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向看穿:港交所详解沪深股通版证券交易实名制运作模式

澎湃新闻记者 孙铭蔚
2018-08-24 22:24
来源:澎湃新闻

沪深港通“实名制”来了。

8月24日,证监会发布消息称,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港交所)提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经与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证监会)协商一致,北向看穿机制(投资者识别码制度)将于2018年9月17日正式实施。

同一天,香港交易所(简称”港交所“)就沪深港三地交易所股票市场互联互通计划(即沪深港通)的北向交易推出投资者识别码模式(即北向交易投资者识别码模式),公布了运作细节。

港交所方面表示,北向交易投资者识别码模式规定,提供北向交易服务的交易所参与者须按标准格式,为每名北向交易客户编派一个券商客户编码(BCAN),并向香港交易所提供客户识别信息(CID),香港交易所会将有关信息交予内地交易所。当投资者提交北向交易买卖盘时,必须全部加上适当的券商客户编码。

”券商客户编码“是指包括沪深港通交易所参与者及透过沪深港通交易所参与者进行北向交易的交易所参与者(简称“TTEP”)遵循港交所规定的标准格式,向其每位北向交易客户编派的一个唯一编码。每个券商客户编码都应是唯一的,并能够识别沪深港通交易所参与者或 TTEP 某一特定客户,且不同于沪深港通交易所参与者或TTEP 分配给该客户的现有内部客户账号。编派给客户的券商客户编码不应跟客户的身份有任何明显的联系,亦应严格保密。编派给客户的券商客户编码不应被更改,也不可重复用于其他客户。在特殊情况下,若沪深港通交易所参与者或 TTEP 有需要更改券商客户编码,须预先取得港交所的批淮。

“客户识别信息”是由沪深港通交易所参与者或 TTEP 在现有开户程序中的“认识你的客户”流程所收集到的身份信息。就个人客户而言,客户识别信息应包括英文姓名及中文姓名(如适用且可用),身份证明文件签发国家、身份证明文件类别及号码。就每个机构或公司客户而言,客户识别信息应包括机构名称、注册地点、身份证明文件类别及号码。法人机构识别编码(LEI)及公司注册证明书是可接受的身份证明文件类型。配对文件将被发送至内地交易所以用于北向交易的市场监管。

值得注意的是,券商客户编码及客户识别信息是北向交易投资者识别码模式的两大组成部分,仅供监管机构监察市场之用,不会用于结算及交收,也不会提供予公众查阅。而个人资料作前述用途前,须先按规定取得投资者同意。

从国际上看,随着证券市场规模庞大且更趋复杂,通过识别投资者身份来有效监察交易活动,已成为国际监管趋势。据港交所介绍,欧洲证券及市场管理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均准备实行投资者标识码制度,澳洲证券及投资监察委员会自2014年3月也要求市场参与者须在买卖盘、交易和交易报告中提供投资者识别资料。

不过,香港证券市场至今仍未实行直接的“实名制”,监管机构只能即时看到下单的券商,要再向券商查询才能得到背后交易者资料。

“鉴于现今市场规模庞大且更趋复杂,若能直接在客户层面而非经纪行层面识别交易指示,将有助我们更具效率和效益地监察交易活动。我们现正与香港交易所商讨制订一套能够于整体香港市场达致这个目标的运作模式,并会在适当时候咨询市场。”香港证监会在 2016-2017 年报中写道。

港交所表示,为顺利推行北向交易投资者识别码模式,将于下周一(8月27日)开始向交易所参与者提供安全文件传输协议服务,让交易所参与者在推出前有充足时间为其北向交易客户登记券商客户编码及客户识别信息。

港交所在过去一年已通过发布会、研讨会及论坛等不同渠道向市场参与者讲解北向交易投资者识别码模式,亦多次安排测试及市场演习,协助交易所参与者在技术上及运作上作好准备,以符合新的监管要求。

根据现行香港与内地交易所的沪深港通安排,监管机构会按需要向交易所参与者查询投资者身份的资料,实行北向交易投资者识别码模式将可提高香港与内地跨境市场监察工作的效率。

在8月8日举行的港交所2018年中期业绩报告会上,谈及此项制度会否影响互联互通北向交易的活跃度,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认为,市场参与者对监管透明化已有了共识,新引入的投资者识别码制度对市场参与者现有业务并不会有影响。

证监会也表示,北向看穿机制实施后,北向交易投资者将提供身份编码相关信息,这将有助于交易所一线监管和中国证监会监管执法,维护市场秩序。

    责任编辑:孙扶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