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依弘:京剧艺术的创新首先要抓住根基

蔡木兰
2018-08-24 13:31

从京剧版《巴黎圣母院》、跨流派演出程派名剧《锁麟囊》,到参与音乐家谭盾的多媒体音乐剧《门》和《2000Today》新世纪交响音乐会的演出,京剧演员史依弘近几年对京剧创新的演绎以及新编戏的创排,俘获了众多年轻粉丝。她的粉丝称她一声“史姐姐”。

8月16日,思想湃不同凡响的舞台迎来了史姐姐和著名主持人曹可凡,尽管当天上海受台风“温比亚”影响,伴有大风和暴雨。观众席上仍坐满了京剧戏迷和史姐姐的粉丝。

曾被老师说是天下第一笨

史依弘不是梨园世家出身,进入京剧行当缘于偶然。当时她的体操同学的父亲是戏曲学校的金胡老师,他觉得史依弘长得很古典,应该去学古典艺术,于是推荐史依弘考戏曲学校。

1982年,史依弘在全国三千多名报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补招的17名学生中的一位,考进了上海市戏曲学校京剧班,拜在有“武旦第一人”美誉的张美娟老师门下,学习武旦、刀马旦。她坦言,虽然在此之前学过武术、体操,但是京剧对她来说完全一无所知,“对京剧整个的艺术,感觉很蒙。”

张美娟老师虽然严厉,但是教戏会因材施教、因人而教。而这点对史依弘的影响颇深。史依弘回忆,有一次,她练习《虹桥赠珠》时动作顺边了,老师看了之后自己也比划了一下,觉得虽然动作顺边,但是挺好看的,就让她这么演。史依弘解释道,老师可能觉得自己这么演不协调,但是在学生身上是协调的、好看的,这么演就没问题。

如今,史依弘称得上是“文武昆乱不挡”,有人好奇她小时候是不是特别聪明。史依弘直言,自己学得特别慢,但是学会了就特别扎实。老师曾经对她说,“你就是天下第一笨。”她一直将这句话当成一种激励,往后学戏比别人更认真、刻苦。如今回忆起来,她特别感恩。她说,老师在学生身上投入的满腔热血,不计任何名利,才成就了现在的史依弘。

武戏“转身”文戏,难在学习声乐

张美娟对史依弘的影响不止于此,她深知作为武旦演员,能够在京剧舞台表演的时间相比较其他行当是短暂的。老师不满足自己这一生的艺术目标,最遗憾的是自己没有一副好嗓子,她希望学生在各方面能够超越自己,以后的戏路能更宽一些。因此,她对史依弘有更高的期许。于是,张美娟将史依弘引荐给戏曲声乐专家卢文勤学习梅派。就这样,史依弘一边学习武旦,一边学习梅派。

在梨园行里,隔行如隔山,从武戏转身学文戏,学习声乐是最大的困难。史依弘说,那段时间,常常被卢文勤老师骂走,第二天想想,还是照样去找他学习。有时在京剧院排演完武戏,没时间上老师家,就在电话里唱给老师听。

“学习声乐很枯燥,必须找到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发声方法,还需要不断地磨炼。”她说。

史依弘正式以青衣亮相舞台是在毕业后不久,当时学青衣已有五六年的时间。那是在大世界的一次演出,张美娟和卢文勤两位恩师得知消息后特别高兴,当天就在戏台下看完整场演出,结束后的聚会上,老师还给了史依弘宝贵的意见。后来,史依弘演梅派的戏越来越多,历经一出出戏的打磨,越发有了梅派的风范。

忆起这段经历,史依弘感慨道:“老师把我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孩子,一点点栽培起来,这很艰辛。”

创新首先要抓住根基

如今提起史依弘,想到的便是“梅派大青衣”。尽管她在京剧行当已获奖无数,或者说,在别人眼里她不需要“折腾”。但是这些年来,史依弘一边学习传统戏,一边探索京剧的更多可能性。如新编戏京剧版《巴黎圣母院》、跨流派一人肩挑四大名旦代表作的“梅尚程荀”巡演,以及创新京剧室内乐版《霸王别姬》等。这些创新举动拉近了京剧与年轻人的距离,许多年轻人开始听京剧,成了戏迷。而另外一些人认为,京剧应该一成不变,前辈怎么唱,京剧演员就该怎么唱。

“现在为什么好戏出得不多,尤其是新编戏,其实我觉得跟演员个人的技能和创造力是有关的。”她说。

其实早在上世纪,四大名旦红透半边天的时代,梅兰芳、尚小云早就开始探索京剧的更多可能性。比如,梅兰芳的《生死恨》在当时也是创新作,包括他晚年的代表作《穆桂英挂帅》则是向豫剧大师马金凤学习而来。尚小云更是勇于改革、创新,编演了许多别具风格的新戏。最有名的当属《摩登伽女》,它取材于印度佛教故事,这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轰动一时。

对于如何理解京剧创新?史依弘表示,无论京剧怎么变,创新首先要有牢牢的根基。根基越厚重,走得越远,创造的东西就越多。只要京剧固有的歌舞演故事,西皮二黄依旧在,就没有脱离京剧本体。史依弘说,学得越多,塑造新角色时心里面才不会“空”,才懂得用什么样的手段演绎一个角色。

对话史依弘:

Q1:梨园行有句话,“隔行如隔山”,您转身学青衣后,过程碰到了哪些困难?

A:学声乐很苦。第一它很枯燥,第二它需要不断磨练,找到正确的发生方法。

Q2:学习声乐这么苦,还经常被老师骂走,您想过放弃吗?

A:没有想过放弃。我家不是梨园世家,所以当时我并不知道青衣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只是觉得自己当时武旦已经学得很好了,老师又很愿意培养我。我学声乐时,心态很放松,没有想过将来要成为什么。

Q3:京剧版《巴黎圣母院》的创作过程是什么样的?最难的地方在哪?

A:06年底有了做这个剧目的念头,就马上弄剧本了。创作过程还是比较长的,08年才正式演出。我参与了这部剧的制作,现在呈现出来的服装风格,也是跟服装设计师沟通确认的草图。艾丽娅(剧中的主人公)这个角色在京剧行当中无处可追寻,并且她跟很多传统角色的身段是相反的,所以当时还去学了很多种舞蹈。

我个人认为最难的地方在于人物的塑造,就是这个人物一定要让观众确信“她就是这样的”,创作新戏最难的地方就在于人物塑造。

Q4:您的工作室除了创排剧目,还做哪些工作?

A:一般都是以我为主的一些巡演,比如室内乐版《霸王别姬》和《梅尚程荀·史依弘》都是公司策划的。将来还会有一些新戏,目前正在做京剧版《新龙门客栈》。除此之外,将来还会做让学生来剧场看戏相关的节目,像京剧音乐课本。

    责任编辑:毛玮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