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一事,终一生!交大体育馆和百乐门舞厅原来都由他设计!

2018-08-08 12:43
上海

在上海交大中央绿地西侧,

坐落着一幢庄重大气又简洁严谨的建筑,

它就是建成于1925年的体育馆。

它像一面镜子,

以独特的艺术语言,

熔铸和传承着交大储才兴邦的理想。

作为交大重要的历史建筑之一,

它的建造者正是

交大1922届土木科校友,建筑师杨锡镠。

广为人知的上海百乐门舞厅,

就是他的成名之作。

一腔热血投身民族建筑发展,

饮水思源为母校设计体育馆,

让我们走近这位老学长的人生故事。

交大土木人,民族建筑师

杨锡镠,籍贯苏州,1899年出生,书香世家。其父杨敦颐为封建科举考试制度的末代举人,曾任镇江府学政。

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杨敦颐辞官到商务印书馆工作,参与《辞海》的编纂工作,同时开设私塾,讲授国学及中国文字起源等课程。所以杨锡鏐自小便接受了良好的国学教育。

1918年,杨锡鏐自交通大学前身——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中学部毕业后,直接进入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的“土木工程”专科就读。

1912-1921年,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时期校门

这里原本只有电气机械与土木两专科,1921年,交通大学设立董事会,决定将上海学校的“土木科”移并于唐山学校,将唐山学校的“铁路机械科”移并于上海学校,学校的名字也改称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

当时,杨锡鏐正读大学三年级,就随着“土木科”迁移至唐山学校,完成了大学四年级的学业。

1921-1922年,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时期校门

1922年毕业后,杨锡鏐就进入吕彦直、过养默、黄锡霖开设的上海东南建筑公司工作,担任工程师。

1924年,同黄元吉等人合办凯泰建筑师事务所;1929 年自办杨锡镠建筑师事务所。

1934 年,杨锡鏐任《中国建筑》杂志发行人,20世纪30年代中担任《申报》建筑专刊主编。

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国建筑学会第1-4届理事,曾任北京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

杨锡镠是中国民族建筑师这个群体中非常著名的一位,但却是少数没有留学背景的,在当时来讲也非出身建筑名校,但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勤奋,在我国近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从1928年开始就与杨锡鏐合作、有50年交情的孙秉源先生,用了四句话来评价杨锡鏐:技术创新、待人宽厚、忠诚老实、不吹牛拍马。这是对杨锡鏐先生的真实写照。

他设计了百乐门舞厅,轰动老上海

有“东方第一乐府”之称的上海百乐门舞厅,是杨锡镠自立门户后的成名之作。

采用了他在处理大型室内集会场所时常见的设计手法——不设一柱,还设计了独到的弹簧地板,动感十足,成为百乐门舞厅的最大特色,轰动整个上海。社会各界名流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张学良每次到上海,都会与赵四小姐到百乐门跳舞。

杨锡鏐设计的原上海百乐门舞厅

弹簧地板的构造原理是将地板铺设在一个两端挑出的杠杆上,杠杆中部固定于地面龙骨,两端设有圆轴,一来可以使地板微微地左右晃动,二来可以使重力集中在杠杆的两端,使木质杠杆产生最大的翘度。

在这种地板上跳舞,使舞者更有激情。百乐门成为老上海繁华时尚的象征,建筑师出色的室内设计可谓功不可没。

百乐门舞厅的弹簧地板结构示意图

饮水思源,为母校设计体育馆

据资料考证,杨锡鏐是在东南建筑公司工作期间,设计了上海交大体育馆。

交大一直有着重视体育教育、体育运动的传统,在建校初期,体育课就作为一门课目而设立。

校史记载有交大不同体育活动开始的年份:1898年田径、体操开端;1900年足球兴起;1910年技击、武术盛行;1915年童子军、棒球展开;1916年越野跑、篮球、网球时兴……

1898年,南洋公学召开了第一届运动会,这是我国体育史上最早的运动会之一,比1910年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运动会还早12年。

1907 年,唐文治先生开始主持校政,任交大校长达14年之久。在他的大力倡导下,学校从1915年开始实行“普及运动”,亦称为“必修运动课”,要求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必须参加体操、童子军、技击三项活动之一。

杨锡鏐在交通大学上海学校读书期间,也是体育运动的好手。

老校长唐文治和足球队。唐文治先生对足球非常热心,每逢球队应邀出征,必亲自督战,战罢归来,不论胜负皆要训话一番,激励队员以及全校师生。即便眼盲之后,仍让同学传报交大球赛情况,成为学校佳话。

1914年10月,技击部选送学生搏击照片六张,陈列巴拿马博览会,获一等奖章。

1923年,交通部南洋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设法兴建体育馆、养病室和学生集会室三大建筑,杨锡鏐便负责母校体育馆的设计工作。

据资料记载:

1923年10月19日,筹备建筑委员会工程股会议,审议体育馆、养病室设计图纸;东南建筑公司代表过养默、杨锡镠到会说明。

体育馆为高大水泥建筑,占地约15000平方尺,外观极为壮观,内部亦甚周详,为华东各校之所不及;养病室也一并动工,占地约3000余平方尺;两项造价共需9万余元。

另,“三大建筑”捐款已得4万余元;本校创办人盛宣怀遗孀也已表示将为养病室捐款1万元。学校准备再进行大规模募捐活动。

东南建筑公司表示,其设计费应按建筑费3%收取,现只收1%,另2%捐入建筑。

杨锡鏐手绘“行将兴筑之本校体育馆”

1925 年12 月5 日,体育馆举办了落成典礼。此后每当新生入学,校方就发给学生两把钥匙,一把是宿舍的,一把便是体育馆更衣柜的。

交大学生除一年级军训外,二、三年级开设的体育课便不再受天气的影响,这样的体育教学条件在当时的高等学府实属罕见。

体育馆是交大重视体育的最好代表,它的落成在上海乃至全国开风气之先,其技术先进、设施齐全、功能多样,在当时中国高校中首屈一指。

体育馆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屋架,其内外装饰简洁统一,处处都体现出建筑师的用心。

总建筑面积2957平方米,建筑主体二层,局部三层,裸露的赭红色清水墙砖上镶嵌着二段式拱券窗套,虚实对比形成音乐般的韵律。

在一层室外长廊的外缘,有着西方古典的柱式处理,两侧入口处的墙面上和室内部分也都有着西方古典的装饰元素。

由于受到了古典制式的形式制约,所以从外观上看不出这是一幢体育建筑,也判断不了内部的实际层数。

从这个项目可以观察到,杨锡鏐早期的设计是倾向于“西式折中”的操作手法的。

从内部空间设置来看,底层设有台球房、卫浴设施等;二层布置健身房、室内篮球场,并在场地南端布置小型舞台,可供师生演出、集会之用。

体育馆内外装饰反复使用同一元素,互相协调,使得风格比较统一。

比如立面上的窗采用拱券式,窗框线脚很多,层层内收形成“透视窗”的效果,同时室内走廊入口、柱梁交接处也采用了同样的形式,再次强调了室内外装饰的一致性。

二层的大空间篮球场是设计与建造的难度所在,建筑师采用密肋梁结构支承宽大的场地,屋顶跨度超过20米的横向空间采用钢桁架结构。

在斜直上弦杆上形成自然双坡屋顶,并在双坡屋面上开出两列平天窗,引入天光;下弦杆则采用漂亮的弧线拱,以减轻、减小因大跨度所要求的结构大尺寸,并利用桁架两侧节点吊挂钢拉杆,吊住下部沿墙挑出的回廊跑道。

体育馆剖面图,展示大跨度室内空间。

学生们在体育馆内锻炼的场景旧照。

可以看到二楼的大跨度空间中的回廊跑道,在转弯处是做成倾斜面的,以减少离心力对跑步者的作用,可见当时建筑师所具备的科学思想。

其另一作用是可观看球赛及舞台表演,形式带有中国园林回廊的韵味。

体育馆裙房内地坪以下原设置室内游泳池,四周为走道,南端还设置了50座的小看台,紧凑而实用。

体育馆采用了几乎当时国内最先进的建筑技术,包括用室内锅炉调节水温的游泳池、二层的室内篮球馆、三层用钢结构悬挂的跑道和自然采光的屋顶。这些技术的运用体现了交大和设计者对待当时新型科学技术的积极态度。

2001年,学校曾大修体育馆,包括内外墙面粉刷、换灯具、地面抬高、铺设木地板等。

2016年,在上海交大建校120周年之际,学校又委托上海交大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对体育馆进行了新一轮的修缮维护作。

这次修缮本着科学的态度,对建筑进行了一次细致的测绘勘察和病害诊断。期间采用了激光扫描仪、红外热成像仪等前沿技术,使用了清洗、打毛、加固等维修手段。

修缮前后的游泳馆

修缮中修缮后的乒乓球馆

修缮前后的三楼跑道

虽历经近百年风雨,经过两次大的改造维修,但体育馆至今仍适用而充满活力,可见当时设计者杨锡鏐所具有的前瞻性。

体育馆东立面图

历经近百年风雨,见证交大发展,

杨锡鏐学长的心血

守护着交大人的体育追求;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他的人生追求更鼓励着我们砥砺奋进。

择一事,终一生,

向学长致敬!

来源:上海交大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

值班编辑:尹静一

责任编辑:金雪 祁洁

1、

2、

3、

4、

5、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