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址”日记|相识六十年,三位老友相约瞻仰一大会址

澎湃新闻驻中共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何颖晗 实习生 任佳瑞
2018-07-24 20:21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7月24日,星期二,晴。

在一大会址纪念馆二楼,面对“定格”中国共产党诞生时刻的白铜群雕,三位老人挽着手,肃立了一会儿。她们三人都已年过七旬,头发花白。

张阿姨(左一)与六十多年老友共同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澎湃新闻记者 何颖晗 摄

年纪最长的张阿姨说,三人是初高中同学,六年同窗,到如今已经是六十多年的老朋友。“我们都是上海人,1956年,我们上初中,1962年高中毕业。”张阿姨说,高中毕业后,大家各走各的路,其中一人去了沈阳军区,在部队当兵;另一人则去到新疆,在学校任教;只有她独自留在上海。

“我们亲历了革命的年代,共产党员的作风是所有人学习的榜样,他们甘于奉献,所面对的艰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由衷地敬佩革命者。”张阿姨依稀记得,和两名好友分开后,书信成了彼此联系问候的寄托。那个年代,一封信“送”到对方手里,往往需要等上十来天或半个月。而三人的生活,也在这一封封书信里被叙说着。

直到1994年后,一人转业,一人退休,三名老朋友才重新聚齐在上海。“孩子们都已经成家立业,我们也就自由了,可以出来走走看看。”张阿姨说,一大会址之行是三人很早前便达成的约定,尽管电视上看过很多次,但每每回忆起同窗时光,早年间的生活不易,心里总觉得必须亲自到一大会址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

三位老人离开雕塑,继续参观。而在不远处,一群身穿蓝色T恤的学生又立即围绕在了雕塑旁。这群学生来自30多个国家,今年18岁的韩国少年廉正源正在帮朋友照相,他的朋友微微侧身,作出在倾听会议内容的样子。

“这里是我们国际夏令营今天的第一站,朋友们对这段历史都很感兴趣。”廉正源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时不时向同行的朋友们讲解着。白天他们参观上海的各个历史名迹,晚上则聚在一起学习中国文化,“我们说起话来都是不同的口音,就算有时候听不懂,但是真心还是会传递给对方的!”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这里了,觉得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很伟大。在韩国时也会在网页上搜索中国。”廉正源看向身边的群雕,认真地说。

    责任编辑:徐晓阳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