽柱廊的博物馆的正面上方是三角楣饰的雕刻。可惜的是,仰望这些精致的雕刻群时,几乎没有人会联想到它的象征意义。指挥制作这雕刻群的是雕刻家理查德· 韦斯特马科特(Richard Westmacott)。制作三角楣饰的雕刻花费了3年的岁月与4400英镑。它隐藏着19世纪英国文明思想的象征,更准确地说,它的中心思想即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谁都看得出三角楣饰像是模仿希腊的帕台农神殿,而且那儿并排着的雕像也是希腊风格,它们的象征意义可从下段文章理解:

在三角楣饰西端的人物可以看出是刚跳脱了粗野、野蛮的状态,受到了宗教的熏陶。接下来是具体地描述猎人乃至农夫的生存劳动的模样,当中有着部落族长式的淳朴。对真神的崇敬转为异教信仰崇拜,艺术表现的领域也为之扩展。

天上众神对异教崇拜的信仰是由埃及人、卡尔迪亚人或者学习天文学的其他各民族引进的。这些都表现在三角楣饰的中央雕像中,这是构成三角楣饰的主要原理。今天,文明已有大幅的进步。向角楣饰的东角倾斜的是数学,暗示着追求永续性原则的科学;西侧的主题是戏剧、诗、音乐和美术。东西侧表现的主题在科学与艺术保持着平衡。这些实例和物体都是雕刻,这是最有效果的表现方式。(《大英博物馆概要》,1853 年)

这是韦斯特马科特制作三角楣饰的根本思想与原理,也是英国文明被认为将会无限发达时代的产物,象征着英国即将在世界史上占据最重要位置。

这个象征同时也暗示,维多利亚时代出现了全世界最杰出的两位科学家达尔文与莱尔,前者著有《进化论》,后者著有《地质学原理》,两位科学家在研究领域的表现也可在这三角楣饰中窥见。因为楣饰上不只雕刻人,也雕刻大象和狮子。如果是在往昔,连17世纪的英国诗人弥尔顿都认为动物比人类低等,是绝对不愿将两者并列的。

尽管这三角楣饰富含这么重大的象征意义,但是今日博物馆的参观者却往往看也不看一眼就进入馆内,实在相当可惜。1848年三角楣饰落成,据说雕像的底色涂上淡青色,雕像的一部分则镀上金。除了这些雕像,韦斯特马科特可能还想把莎士比亚、培根、弥尔顿、牛顿等人的雕像摆置在正面台座的上面,但是没有实现。

为了弥补遗憾,取而代之的是在正面玄关门的两侧设置大理石制饮水处,水从狮子的嘴里潺潺流出。这两对狮子像的饮水处一直使用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拆除;2003年开馆250周年纪念的时候,又恢复原状,这对缅怀过去的人来说,实在很令人高兴。

本文摘选自《大英博物馆的故事》(精装本),【日】出口保夫 著 吕理洲 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2018年8月版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