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博士的脑洞|资本裹挟中介抬高了房租,这论调似曾相识吗?

万喆(特约评论员)
2018-08-20 19:48
来源:澎湃新闻

房市一直是老百姓的心头大事。不过最近,房市的重点突然从房价转向了房租。房租大涨,引起了市场的惊呼。

房租有没有上涨过快?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期居住价格同比涨幅 2月:2.2%、3月:2.2%、4月:2.2%、5月:2.2%、6月:2.3%、7月:2.4%。看起来,房租在涨,涨幅基本上比CPI的涨幅高一点。

但大家感受到的涨幅似乎更为猛烈?

鉴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能是全国的平均数据,而居民“感受”最深切和尖锐的,可能是有些“热点”地区,我们还是看看更加细分市场的情况。

从多个机构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到,房租在城市间的分化尤其明晰,一线城市的房租价格的确在这一年里发生了很大变化。

中信证券的相关报告显示,2018年7月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房租增速处于过去五年高位,尤其在过去一年来,其平均租金涨幅达到20%。这个论断得到了几乎所有机构数据的支持,无论是中房协,还是我爱我家集团研究院,抑或(链家)贝壳研究院等。

而从城市内部看,也出现了极大分化,尽管北京、广州等城市整体房租环比涨幅都在2%-3%左右,但北京五六环、深圳福田区等地区房租环比涨幅超过10%。

尽管到如今,并没有所谓真正权威的数据,尤其缺少权威而精细的数据,但这些机构差不多都身处一线,其研究分析基本能够相互印证,与市场上最近出现的对房租高涨的焦虑和担忧时点也比较一致,应该可以说,近期房租上涨过快已经成为一个问题。

资本从来不善良

率先被推上“公审台”的是资本。

我爱我家副总裁与链家及我爱我家的恩怨纠缠向世人宣告,都是资本裹挟中介抬高了房租。一些网上热议的帖子也侧面印证了此种说法。

资本从来不善良。这是实话。

但是资本是不是“罪魁祸首”,那还是要看它在其中的作用究竟几何。

打开百度,输入“链家”和“我爱我家”,提示中就会有“链家 我爱我家 恶性竞争”出现,点击这个关键词组合,会出现五十几万条新闻,包括但不仅限于“打架”“死掐”“争客源”等各类激烈的互动。

也就是说,这种“酣战”由来已久,是“宿怨”。

当然,在今年初,房产中介就已经波澜又起过一番。安居客被链家、我爱我家、麦田组成的号称“北京中介联盟”宣布抵制,要求端口费不得涨价;红极一时的爱屋吉屋在经历了资本的喧嚣和裁员、关店窘境后,被媒体吊打和“倒计时”;《中国经济周刊》曝出链家在上交所公司债券项目平台申请2018年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60亿元,显示其资金链可能较为紧张;而如今“正当红”的前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晖年头就已经在网易独家对话《它走独木桥,我有阳关道》,直怼竞争对手链家。

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冰冻期”,曾经热火朝天的房产中介面临行业洗牌是大势所趋。在这种形势下,将交易重点从房屋买卖转向租赁,并且争取更大的规模,以获得更多的融资,是可以理解的,也会因这种转向而发生更激烈的“抢房”,短时间推高房租价格。但同时,也很明显的是,这种形势的由来,就是市场衰微和资金不足。这样看来,说资本裹挟中介是推高房租的最大推手,是否合逻辑?

资本从来很聪明

资本从来不善良。这是实话。

但是资本从来很聪明。这也是实话。

中国房地产在2016年经历过大大的牛市后,国家不断出台调控政策,政策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限”,限购、限贷、限价等,锁定房地产价格和流动性;另一方面是“转”,鼓励居民转向租房,建立“长效机制”,包括“租售并举”“租售同权”等等。

政策所想,所向披靡。“租房”立即成为新的关键词,各部门、机构等都积极予以响应。土地供应,优先租房;保障措施,推出租房;政策导向,鼓励租房。连金融部门也倒向了租房,在买房贷款不断收紧的现实下,租房贷款正在大力推进。有几家长租公寓企业都已经把项目打包起来搞起了资产证券化,以租金收益权为基础资产做担保,投放到金融市场上,资金成本只有5%多一些。

有点似曾相识吗?

相似的味道,相似的手法,相似的市场。

关于过去一直被诟病的中国大城市“租售比”问题,似乎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租金提高了!租售比变的更合理了!!

这论调也很耳熟不是?和以前各地攀比房价的逻辑是不是如出一辙?北京和伦敦应该一样高,那我和东京应该一样高啊,嗯,这样才更合理!

但是,最重要的收入增幅、可支配收入增幅呢?缺乏这个基础,金融工具都不过是签发纸上财富、建造空中楼阁的危险品。

政策的本意,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但表面性、武断的理解政策意图,只会引发新的系统性风险。

政策的制定细则有没有充分调研市场需求?

当然,必须说,政策本意是好的。无论是“房住不炒”、或是“租售同权”等,体现了以民生为本的关怀和壮士断腕的改革决心。

但是,政策的制定细则有没有充分调研市场需求?

在进行改革的时候,尤其是涉及民生的问题上,可能需要有相当的“过渡”意识。比方说,虽然“优质”租赁房源的确是大众之所需,但是房源是否“优质”却难以“一步登天”。从不优质到优质,从优质到更优质,需要市场需求和供给同时升级,而必须有一定时间来培育、协调、规范这种升级。2017年,北京拆除违法建设5985万平方米,是同年商品房+保障房销售面积的5倍还多。这或能解释,比较市中心,为何北京五环外房价环比上涨较多。

从供地看,租房用供地量加大,还是占用了过去的售房用供地而已,总供应量并没有太大变化,供需关系的实质并未发生改变。而这些租赁房等还有建设周期。倘若这边一刀砍断,那边一哄而上,就注定会造成淤积,供需关系不但得不到疏解,反而会更加紧张和错配。先要有房源,才能谈优质房源。

此外,对于“优质”的涵义也需要有更贴近市场需求的定义。“可靠”“可信”大概是这一阶段“优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对于“资本”裹挟下大机构不满的人,大概没有尝试过,那些更可怕的小中介、黑中介、渣房东、二(n)房东。总体而言,我国中介机构目前的确鱼龙混杂信息混乱,能够数得出名字来的一些已经算是行业中比较可靠的了。无论是在租赁市场或是售卖市场,包括其他市场,需求端需要的,不能只在市场发生了极大不稳定事件时才采取“谈话”“训诫”方式遏制所谓“不正之风”,而是要切实建立行业法规和信用机制,让大家在随时的日常中能够放心的选择。

怎样才能优质?

优质表现在哪几个地方?我觉得是服务优质,管理优质。服务优质,管理优质表现在哪?找得到,住得起,过得安,说得通。就是说,要有较为充足的房源,有与收入增幅相匹配的价格,要有比较稳定的契约关系,如果产生纠纷能够有通畅的解决渠道。

首先,要切实了解需求。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市场运行能够更为顺畅,就必须了解市场中的需求究竟是什么,其供需不调的困扰在哪里,并在此基础上调整供给侧,让其与需求端有效、高效对接,而不是遏制需求来适应供给能力不足等来解决问题。在调试过程中,则特别应该注意,需求端不是一部机器,不能“说停就停说走就走”。虽然改革必然引起阵痛,但怎么能够合理设置,给大家一个合理的解释和较平稳的过渡,需要更大的耐心和智慧。贸然“一刀切”,往往反而无法将改革措施实施下去,致使好的意图和政策陷入困顿甚至流产。

其次,要有服务意识。政策制定者要改变观念,端正自己市场管理者和服务者的定位,完善法规细则,用市场规则来规范市场、服务市场。人们对“优质”的要求,往往其根本是建立在优质的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上的。仅仅依靠行业自律、资本低调,既不现实也无意义。正相反,应该有明确的、合理的、严格的、公开透明的法规界限,让资本、企业、个人都能够放心的干自己的事,做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这才是好的管理。

最后,要进一步平衡资源分配。无论房价还是房租,体现出的分化正是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结果。城际间的房价房租差体现的是综合资源不平衡,城市内的差价则体现了教育资源等的失衡。当一些特大城市一面在企图疏散人口,另一面却发现更多人口正在涌来;当一些人已经想要“逃离”特大城市,另一面却发现近乡情怯的找不到生活新位置,这种结构性的错配正在带来房价畸高和效率低下。

后记

流动性就像是黄河水,“善淤、善决、善徙”,为了防止决口是对的,但是一味堵塞眼前,河水恐可能改道而决。

资本就像是河水。

房地产是不是也像河水?泛滥则吞没黎民,断流则供水危机。

社会和经济的活跃性岂不是也像河水?雨水供给过度,会造成河水泛滥。过于抑制需求,会造成河水枯竭。而洪水期不但要防范系统性决堤风险,也要防止改道造成的风险,此外,洪水期淤滩,到了枯水期淤积河槽,加重治理困难。

房租问题不是个孤立的问题,可以说是房价问题引出的另一支。房价问题也不是个孤立的问题,亦不是一日形成的,因此,不可能寄望于一日解决。放眼全球,房价与经济泡沫、系统性风险等的关系都十分密切,在许多发达国家发展历程中,都曾经困扰社会、裹挟经济,留下许多经验教训。当前,我们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但必须戒急戒躁,只有找到真问题,才能制定真办法。

    责任编辑:刘秀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