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芭蕾舞大赛结果揭晓,评委:这次比赛零失误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2018-08-11 21:04
来源:澎湃新闻

8月11日晚,第六届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落下大幕。经过6天激烈角逐,中国舞者史越、敖定雯分获成人组男女金奖,中国舞者李偲旖获得女子少年组金奖,大奖和男子少年组金奖空缺。评委列帕表示:“今年的比赛‘零失误’,是我见过组织最好的一次比赛。”

成人组女子金奖得主敖定雯和她的舞伴 本文图片由组委会提供

自今年2月启动选手招募,比赛共收到全球124名选手报名。经初赛预选,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乌克兰、南非、哈萨克斯坦、泰国、德国、波兰、澳大利亚、奥地利、葡萄牙16个国家共73名选手最终来到上海,分少年组(15-18岁)和成年组(19-26岁)两个组别,以独舞或双人舞、自选现代舞作品,在复赛、半决赛和决赛中逐轮闯关。

9位来自丹麦、中国、美国、南非、俄罗斯、韩国、英国的专业人士,担任了比赛评委,其中,莫斯科大剧院前首席演员安德里斯·列帕是第二次担纲评委一职。

列帕曾在很多个国际比赛当过评委,他表示:“今年的比赛‘零失误’,没有灯光、音乐、报幕、选手上错台等常见的赛场问题,是我见过组织最好的一次比赛。”

成人组男子金奖获得者史越

与2016年第五届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相比,列帕认为,这一届参赛选手的整体水平都有所提高,不过,少见Omelchenko Olexander(乌克兰)这样在第五届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上夺得大奖的个性选手。

列帕说,芭蕾是一份危险性的职业,很有可能有些选手报了名,但最终因为各种各样的受伤而放弃比赛,“这就像钓鱼,虽然鱼就在水里,但不见得每一次你都能钓到想要的鱼。你可能在下一届或其他比赛里找到这样的选手,这是需要运气的。”

什么是评委青睐的个性选手呢?列帕同样以第五届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大奖得者Omelchenko Olexander为例说,“他一上来就征服了所有观众和评委,所有人都看到了他的个性,觉得就是他了,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列帕还记得自己1986年和舞伴参加美国杰克逊芭蕾舞比赛,评委把最终的大奖同时颁给了他和搭档,“因为评委看到了非常美的有意思的双人舞,评委不只是看技术,不只是看你跳得多高、转得多快,而是要看伴侣之间的关系,以及你们对角色的诠释和理解。”

列帕说,对参赛选手来说,比赛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和跳板,“舞者被人看到了,很有可能因此而被职业舞团录用,所以我们不只是看技术,而是会把舞者放到舞团、放到戏里看,看他是不是能直接用。说到底,芭蕾比赛比的是艺术,而不是体育竞技。”

在这次比赛上,列帕对中国舞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你在其他比赛看不到这么多中国选手,他们都有很棒的表演,很让人惊讶。”

女子少年组金奖获得者李偲旖

丹麦国家芭蕾舞团前艺术总监弗兰克·A·安德森受邀担任大赛评委会主席,对中国舞者,他同样有很高的评价。

早在1995年来中国,他就觉得中国舞者是一个深藏的秘密、是一个还没有被完全开掘的宝藏,二十多年过去,“这早已不是秘密,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舞者的实力。”

“二十多年前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中国舞者没多少机会出去。如今他们被邀请到各个舞团跳舞,从西方学到了很多,又把这些经验带回来,传给下一代。中国舞吸收了西方芭蕾的传统,融会贯通,又创造出自己的语言,形成了中国风格的芭蕾舞。”

一周下来,评委们连续看了90多支现代舞,100多支古典舞变奏,如果要提不足,安德森觉得,舞者们应该增强艺术表现力,“舞者应该带着心去表演,而不只是看重技巧,观众喜欢看技巧,但技巧只是舞蹈的一部分。毕竟,一个一分钟的变奏跳下来,和一个三小时有叙事性的大型舞剧是有区别的,后者需要的技能不只是技巧。我们希望舞者提高表现力和艺术性,能用心去跳舞。”

值得一提的是,为满足芭蕾爱好者的观赛需求,本届比赛与腾讯合作,对比赛全程进行了网络直播,并邀请日本东京国际芭蕾舞比赛艺术文化顾问邵治军、前苏黎世芭蕾舞团首席主要演员孙晓军作为赛事网络直播解说。

据统计,七场赛事,通过腾讯视频、腾讯新闻、天天快报(移动APP、网页端、PC客户端等终端)在线观赛的观众逾190万人次,其中,90后、00后观众占了七成。

第六届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获奖名单: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