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图博会上,中外版权贸易达成协议5678项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2018-08-28 10:12
来源:澎湃新闻

8月26日,为期5天的第二十五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落下帷幕,据现场初步统计,本届图博会共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5678项,同比增长7.9%。其中,达成各类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意向和协议3610项,同比增长11.28%,达成引进意向和协议2068项,同比增长2.48%,引进输出比为1:1.74。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位居输出地之首

本次图书节也呈现出多个亮点,如本届图博会的展馆规模首次达到8个,首次设立的北京国际童书展成为书展另一个亮点,国际绘本展也吸引了数万名家长和小朋友前来参观。今年图博会也进一步加大版权贸易服务力度,从类别上看,主题类、科技类、少儿类等图书排在版权贸易尤其是版权输出前列;从载体上看,除传统纸质图书仍然占据主角外,电子书、有声书越来越成为行业关注热点;从地域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位居输出地之首;从合作形式上看,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将建立国际编辑部作为未来出版合作的重要形式。如商务印书馆《新华字典》输出格鲁吉亚,《三毛流浪记》输出到德国和黎巴嫩,浙江人民出版社的《人民公开课》输出到日本、蒙古、约旦、尼泊尔等4个国家,译林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等阿语、泰语版图书直接输出到相应国家,人民文学出版社讲述中国家风故事《谢谢了,我的家》图书版权一举输出9国。

本届图博会中,一些特色展馆开馆,并以搭建的临时展馆为据点,举办一系列的新书发布活动,也吸引了诸多读者。以“中国作家馆”为例,图博会期间,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承办的“中国作家馆”展馆面积为180平米,展出内容分四个板块:“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文学”“弘扬民族精神 繁荣西藏文艺”“精品图书展区”及“文学期刊展区”,其中“文学期刊展区”介绍由中国作协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人民文学》《诗刊》《民族文学》《中国作家》《小说选刊》等10种文学刊物。

作家馆开馆仪式

《中国当代作家论》选五十位当代作家作为研究对象

图博会期间,中国作家馆还举办了“西藏作家作品签赠会”、“中国作家网驻站作家作品分享会”、“现实主义与当代长篇小说创作”主题论坛、“《中国当代作家论》丛书发布及分享”、“周晓枫首部童话《小翅膀》新书发布会”、“《英雄格萨尔》新书分享会”、“《戊戌变法》新书分享会”等多项活动。

8月25号下午,中国作家馆举办了《中国当代作家论》丛书新书发布分享会。

《中国当代作家论》

《中国当代作家论》是作家出版社邀请当代最具影响力与活力的评论家、学者,以老中青三代研究者相结合,撰写的一套中国当代作家论。丛书采用专著的形式,一位研究者专注于一位作家,以一对一方式全面梳理作家的生平、作品。重点放在作品上面,覆盖作家的创作历程与所有作品,尤其是作家代表性、标志性作品上,结合时代风貌、社会思潮,以客观、对话的态度,深入研究作家的精神构成,透彻解析作品的精神实质,以期达成阶段性的短期内难以超越的作家研究成果。

作家出版社社长吴义勤在分享会上指出,“作家论”对一个作家进行系统的综合的研究,我们前辈许多著名的学者其实都有他们的“作家论”的代表著作。比如鲁迅、茅盾、巴金、老舍、郁达夫、王鲁彦、冰心等,都有与他文学成就相匹配的“作家论”的研究著作。而我们在当代作家领域,明显不足,当代文学研究大多是现场评论、追踪研究,系统的综合研究比较弱,因此这次精心选择了当代最著名的五十位作家作为研究对象。

此次收入“作家论”中的较有代表性的作家有严歌苓、阿城等。活动现场主办方介绍,严歌苓的作品多次与影视联动,《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等被改编为电视剧,《陆犯焉识》《金陵十三钗》《芳华》等被改编为电影。但如果仅仅把严歌苓视作北美华文女性写作或者海外华文文学的代表人物,当然是远远不够的。《严歌苓论》的论主、论者以及论述过程中涉及的文学人物形象皆为女性,因此较之通常的文艺评论,它更多了一层对女性心理的剖析与探幽。

《严歌苓论》作者、《文学评论》副编审刘艳女士说,大家可能会觉得这几年随着严歌苓小说改编的电影而备受关注。其实电影与小说的差异还是非常大的。看电影是不能代替小说原著阅读的。并且严歌苓的成名并不是在出国之后,在1989年之前她就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青年小说作家,当时她已经出版了三部长篇:《绿血》《一个女兵的悄悄话》《雌性的草地》。由于对她加以长期的关注和研究,发现她《芳华》里的写作与她以前的作品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对研究者来说也是很有意思的问题,所以在《严歌苓论》中想把握她不是很容易。

《阿城论》的作者,美国西北大学艺术史系博士杨肖女士指出,阿城的知识结构非常特殊,在他年轻的时候无法参加“高大上”的社会活动,他当时的处境造就了他的经历——只能去一些“旧书店”,从而培养了他独特的知识结构。所以决定他的小说笔记小说的特点且带有先锋小说的特色。

杨肖介绍,阿城他没有“界”,是“通人”的状态,他有点像《水浒传》里的“及时雨”宋江的角色。很多事情解决不了的时候,大家都要找他,他会做木匠活、考过厨师证,所以他到美国之后靠这些手艺谋生。他以“三王”成名,同时他还是影视剧的编剧,比如《芙蓉镇》《小城之春》《吴清源》《刺客聂隐娘》。他还画画,参加星星美展。同时,阿城是“知止”的一个人。他在名声最大的时候去了美国,走之前别人问他为什么,阿城曾说:“我写小说就像自己长出来的水,慢慢地流出来,流干了就不写了,虽然以后可能还会写,但现在不会写了,如果现在写,那是对自己的重复。”

汉文版五卷本《英雄格萨尔》出版

8月24号上午,《格萨尔》专家降边嘉措编纂的汉文版五卷本《英雄格萨尔》在“中国作家馆”举行发布会。

《英雄格萨尔》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且是活形态,至今仍被艺人传唱。它先后被列入中国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格萨尔》史诗故事多达120部,长达100多万诗行;因产生年代不同、流传地区不同、说唱者不同、整理者不同、抄本与刻本不同,异文本达数百本之多,这成为编纂工作的巨大难题。

《格萨尔》专家降边嘉措编纂的汉文版五卷本《英雄格萨尔》,于今年5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其近200万字的宏伟篇幅,浓缩了《格萨尔》丰富的内容。史笔与妙趣杂糅,写实共奇幻并存,真实地展现了《格萨尔》作为反映古代藏族社会历史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伟大著作的风采。

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著名诗人商震说,如果仅把《英雄格萨尔》当作诗歌,是片面的,就像仅把《红楼梦》当作小说一样。它记录了藏族地区、藏族人民数千年来各方面的文化成就,信息量极大。《英雄格萨尔》首先是史,做文学、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工作的人如果不懂史,是有缺憾的。时至今日,阿拉伯一些地区仍在以诗记史,因为论到对历史的忠诚,在这个世界上唯有诗人的真挚可以做到,诗人记史是可靠可信的,其他人都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院,青年诗歌评论家霍俊明指出,黑格尔曾说过:“东方,包括中国,是没有史诗的。”这句话曾经影响巨大,但《格萨尔》是对这句话的强力纠偏。从《格萨尔》的各种底本、译本直到今天这部《英雄格萨尔》精粹本,是一代代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史诗《格萨尔》故事,包括“上方天界遣使下凡,中间世上各种纷争,下面地狱完成业果”。格萨尔征战故事多达百余部,因而选目是很重要的事情。《英雄格萨尔》选目精当,书中二十余部征战故事,含伏魔、夺爱、保国、复仇、争霸、拓土、掠财、救难等诸多模式,弘扬英雄善业,而不失部落竞争的残酷真相。因采用相对成熟的整理本及翻译本,又参照各种抄本、刻本、唱本。

8月24日下午举办的《戊戌变法》新书分享会推荐了穆陶的长篇历史小说《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作者穆陶介绍,今年是戊戌变法120周年,在戊戌变法60周年、即1958年时曾开过一次全国性的纪念研讨会,由吴玉章致辞,他致辞的题目是《戊戌变法的历史教训》,范文澜发言的题目是《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和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就像是一根链条,贯连着中华民族的命运。

“我写长篇小说《戊戌变法》,首先想到的,是当时中国的社会危机与民族危机,我还想到了,如何运用唯物史观来揭示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在朝廷内部进行而波及全国的一次社会变革运动,没有民间的声音,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虚构了一个名叫‘令狐凌霜’的女子,几乎贯穿于全书的始终,让她承担了许多的心灵道义上的负荷:家与国的忧患,爱与恨的纠葛。”穆陶说。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