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画像 | 拆迁后家乡的年夜饭

2018-09-01 11:40
上海

返乡画像是"头号地标"记录回望故乡的栏目,意在重新认识自己的家乡,解读当代人心中的乡愁,当你开始返乡观照,你就是那微光。

时间如青苔一样在家乡生长,日复一日的生,日复一日的死,待到明年再去看,又是一模一样的青苔,乡间的生死似乎掀不起一点波澜。

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命?改革开放到现在家乡确实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此次回乡,也发现了家乡较多优秀的一面,但乡村人那种生命日复一日的重复似乎从来不曾缺席,没有改天换地的梦想,没有左右折腾的勇气,没有勇往直前的目标。在缺少这些精神动力的同时,乡民们的本分守道、耽于生活、知足常乐的天性也让我感觉到在这个有些功利的时代一丝宽慰。

老淠河风光

家乡是一座四线城市的郊区,随着大规模城市化的开展,城市群战略的落实,郊区也在逐步城市化,拆迁、征地赋予了乡民们一笔财富,物质上乡民们逐渐富足起来。

回乡拜年时,鸡鸭鱼肉已经成为日常佳肴,过年年饭也只是比日常多几道肉食,小时候对过年渴望吃到美好佳肴的情怀渐渐淡去,因为缺少渴望、缺少关注,因而年味也变得渐渐淡去。

而在这物质富足的年代,家乡因其精神空虚被知识分子称为文化荒漠,诚然站在博学多才的现代知识分子立场上,这么称呼乡村是没有毛病的,鲁迅的启蒙也基于此一角度,但是文化荒漠在我看来是个中性词,并不具有褒贬指向。

仙人掌需要沙漠一样的环境,而鲸鱼只能生活在海洋,知识分子好比鲸鱼,只能生活在文化海洋中,乡民们如同仙人掌只适合生活在文化沙漠里,让仙人掌生活在文化海洋中,仙人掌会因为环境的不协调不适合最终死去。文化沙漠是适合乡民们的生存环境,他们习惯它、适应它、接受它,吸收它的养分,逐渐成长。

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技术的发达,各种文化在乡间弥漫,并以商业文化、娱乐文化、政治文化为主,纯粹的无功利审美文化稀薄,文化沙漠的意义似乎是较少生产或不生产纯粹的无功利审美文化,但不缺少文化填补。

劳作一天晚上回家吃晚饭看电视,收看电视剧或娱乐节目成为乡亲们的重要精神食粮。乡民们的心中正如前文所说的,并没有多少改天换地的梦想,因此让乡民们劳累一天后笑一笑的娱乐节目、满足他们猎奇的电视传奇,对他们来说就是好的文化产品,更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活动对他们来说可能既不懂也不需要。

在这样的文化沙漠中,新年回乡,亲戚们的生活多少年不变,只是年纪又老了一岁,如果可以有让他们这些安稳的生活不安的,不是文化的不足而是经济收入不足。

小舅家本以砂石厂为生,但随着新一轮环保高压政策下来,老淠河保护生态环境不再让采砂,一时间小舅家断了经济来源,但之前采砂石日进斗金时,挣了不少钱,转型养殖肉牛。大规模养殖对他们来说人辛苦、风险大、收益低,虽然如此,但也比种田好太多,不过对比之前小舅家开砂石厂时日进斗金,亲朋往来不断的节日氛围,而今小舅家的庭院似乎冷清多了。

小叔家以出租车为生,2015年左右随着滴滴打车等的流行,出租车垄断出行市场被打破,出租车营运证大幅贬值、营运收入也随之减少,日渐而来的压力让小叔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多。亲戚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乡村致富、发展,不缺勤劳,缺的是知识和远见,缺的是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时代脉搏的眼光。

如若早点明白工业化之后会大规模进行环境治理,小舅家就会早点转型;如果明白互联网下的资源共享是大势所趋,小叔家就会早点在高位卖掉出租车。

文化沙漠中的乡民很务实很勤劳,为的就是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脚踏实地的挣钱,养家糊口,因而很少思考前路,所幸之事是勤能立人,虽然磕磕绊绊但生活仍然足以安稳的进行下去。

返乡拜年总有饭局,而今年在爷爷家的过年饭局基本上都安排在小饭店,爷爷是个好酒之人,逢年过节家族聚会首先第一件事就是齐举酒杯,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

百善孝为先,但何为孝,如何行孝却是个问题。父亲行孝的方式是每年给爷爷奶奶送钱送物,偶回家乡时陪爷爷奶奶吃饭,但爷爷奶奶毕竟年岁较大了,除了财物可能爷爷奶奶更希望有人能经常陪他,但这于父亲和我都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爷爷之前在家乡国企做领导,关心时事,好面子,也喜欢发号施令,但随着爷爷年纪渐长,儿子辈渐渐羽翼丰满,很多时候爷爷的话不再说一不二,每逢这时爷爷都很尴尬,埋头吃饭,听儿子辈的人互相争论,如儿子辈争论不定,指望爷爷发话时,爷爷看了一眼大家继续吃饭说道:“这是你们的事,你们自己决定。”

家族大了以后,子女们发展情况不一,性格不一,容易产生矛盾,这些矛盾更多时不是经济利益问题,而是相互尊重的问题,谁谁谁过年到我家拜年没到他家拜年都有可能产生矛盾。手心手背都是肉,爷爷不愿意过分指责谁,而且这些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对爷爷来说影响不了一个大家族的团结大局,所以爷爷也不愿轻易表态支持谁。

但这种和事佬的态度,其实是影响家风的。家风的形成需要有长辈们做表率,无论是对优秀传统道德的坚守,还是本身在事业道路上的自我砥砺传下来的为人处世经验,都离不开一种执着和韧劲,甚至带有一定的偏执,而这种执着、韧劲以至偏执和和事佬的和稀泥是格格不入的,上行下效,好家风因而凝聚不起来。

而大多乡民们的祖辈一辈子靠体力吃饭,甚少在修身上下功夫,埋头挣钱养家糊口,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胆小怕事,和稀泥成为祖辈的一贯作风,所以大多数家族没有家风,如果什么算家风,那么拜金主义大概是乡间普遍家风,很遗憾得出此结论,但这大概是事实。

饭局喝酒,爷爷爱喝酒喜欢剑南春,一次饭后爷爷对我说,酒只有三种通行全国:茅台、五粮液、剑南春,别的都不行,这么多人在饭店吃饭,你喝剑南春就不一样了,比别的桌子好不少。爷爷好面子,讲形式,这些大概是他做领导时留下来的习惯,一般普通的乡民们大多不太讲究这些,但是伴随着拆迁、征地,一大批乡民们一夜之间获得了比自己一辈子挣得钱都多的资产,铺张浪费、攀比之风也的确在慢慢滋长。

过往回家拜年,大多是亲戚们齐聚某亲戚家里,男性负责招待,女性负责做饭,一上午大家族聊天说话其乐融融,中午吃饭,下午打牌,晚上吃饭,小朋友们互相嬉闹,长辈们牌桌上也休闲,一整天欢声笑语、热热闹闹。

但是随着拆迁款和房子到手,过年里乡民们都往酒店安排,回乡吃饭发现家家小饭店爆满。而据我所了解,乡民们虽然现在过上了城市生活,但本身并没有大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很多乡民们不是在临近厂区务工就是自谋职业,而田地种田也是很多人的职业。这也就意味着事实上乡民们都不忙,是有时间准备年货、饭菜的。

但现在一窝蜂的往小饭店里涌去,唯一的解释是开始铺张浪费、相互攀比了。过去在饭店吃饭是城里人的特色,而今有条件了,乡民们也来尝试下,互相之间都是邻居,走街串门的乡风依然保留,东家说自己在饭店吃饭,西家一听也来尝试。

当然一顿饭大概不过六七百,算上酒水大概只要一千多块,但是乡民们的月收入有三千都算很不错的了,一个春节下来就是几个月工资。量入为出的勤俭节约作风不断消退,而收入跟不上,只能坐吃山空,于是很多乡民便不断卖房子,很多拆迁几套房子的乡民靠卖房子度日,但房子终有定数,卖完了怎么办?

此外,随着大批乡民手握资产后开始好逸恶劳,赌博之风盛行,甚至有同龄人将赌博视为事业。年轻人为何沾染上赌博之风,出现如此状况的原因在哪?首先是自我的致富能力不强,再加之家乡四线小城市并不能给年轻人足够多优越的工作机会,而且随着大规模拆迁乡民们手里都有不少财物,赌博赌的很大,一场输赢可能就是一个月的工资,很多年轻人便开始靠赌为生,寄希望于赌博发家。而赌博从来是败家行为,又如何能发家致富呢?

乡民们的生活被时代裹挟,顺流而下,很多时候容不得多想便过去十年、二十年。回首一看生活依旧,并没有多少不同,只不过是多了自己的孩子结婚生子,养育了下一代孩子,阶层之间依旧固化,通过读书考大学进城里不再被乡民们稀罕,但实际上读书进城在城市工作定居已经超越了大多数同年人。

可是乡民们的眼里盯着的是谁挣多少钱,拜金现象比较严重,偶有不读书在外务工发家致富者就被当做典型在乡里宣传,更年轻一辈也有以此为楷模者,不认真读书、不求上进以混为生的人也不在少数,同时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因为所读大学一般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也被当做读书无用论做为反面教材宣传。

小表弟看着自己两位堂哥从一本大学毕业每月三四千块钱的收入,十分不屑,每每提及此都是读书无用,在此情况下,高中最终因为打架致残同学被开除,舅舅怕人报复,赔了几百万后送表弟去当兵了。今年春节同表弟视频,他十分后悔,表示复员后要读书高考,算一算自己毕业已经25岁,不禁又十分忧虑。

谈到此处,所谓的阶层固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阶层可以避免固化,最简单的是读书。但是乡村的学生一旦大学毕业即面临着巨大的选择,此时乡民中的父辈对儿子辈很少能给出合理意见,因为一个普通乡民无论是知识、眼界、思维都不足以指导大学毕业的儿子辈,但是拥有权威的父亲必然要给出意见,通常这个意见是不合适乃至错误的,但这个意见对儿子辈来说常常是迷茫中的航灯,儿子辈常常照章执行,一个即将落入社会扎根的种子在错误的意见下选择了错误的扎根地,一段大好青年时光就会消磨掉,最终被阶层固化。

拜完年返程后,坐在车上,回味着返乡所见。乡村是那样的波澜不惊,几十年如一日,年少时父辈过年聚会的情形十几年后仍是一样,如若不是城市化拆迁,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趋缓,最近几年乡民们的生活应当与之前一样,日复一日没有变化。

现在的乡民受益于城市化拆迁补偿,生活明显比以前宽裕,但也只是暂时的,以后的路又往哪走仍是个问题。

文化对乡民们的影响较为稀薄,电视娱乐节目大概就是他们最主要的文化生活;拜金主义较为严重,铺张浪费、赌博成风在不断侵蚀原本淳朴的乡风;缺少有效的成功经验做指引,阶层固化僵局一时难以打破。

然而乡民们勤劳,不问前途的知足常乐又给这个时代画了一个宽慰的符号。生也好,死也好,掀不起一点波澜,乡民们就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所说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雪后的六安

【作者简介】

我是倪阳,2016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硕士。现就职于安徽省物业管理协会。

导师:汪成法,安徽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张新颖、梁鸿、白岩松、梁永安、孙良好等与李辉共同成为《返乡画像》首批“返乡导师”!正在带领首批近20所高校学生,共同推动“乡”里青年知识分子的报告……

文|倪阳 出品|头号地标  人文指导 | 叶开(中国顶级文学编辑)

投稿touhaotougao@sina.com或加小微shhxixi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