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浦东公厕四十年!

2018-08-20 17:01
上海

从提出方案、设计规划到开始实施、投入使用,两年前的宋军心里着实忐忑不安,他牵头修建的国内首座无性别厕所,打破了人们心中传统的公厕形式,是在这一领域一次崭新的尝试,他担心人们不能接受这座公厕,甚至还会引发社会争议。

但事实证明,宋军多虑了,到目前为止,这座无性别厕所的使用量已经突破十万人次,获得市民和网友们的广泛好评。而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里,浦东地区乃至上海的公厕,都向着更加人性化的发展道路前进着,四十年来公厕改建,其实也是市容美化的缩影。
翻修与创新 公厕也需与时俱进

杭永明在浦东从事环卫工作已经30多年了,他从1989年起一直参与、组织公厕的管理工作。回忆起那个年代的公厕,杭永明回忆说:“那时候公厕非常粗糙,一直是臭气熏天,异味非常严重。”

80年代之前,浦东地区的发展还不受重视,公厕管理相当滞后。当时的公厕都是采用沟槽,有的公厕甚至男女厕所沟槽相通,沟槽上盖上两块木板,每当人们需要使用时就掀开木板。有条件的公厕就建化粪池,没条件的就只能挖坑做蓄粪池。厕所的隔间之间就只是用砖头堆起不到半人高的墙,起到简单的隔离作用。

杭永明介绍说,一些公厕缺乏固定的保洁人员,有时候一名保洁人员每天要在好几个公厕之间来回跑——循环保洁,工作量很大。并且,在这些简易的公厕中,不冲水等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现所谓“三合一”的公厕,即大便、小便和垃圾堆放在同一个地点,人们提着马桶和垃圾,将公厕当作了所有生活垃圾的堆放之地。

“硬件设施长期跟不上,人们的不文明行为也经常发生,所以很多市民早已经习惯了。”杭永明一边苦笑,一边无奈的说到。

80年代起,公厕的整改逐步进行,但始终力度不大。

2010年前,上海世博会的紧张筹备为浦东地区公厕的修建和整改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契机。公厕被翻修、重建,地板和墙上贴上了瓷砖,更新了厕所的冲水、清洁系统,并且将厕位独立化,市民使用公厕的体验获得了极大的改善。

同时,公厕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截至目前,上海市区内每平方公里土地上都有3至5座公厕。但是,又一个棘手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宋军回忆起早些年在陆家嘴做城管工作的时候,他对女厕所前大排长龙,而男厕所却少有人用的场面记忆非常深刻,他说:“有时候一辆载着游客的大巴停在公厕前,下来的全是女同志,公厕里的女厕厕位不够用,在女厕所前面排起很长的队伍。”

不仅是女性使用者的数量多,女性如厕时间相较男性更长也加剧了这种男女厕位的比例不平衡问题。即便是市局出台规定:男女厕位的比例为1:2,仍然很难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那时候还让管理人员看着男厕所的门,让男同志们先等一等,把男厕所临时征用为女厕所,这样的处理方法经常用。”宋军说。
大胆创新,小心实践 女性如厕不再大排长龙

宋军调动到区市容景观管理事务中心后,一直在思考男女厕位不平衡的问题,他想:既然男女厕位一直存在着动态不平衡的问题,那为什么不直接取消厕位的男女差别呢?

2016年7月前,浦明路的一处公厕拆迁,决定在张家浜河附近修建一处公厕。于是,借着这样的契机,宋军与团队开始研讨建造无性别厕所。他参考台湾的一个创新创意大赛中获奖的无性别厕所方案,并邀请浦东规划设计院设计了三款方案。

在这四种方案中,宋军和团队认为其中的三种仍然存在性别之分,例如台湾设计者的方案:在一个厕位的两侧设置了两个门,男女从不同的门进入,每当一张门开启并且上锁后另一侧则不能开启。在深入的研究后,宋军等坚持突破传统思维,坚持创新,选择了完全无性别差异的一套方案,并且于2016年7月动工建设,2016年11月正式开始投入使用,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坐落在张家浜绿地上的这座无性别公厕。

“我们当时胆子很大的,要创新就要深入,我们就要做一个完全无性别概念的厕所,我们就要看看能不能解决问题,能不能被市民朋友们接受。”宋军说起当时的团队时,用“大胆”这样的字眼评价自己。

大胆不是盲目瞎干,实践中要精心计划、小心求证。宋军说:“我们当时其实也很忐忑,很怕老百姓接受不了,怕引起社会争议,不过好在张家浜这里的人毕竟不算多,我们也就把这里当成我们的一个试点。”

结合无性别厕所的特点,设计团队周密的布置着公厕的设施。他们将厕位间的隔离墙设计为2.6米,还选择了与地面直接接触的门,这样一来,也就排除了有人攀爬隔离墙偷窥,或者从门与地面的缝隙中采用手机偷拍的可能性,极大的保护了如厕者,特别是女性的隐私安全。每一个厕位上都挂有电子灯牌,灯牌上画着男性和女性的标志,每当有人使用这一间厕位时,灯牌上的男女小人都会从绿色变为红色。同时,在公厕入口处也悬挂有LED显示器,记录着公厕的实时使用量、总使用量,方便市民使用。在厕所的中央,设计者还精心设计了一面洗手墙,以免两侧的如厕者使用完毕后面面相觑而产生尴尬。

在大胆的创新和小心的实践之下,试点大获成功,至今,公厕在超过十万人次使用后仍然保持着0投诉率,并且获得绝大多数市民和网友的认可和好评。宋军告诉记者,他们正在计划推广这种无性别厕所,市民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在陆家嘴等大型场所使用到这种公厕。

安全、舒适、快捷 人文关怀注入公厕管理

无性别公厕成为了浦东地区公厕的典范,在常规的考评中常年排在全市前列。始终把使用者放在管理和设计的中心位置,坚持为市民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是其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在环境上,无性别公厕的设计者采取开放式的设计思路,将公厕的上部分墙体镂空,使公厕和外界环境打通,阳光能够从此处投射下来,公厕里采光好,通透明亮,并且空气可以快速流通,极大的促进了异味的驱散。再辅以公厕前铺设的小石子路和随处可见的绿色盆景,整个公厕的如厕环境清新雅致。

在管理上,公厕有专人全天候进行跟踪式保洁,公厕的保洁人员王美男说:“只要有人使用了厕所,我们就立刻打扫这个厕位。保证之后使用的人都有一个良好的如厕环境。而且人们到这种美观的环境中,好像素质都提高了很多,几乎没发生过破坏卫生的事情。”而在投入使用前期,管理人员还耐心向市民朋友解释这一新鲜事物。

近年来,人们对于公厕的使用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为了方便孕期妇女、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等人群使用,第三卫生间在2014年10月诞生;公厕在开放、保洁等管理方面也更加规范、周全;一些厕所还为市民提供力所能及的便民服务,例如提供创可贴、红药水等药品。

公厕的修整体现着市容的不断美化,和各种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同时,作为市民经常使用的公共设施,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向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杭永明说:“厕所的建造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东西,我们在建造和管理上要做的,就是要不断投入人文关怀。”
责任编辑:万致远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