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新经验:全球战略格局剧变下看中非合作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于洪君
2018-09-04 11:57

举世瞩目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正在进行。昨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峰会开幕式发表的主旨讲话中全面阐述了中国加强对非关系的新政策新主张,宣布了中国对非务实合作的新行动新举措。

此次峰会不仅是今年中国的一次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同时也是国际事务中影响深远的一件盛事。峰会将以“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在总结中非友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共同谋划中非互利合作的美好未来。

多变国际形势下的中非合作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特点极为突出。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互动更加频繁,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文化交流更加深入,安全对话不断扩大,人类文明的整体性与进步发展的相关性日益凸显;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力量对比关系的持续改变,全球战略格局和地缘政治形势加速演变,冷战思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新发展,单边主义、保守主义与民粹主义沆瀣一气,反全球化思潮呈逆势来袭。在这一背景下,中非关系的发展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

从政治上看,除极个别的与中国尚未建交的国家外,中非之间没有重大价值观分歧和意识形态冲突。相反,非洲国家大都看好中国发展道路,愿意分享中方治国理政经验。五年来,习近平主席四次踏上非洲大地,访问大大小小10多个国家,极大地增进了中非政治互信。非洲国家领导人亦频繁来访,或来华出席各种会议和论坛。双方政党、议会间的交流对话异常活跃,民间外交与公共外交相得益彰,中非传统友谊的政治和民意基础更加坚实。

从安全领域看,中非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式与时俱进,内涵丰富多彩。除双边合作渠道而外,中国一方面在联合国框架下积极承担维和任务,成为在非维和出兵最多的国家。另一方面全力帮助非盟提高维持地区和平的能力,为非盟提供了包括财政支持、技术装备到人员培训在内的各种实际援助,为非洲带去了和平与安宁,成为对非洲大陆和平发展事业贡献最大的国家。

从经贸关系看,经过双边共同努力,2014年双方贸易额达到2220亿美元的历史高位,为2000年时的21倍。虽然此后受欧洲金融危机扩散、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下降,特别是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等因素影响,中非贸易额一度下降,2016年降至1492亿美元,中国作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始终未变。

近年来,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得到广泛支持和响应。中国与非洲许多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的多领域合作,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繁多,规模宏大,带动双方经贸额大幅回升。2017年,中非贸易额达17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中国对非洲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相应地增长到16亿美元,同比增长22%。在非投资兴业的中国企业,据西方统计,已超过1万家,其中约90%是规模不一、业务多元化的私营企业。投资范围涉及建筑、租赁、采矿、制造、商业、服务业、工业园区等许多领域。

新时代中非友好合作的方向

新时代中非友好合作关系的前进方向,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也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领导人认识到,中国是非洲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中非合作彻底改变了非洲的发展命运,对中非合作充满信心和期待。

但也有些国家,对中非合作步伐不断加快、中国在非影响不断扩大惶恐不安,用所谓“债务陷阱”恫吓非洲国家。日本、印度、土耳其、伊朗、韩国等国,也在非洲搭建起不同形式的多边论坛与对话机制,形成与我激烈竞争新格局。

面对非洲大陆日益激烈的地缘政治博弈和犬牙交错的经济竞争格局,中国作为成熟的和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在对非事务中无疑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建设性立场。正如习近平所说:“加强同非洲国家团结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重要基石,这一点不会因为中国自身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而变化。中国在对非合作中秉持正确义利观,注重授人以渔,帮助非方筑巢引凤,提升非洲国家自我发展能力,惠及非洲各国人民,真正实现互利共赢,共圆发展振兴之梦。”

我们相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顺利举行,将促使双方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提升合作水平,更好地完成2015年提出的“十大合作计划”。峰会成果及其后续行动,不但会给非洲带来更大的发展利益,更重要的是,还会为新时期“南南合作”提供更多的成功范例,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体系、推进文明互通互鉴、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好的新鲜经验。

(作者系察哈尔学会首席研究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国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本文节选自《愚君看天下|中非合作将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首发于“大国策智库”微信公众号。澎湃新闻获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朱郑勇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