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乡村人才困境,西南交大6名研究生兼职贫困县乡村规划师

澎湃新闻记者 何利权 实习生 王小意 陈宇凡
2018-08-09 11:22
来源:澎湃新闻

今夏,西南交通大学的6名在读研究生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乡村规划师。

7月底,他们受邀前往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开展“成昆复线沿线典型村镇乡村振兴调研与技术服务”,后被该县普昌镇聘为兼职乡村规划师。

“普昌此前没有乡村规划师,聘请西南交大学生前来兼职,这是第一次。”7月27日,普昌镇党委书记罗建华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谈及此事颇为感慨,称当下国家力推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对“人才”的渴求尤为急迫。

该校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研究生王莹,此前希望毕业后留在大城市工作,但她在参加了这次实践后有了新的想法,“我们的研究偏向于一、二线城市,这次接触到一些村镇干部,感到震撼——我也想来基层为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作为此次实践的带队老师,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青年教师周斯翔也被聘为普昌镇乡村规划顾问。“在相关专业就业方向中,乡村规划师占的比例非常非常微小。”周斯翔告诉澎湃新闻,这是“客观现实”,但对学生来说,也意味着“未来可以朝着这个方向积极发展”。

“我们有那么广袤的乡村。”周斯翔说,那里有“迫切的规划专业技术人员需求”。

乡村的烦恼:缺乏优质人才

罗建华向澎湃新闻介绍称,凉山深处的普昌镇眼下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成昆铁路复线甘洛南站将建在距离普昌镇政府几百米远的地方,预计会有大量人流涌入,这里将建成农旅结合的旅游目的地。

种植几千亩果树、建设万亩蔬菜示范基地、打造梯田风光平台……借助即将穿过小镇的铁路,普昌镇对于振兴当地经济有着诸多设想。但困难也摆在眼前:缺乏专业人才。

在罗建华看来,“乡村振兴”带来的压力还可以承受,“各项工作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今年6月,四川省委、省政府从相关市县和行业系统选出3500余名“精兵强将”,派往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开展脱贫攻坚和综合帮扶工作——算上此前选派的人员,帮扶队伍接近六千。

罗建华称,加上派驻在村的“第一书记”以及本地培养的“土专家”,干部们的素养有了提高。澎湃新闻了解到,罗建华本人也是西南财经大学在读博士生,具备较高的素质。

可这属于“体制内的人才资源”。“市场化的、能力水平专业方面比较突出的人力资源,我们目前依然很缺乏。比如农业精细化、高标准化生产,这需要很专业的人来做。”罗建华认为,当地有一定人才,但缺优质人才。

“文字性规划肯定有,比如历史情况、当地老百姓的想法,我们都了解,平时也会阅读大量相关书籍和资料,但在画图、CAD制作这些工作上就是外行。”罗建华说,不是基层干部什么都不懂,只是不知道“如何科学化表达”。

今年4月,成都连续第八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征集乡村规划师,招聘条件颇为“诱人”:年薪10万元,录用后将派驻到成都市温江、郫都、简阳等地区。

这让罗建华羡慕不已。“目前专门聘请乡村规划在整个四川省来讲只有成都市有。” 罗建华认为,地方发展需要优质规划,能做什么、该做什么都很明确,这能提升行政效率,也能惠及老百姓,否则就是“乱的”。

事实上,为了做好普昌镇的整体规划,当地政府也曾尝试寻求“市场”帮助。据罗建华介绍,镇政府至少找过6批规划团队,但均因价格过高或觉得对方不靠谱,最终没有谈拢。

只得另想办法。作为在读博士,罗建华平时也会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期间认识了西南交大的老师。经老师牵线,今年暑假,西南交大6名研究生作为兼职乡村规划师,青年教师周斯翔作为兼职乡村规划顾问,被罗建华一起请到镇上。

罗建华告诉澎湃新闻,与学校合作的模式使得镇政府不必“花钱请人”,而对大学生而言,也得到了实践课堂理论知识的计划。

西南交大青年教师周斯翔这次被聘为乡村规划顾问,感受到了“基层政府需要专业技术力量的急迫心情”。他对“顾问”身份颇感兴趣:“刚刚结束的这学期给研究生们上了设计课,是以四川农村地区乡村振兴和脱贫为背景的乡村规划内容,普昌镇可以成为我们非常恰当的实践对象。”

学生的感悟:规划不能凭空想象

平时多在“象牙塔”学习的研究生们到了基层免不了会有压力。参与这次实践的城乡规划学研究生冯欢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在学校除了理论学习,也有一定围绕成都乡村的实践研究,可凉山的情况远远超出“已有经验”。

“很多东西都不能凭空想象。”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雷璧伊说,去普昌镇前脑子里已有初步规划意向,比如种植哪些农作物产量会很高,为农民增收,但到了地方才发现当地已有特色农产品茭白,并且计划打造产业链。

上岗的第一天,兼职乡村规划师们就分赴几个村庄开展调研,发现最为普遍的问题是“道路状况较差”。“村镇里面的车道较窄,两边修好了房子,没法拓宽,限制了当地发展。”王莹认为,“道路建设是当地发展一大瓶颈。”

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曾琳茹则看到了问题的另一面:房屋沿路修建,没有多余的公共活动空间,“村民聊天都是坐在路边,呈小范围群体活动”,村民凝聚力较低。“从专业的角度,应该适当增加公共活动空间,不仅凝聚人心,对村干部来说,也有一个方便的空间和村民进行具体的交流。”

此外,曾琳茹认为,普昌镇自然环境相对完整,成昆铁路复线修通之后会面临被破坏的可能性,生态承载能力或会降低。“我的专业会从生态方面对乡村规划提出意见,应对铁路通车后乡村的变化。”

“在乡村规划、风景园林的打造,以及群众休闲娱乐场所的建设方面,我们肯定是外行。”罗建华称,当地有一个居民异地安置点,同学们重新设计以后,“节约了资源且提升了品质”。

“在脱贫攻坚这样宏大的时代性工程中,不能忽略所有的发展一定要基于生态承载能力,不能超出它的极限。”周斯翔告诉澎湃新闻,他给当地的建议是,尽快开展整体生态承载能力评析,为后期规划提供科学的参考和指导。

兼职乡村规划师此行的三天,让罗建华颇为感慨。他说,西南交大的老师和学生专业水平很高,而且谦虚、热情,“像这样优质专业的人才,我们很难请来。”

学生们在普昌镇之行中的表现也让周斯翔“意外”。走访、开会、同村镇干部交流,这样紧凑的行程中,学生们讲出来的内容“远比在课堂上讲出来的丰富、生动、深刻”。“受聘兼职乡村规划师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会在设计院里面就普昌镇乡村规划需要,进行长效协助。”

乡村规划需要多问百姓需求

对罗建华而言,兼职规划师们向当地干部传递了一个理念:乡村规划不只是让基层政府满意,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满意,要多问老百姓的需求。

这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毛其智的观点不谋而合。此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毛其智称“当乡村振兴战略分解到省市区县各级逐步落实时,规划依然处于比较高的层面,是自上而下的运作”。

“乡村规划想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应该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运转。老百姓的呼声和需求,要更多地进入政府各个层面。”毛其智说。

长期教授相关课程的周斯翔对此感受深刻。“作为乡村规划师,对现场了解越多,对村民具体的需求了解越多,规划就越有可能被接受。”周斯翔常要求学生“不断地走村入户,哪怕一个很小的村子,也要去很多次”。

在他看来,已有的相对宏观的规划,具体到每一个村上难免会变得不够精确。“从基层政府的角度讲,迫切希望将乡村建设规划补上。”

但对广大农村而言,专业的规划人才仍是短板。罗建华称,未来“第一书记”和省委省政府抽调的帮扶队伍“撤离”后,当地人才依然是匮乏状态。

周斯翔告诉澎湃新闻,在相关专业就业方向中,“乡村规划师占的比例非常非常微小”,这是“客观现实”。

对于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罗建华认为“应该不拘一格容纳一切对乡村一线比较适用的人才”。“比如西南交大的研究生,在乡村规划方面是顶级人才,不能因为是学生就另眼相看。”罗建华称,此外,要给人才“试错空间”,同时也要有“政治激励”,鼓励公务员系统中各个专业的人才到乡村一线来发挥特长。

7月24日,共青团西南交通大学委员会授牌普昌镇为该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未来,该校将结合普昌镇的实际需求,继续选拔相关专业研究生来此挂职,针对乡村发展提出专业的报告和规划方案。

“非常希望这个事情能够就一直持续下去,一直会有新的同学加入。”周斯翔说,广袤的乡村迫切需要专业的规划技术人员,学生“未来可以朝着这个方向积极发展”。

    责任编辑:李敏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