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需服务占比不超10%,沪明确大牌专家须坐诊普通专家门诊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通讯员 徐运
2018-07-30 10:51
来源:澎湃新闻

近期,上海市卫生计生委连续发布两个文件,力推医学专家看普通门诊、普通专家门诊,调控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减轻患者负担。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医疗机构门诊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医疗服务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根据国家医改文件要求,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

全市公立医疗机构要同比例控制特需门诊服务规模,特需门诊与非特需门诊(包括普通门诊、专科/专病门诊、专家门诊)采取联动机制,在职专家出特需门诊必须出非特需门诊,正高级职称特需门诊与非特需门诊出诊次数(每1个半天为1次)比例不得高于2∶1,副高级职称不得高于1∶1。

大牌医学专家坐镇普通门诊和普通专家门诊

这一惠民利民举措得到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和各大医院的积极响应。

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要求各市级医院要合理规划和组织普通门诊、专科/专病门诊、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深化MDT门诊服务模式和内容,组织市级医院开展多专科协作的专病整合门诊试点,致力打造“患者不动,医生集中”的一门式门诊服务新模式。

中山医院、瑞金医院、仁济医院、第六人民医院、华东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的积极响应落实。

中山医院在职正高职称医院专家186 人,每周共出普通专家门诊97次,另出普通门诊(含专科专病门诊)241次。好几位院领导常年坚持只看普通专家门诊。

第六人民医院根据医院的诊室配置及专家的工作实际,在门诊管理条例中规定:出特需门诊必须出专家门诊,一般情况不得擅自停专家门诊而保留特需门诊。骨科副主任赵金忠教授坚持每周两次的普通专家门诊和一次特需门诊。专家门诊半天患者量达到80人次左右,面对如此大的门诊工作量,他第二天仍要坚持进行10余台手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教授,始终坚持每周一次的普通专家门诊和每周一次的特需门诊出诊,为很多很多慕名而来的患者解除病痛。遇到普通专家号源已满的时候,他主动为患者加号,无论看到多晚都全部认真接诊。

以夏强教授为首的仁济肝脏外科团队已连续七年肝移植手术量居全国首位,连续七年儿童肝移植手术量居世界第一。在每年完成大量手术例数的同时,肝脏外科团队确保普通门诊及专病门诊的医疗力量,认真细致地做好门急诊病人的就诊工作。对于疑难重症患者,以夏强教授为首的9位专家,不辞辛劳,坚持每周开设正(副)主任专家门诊,每次门诊诊查费仅几十元,接诊人次达13350人次,而特需门诊患者仅56人次。

瑞金医院血液科的领头人李军民主任,为了满足这些患者的需要,除了完成专家门诊外,还坚持出诊专病门诊和普通门诊,和科室里的年轻医生一起,接待血液病患者。

满足家庭医生签约居民转诊需求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还明确,市级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应根据实际需求,预留“两个50%”的专科(专家)门诊号源向家庭医生开放,对预留资源的管理采取提前预留、动态跟踪、按需调整的方式,满足“1+1+1”签约居民优先就诊与转诊需求。

华东医院建立了社区转诊绿色通道,设立了社区转诊病人接待点,整合了挂号、就诊、陪诊、收费一门式服务。社区家庭医生经初步筛查需要转诊,即在“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群”发送信息,华东医院专职人员随即预约检查,备好检查单,通知病人按约来院就诊。影像检查当天就为病人预约专家,专家在电脑PACS上直接读片,制定治疗方案。

相比传统检查,第一次需要挂号、看病、开单、付费、预约;再按预约时间来院检查;第三次来院取报告、挂号才能看病,现在跑一次,挂一次号就能完成。华东医院——社区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使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提升了,有力推动了家庭医生签约制的推广。

中山医院打造分级诊疗的“中山模式”,与徐汇区、闵行区、金山区等3个区卫计委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同时联动号源系统升级,门诊号源池中全科、老年科和内科专家门诊50%的号源,普通门诊和专科专病门诊的100%号源提前三周对签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放。

    责任编辑:郑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