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者汤姆•沃尔夫:“我做的事情从来没有人在新闻界做过”

2018-07-20 11:55
上海

文/刘蒙之
与公众对作家建立的衣衫不整、不修边幅的刻板形象比较,美国作家汤姆•沃尔夫显然让人尤其失望。

他不但着装精致考究,而且总是鹤立鸡群,一尘不染。沃尔夫喜欢穿一套三件式定制西装和一件高领丝绸衬衣,给世人展示他曾形容为“新式做作”的造型。据媒体报道,他拥有40套三件式定制西装。不仅仅是西服,这位被乔纳森•加拉斯称为“神一般的记者”甚至连袜子都是定制的。五十多年来,沃尔夫的标志性着装风格几乎与其作品一样出名。

《纽约时报》描述他轻松的走在曼哈顿街头的场景是:“一个身材高大、苗条、蓝眼睛,还是孩子气的男子穿着无暇的三件套的香草定制西装,细条纹的白色衬衫,他胸前口袋里是闪闪发光的手帕,看着怀表带,脚蹬白皮鞋。”沃尔夫曾自嘲说,自己这种特立独行,自成一体的服装风格他看起来像“来自火星的人,这人一无所知并渴望知道些什么”。

汤姆·沃尔夫

但沃尔夫可不是花瓶,他是过去50年美国最受读者欢迎的记者和作家之一,人们在报摊上买报纸和杂志可能仅仅是为了读汤姆•沃尔夫写的文章。换句话说,就是曾经有很多读者是冲着沃尔夫的作品购买报纸和杂志。

沃尔夫一生严于律己,训练有素,勤奋异常,笔耕不辍,从事“世界上最艰难的工作。”《华尔街日报》记者,沃尔夫的女儿亚历山德拉•沃尔夫回忆说,她的创造了“我的十年” (the me decade)、“激进时尚”(radical chic)、“花瓶妻子”(trophy wife)、“善良的老男孩”(good old boy)等无数引领风骚的术语的父亲从来没有休假过,总是在写作。

沃尔夫一生的主要作品有《糖果色橘片样流线型宝贝车》《泵房帮》《新潮精致的服饰和矛矛党人的枪炮手》《我们的时代》《新新闻主义》《太空先锋》《虚荣的篝火》等17部作品。他的作品曾经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哥伦比亚新闻奖、国家人文勋章、芝加哥论坛报文学终身成就奖、美国全国图书基金会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等著作,无论在美国新闻界还是文学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2018年5月14日,这位被读者冠以“文学记者”、“新新闻主义创始人”、“谦卑的社会史学家”、“时代的编年史者”和“现实主义的拥护者”等诸多名号的著名作家在纽约逝世,享年88岁,他的传奇般的写作生涯也画上了句点。

汤姆•沃尔夫去世后,美国文化界和新闻界进行了广泛的纪念活动,诸多记者、作家和导演发声表达哀思和纪念。

有人折服于他天才的洞察力。作家莱夫•格罗斯曼评价说:“他听到了我们现代生活的嘈杂声。”《洛杉矶时报》专栏作家苏珊•雷洛兹说:“沃尔夫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相当的分量,这位作家不仅高产,而且思想深刻。他能够洞察现代社会的各种疑难杂症。”有人惊叹于他的写作技巧。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迈克•德达说:“沃尔夫可以使歌词跳舞和唱歌,表演马戏团技巧,他可以让读者叹息在他的阿里亚斯的花腔描述,他可以做任何事”。也有人怀念他对自己的帮助和影响。作家迈克尔•刘易斯说:“他不只是伟大的作家,更是伟大的灵魂。他不仅仅帮助我成为一名作家。他充满幸福做着这样的事情。”作家苏珊•奥林5月15日在推特上写道:“汤姆•沃尔夫去世了。他的作品改变了我的生活,说服我写了非虚构小说。祝你好运,汤姆。”

还有人感怀他们亲密无间的合作。《太空先锋》导演菲利普•考夫曼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表示:“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美国作家。我花了大约五年时间来制作这部电影并试图倾听汤姆的建议,使之呈现出他的新闻作品那种粗犷凌厉的、令人惊异的、活力四射的品质。”实至名归,汤姆•沃尔夫的确是他去世后人们口里流传的那个人、那个记者和作家。五十多年里,他记录了美国人的“地位”之争,洞察美国社会各种疑难杂症,抓住了美国的文化精神,写尽了美国社会和文化的光怪陆离。

1931年3月2日,汤姆•沃尔夫出生在弗吉尼亚州里士满一个中产家庭。他的母亲路易斯•海伦是一名景观设计师,父亲马斯•肯纳利•沃尔夫是一名农民合作社的负责人,并在弗吉尼亚理工学院任教。从六岁开始,汤姆•沃尔夫渴望成为一名艺术家。他在父母的书架上偷看托马斯•沃尔夫的《天使望故乡》和《时间和河流》,为埃米尔•路德维希的《拿破仑传》深深打动。父母重视教育,当沃尔夫在里士满的圣克里斯托弗学校读书时,他们就鼓励他追求自己的文学兴趣。从圣克里斯托弗全男学校毕业后,沃尔夫拒绝了在普林斯顿大学就读的机会,留在了弗吉尼亚,就读于华盛顿和李大学(Lee University),并于1951年以英语学士学位毕业。

年轻的沃尔夫还是一位有天赋的业余棒球运动员,1952年他参加了纽约巨人队,从事棒球运动,但后来还是被球队裁掉了。这期间他完成了硕士课程,1954年,沃尔夫在耶鲁大学攻读美国研究博士学位。1957年他博士毕业后,就职于马萨顿塞州的斯普林菲尔德报业联盟,然后是《华盛顿邮报》。在《华盛顿邮报》,他凭借在1961年对古巴革命的报道获得了华盛顿报业公会外国新闻报道奖。和许多充满雄心壮志的年轻记者一样,沃尔夫也想在纽约证明自我。1962年,他与《纽约先驱论坛报》签了约,并且和记者吉米•布雷斯林一起为该报的《星期日增刊》撰稿。

步入报业生涯不久,沃尔夫就对传统新闻写作的程式化的直白和乏味感到无法忍受。他发现大多数报纸记者都满足于随波逐流的职业生活节奏,在可接受的风格和结构的范围内写作文章,而他觉得,这种程式性的教条虽然可以教人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但也培养出了糟糕的写作者。幸运的是,《纽约先驱论坛报》两位编辑克莱·费尔克和吉姆·贝洛斯给了他有力的支持,他们派给他的选题远比800字长消息的一般任务有写头,也允许和鼓励他开创新风格。沃尔夫由此写作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美国故事,成为文学新闻报道的经典,由此开启了他划时代的新新闻主义写作风格。

“地位”理论奠定一生写作哲学

1954年,沃尔夫进入耶鲁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美国研究博士学位。在当时,美国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这门学科将艺术、文化和社会学等要素融合成一种统一的美国历史理论。一开始,沃尔夫对社会学有些抵触,这种想法在他上第一次上社会学课程时发生了扭转。那是当他读到马克斯•韦伯的论文《阶级、地位和政党》的时候,他对社会学的偏见立刻消失。耶鲁大学社会学课堂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韦伯的“地位”(status)概念,他好像立刻找到了解析美国社会迷津的密码。沃尔夫后来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韦伯以他1904年参观美国后写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而闻名于学术界……他发明了“生活方式”这个词,这个词被转换成复合名词“生活方式”,并成为全美上千家报纸的标题。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地位”这个词。在一篇简短而密集的文章《阶级、地位和政党》中,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我绝不是第一个对韦伯的“地位”感到兴奋的人。这一概念在社会学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尽管它更多地被用“社会阶级”、“社会分层”、“威望体系”和“流动性”这样的术语来表达。六年后,韦伯的术语“地位寻求”和“地位象征”开始出现在媒体上。很快,它们就成了日常语言的一部分。[1]

在社会学课堂上发现了马克斯•韦伯之后,沃尔夫开始认为社会学是学科之王,由此奠定了其非虚构写作与小说创作的社会分析视角。这一时期美国社会学拥有强烈微观主义色彩。社会学家们研究美国人如何根据种族、族群、住址、职业等人口统计学变量评价他人和他们自己。社会学家虽然也认同卡尔•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但又认为其无法描述二十世纪人类微观层面的互动与竞争。在沃尔夫看来,韦伯全新的“地位”概念更具灵活性和解释性。受到韦伯“地位”理论的影响,沃尔夫后来自诩为“社会地位理论家”,他将人们渴求社会“地位”的野心作为理解人类行为的基础并对此加以考察。

沃尔夫有幸生活在一个完全符合他的理论框架和敏感天赋的时代,生活在一个让他有大量有趣的故事去探索和写作的城市里。“我不敢相信我看到的场景在我面前蔓延开来,”沃尔夫在1973年写道。“纽约一片混乱,脸上对我露齿而笑。”面对美国大城市纽约熙熙攘攘的纷繁人事,沃尔夫拥有关照它们的红外线滤镜——“地位”理论,这是他超越一般记者和作家之处,因此能够对美国社会和文化进行条分缕析的报道。

沃尔夫认为,每个人都在社会中竞争“地位”,人们在各自在不同的领域追求“地位”。沃尔夫说:“我认为,一个人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除非他正在挨饿,或者以其他方式面临死亡的危险,否则都是受地位问题控制的。”

“地位”视角扩大了沃尔夫的视野范围,给了他从非常规的角度理解故事、分析故事和写作故事的工具。在沃尔夫五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地位”的写作视角几乎体现在其所有的作品里,从非虚构到虚构作品莫不如此。在沃尔夫看来,纽约就是一个“地位的炫耀场所”,生活在这个欲望都市的每个个体都有对名望和地位的永恒追求。每个纽约人都痴迷地位,或者说存在地位焦虑。无论是被派遣采访纽约艺术界,还是以尖酸悠闲的模样闲逛,沃尔夫都不可避免地将人视为一个追求“地位”的动物,这样的思想贯穿在他的作品中。

以《太空先锋》为例,沃尔夫认为自己写的并不是一本关于太空的书,而是一本关于飞行员之间“地位”竞争的书。沃尔夫说:“我的论点是,无论他们是否意识到,地位一直在每个人的心中。”《太空先锋》述说的是美国军事战斗机飞行员的故事,反映了飞行员内部圈子中无形的、致命的、竞争性的金字塔关系。飞行员需要面对危险和死亡,在履行职责的时候不表现出恐惧。在F系列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的例行起飞中,死亡的概率想象的要大。当时,一名海军飞行员平均职业生涯跨度二十年,有23%的几率在一次事故中丧生,56%的机会不得不在某个地点弹射,这些数字不包括战斗中的死亡或弹射。飞行员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奖赏不是金钱和权力,甚至不是军衔,而是地位荣誉,也就是说名声。

他写道:“当伟大的名声——地位的认证——在没有巨大财产的情况下获得时,对于旧的阶级结构观念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坏的消息。”沃尔夫敏锐地看到了飞行员群体对“地位”的追逐和竞争。在沃尔夫看来,“地位荣誉”的诱惑与竞争充斥在所有的人群和每个人身上。如果说与现在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互联网时代已经开启了半个世纪前想象不到的更宽泛意义上的地位竞争。在虚拟世界里,人们也在竞争“地位”。

新新闻主义写作风格的开创

20世纪60年代,沃尔夫主要为《纽约》《时尚先生》《滚石》和《哈泼斯》等杂志写稿。在《滚石》编辑詹恩•温纳的大力支持下,沃尔夫开始探索新闻写作的创造性空间,这时候,他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新新闻主义”概念,只是勇敢地充当新闻文本创新先锋。他重要的开创新写作范式的作品有1965年出版的《糖果色橘片样流线型宝贝车》,1968年出版的《泵屋帮》和《刺激酷爱迷幻考验》与1970年出版的《新潮精致的服饰和矛矛党人的枪炮手》。《糖果色橘片样流线型宝贝车》是一本美国社会与流行文化报道的文集,也是沃尔夫的第一本畅销书,《泵屋帮》提供的是关于60年代文化的观察,而《刺激酷爱迷幻考验》讲述了肯•克西和嬉皮士群体服用迷幻药的特殊经历。

沃尔夫出版的第一部作品是1965年的《糖果色橘片样流线型宝贝车》,这是一部讽刺20世纪60年代美国流行文化和社会名流的特稿集。战后“婴儿潮”一代没有遵从老一辈过时的要求,他们创造了自己的艺术、生活方式和语言。1965年,当沃尔夫被《先驱论坛报》指派采访纽约汽车展时,他顿悟到改装车是青年文化活力和艺术自我表现的典范,也是青年文化的完美隐喻。于是,沃尔夫关于汽车的开创性的报道《糖果色橘片样流线型宝贝车》就问世了。这样的报道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天才洞察力和文化分析的产物。沃尔夫认为改装车是自由、性、权力、运动的象征,他称改装车为“头号艺术”。沃尔夫说:“我对艺术的定义是,任何你可以从自然环境中拿出来的东西,都被认为是美丽而有意义的东西。”他认为那些有着暴露在外面的马达和闪闪发光的铬部件的定制汽车是一门艺术。

1968年,沃尔夫出版的《泵房帮》展示了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社会的“行帮”现象,探讨了“地位”的社会问题。沃尔夫分析发现那是一个神秘的业余运动员兄弟会,他们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社会,拥有自己的时尚、电影和音乐。《刺激酷爱迷幻考验》是20世纪60年代反主流文化的经典之作,它讲述了肯•克西和嬉皮士的奇幻旅程,他们都常服用迷幻药,尤其是一种名为LSD的致幻剂。《新潮精致的服饰和矛矛党人的枪炮手》深入讲述了种族关系,对公园大道复式公寓里的黑豹党进行了刺耳的记述,同时对政府与贫困的斗争机制进行了尖锐的审视。

随着沃尔夫在20世纪60年代几部重要作品的出版,他的写作风格已然摆脱了传统新闻的束缚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丹•韦克菲尔德在一篇题为《个人的声音和客观的眼睛》的文章中,称赞沃尔夫的非虚构作品将报道提升到了文学的高度,认为沃尔夫对新闻写作的突破“充满艺术的能量”。在沃尔夫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他的写作探索受到尤金•扎米亚金的深刻影响。尤金•扎米亚金总是用短句打断思想,他试图模仿实际思维的习惯,用整个句子思考,而不是在逻辑或情感上思考。沃尔夫擅长灵活地运用标点符号,巧用诙谐幽默的俚语,当然也不缺那些入木三分的尖刻话语。

随着沃尔夫继续钻研青年文化,他的写作风格摆脱了传统新闻的束缚,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比如他喜欢用省略号来分解句子,以复制思维和言语的停顿性。他的句子都是膨胀的,充满了描述性的细节。他擅长使用长句和俚语。他的夸张的作品是感叹号、斜体字和怪词的巧妙混合。在《刺激酷爱迷幻考验》中,沃尔夫使用象声词、自由联想和古怪的标点符号(如多个感叹号和斜体字)中表现出高度的实验性,以传达肯•克西的狂妄思想和个性。沃尔夫热衷使用标点符号、斜体字和旁白。不独如此,他还是一个巧妙的措辞创造者,他将自由主义者对革命者的痴迷表达为“激进政治时尚族”(radical chic),将70年代自我陶醉的婴儿潮一代定义为“自我”(Me)一代,最终他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那些被他喜爱的自创词汇则很快被加入字典。沃尔夫说:“我有一种感觉,不管是对还是错,我做的事情从来没有人在新闻界做过。”

让“新新闻主义”风格名声大噪的事件是1973年沃尔夫《新新闻主义》一书的出版。这本书既是他开创的新型新闻文本的宣言,也是美国新新闻主义作家的作品集,涵盖了从接力棒旋转竞赛到致命的越南战争的各种主题,收录了包括沃尔夫自己、杜鲁门•卡波特、亨特•汤普森、诺曼•梅勒、琼•迪迪安、特里•南、罗伯特•克里斯汀、盖伊•塔利斯等人的新闻作品。这些作品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们颠覆了传统的客观、冷静、公平、中立、平衡的经典新闻写作理念。他们不约而同地用“the wowie”的风格替代了传统新闻业的5W程式。

新型新闻文本具有四个特点。第一,场景重建。沃尔夫认为,记者有必要亲自亲眼目睹事件,并为读者再现这些事件,而不是依靠二手资料和背景信息。第二,记录对话。记者通过尽可能全面地记录对话,不仅是在报道文字,而且是在定义和确立性格,并让读者参与进来。第三,第一人称。记者不仅简单地报道事实,还让读者对事件和所涉及的人有一种真实的感觉。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就是像对待小说中的人物一样对待新闻事件的当事人。他们的动机是什么?他们在想什么?第四,地位细节。与人物和事件一样重要的是周围的环境,特别是人们周围的环境。沃尔夫还宣称,许多小说家的技巧可以使用到非虚构写作种,包括张力、节奏和想象力等。《新新闻主义》一书的出版,表明沃尔夫明确祭出了文学新闻的大旗,由此新新闻主义步入巅峰时期。

尽管具有很强的文学创造性,但新新闻主义作家所从事的工作依然是新闻报道。新新闻主义写作必须保证客观性,才可以免于攻击,确定正当性,而这就需要严苛的事实搜集工作。卡波特说“一件事实的作品可以探索写作的全新层面,而这种新的维度可能是虚构小说所没有的——每一个真实的事实,每一个真实的词汇,都会增加力量和影响力。”沃尔夫认为“任何虚构的想象都比不上事实”。

沃尔夫尤其关心新闻采访的问题,他认为,“每一位作家,应该离开书桌,看到他们不知道的东西。”沃尔夫在纽约《新新闻的诞生》一文说,记者必须连续几天和几周留在他的主题中进行饱和采访。他把这种饱和采访和密集挖掘主题信息的搜集方式命名为“更衣室风格”,以区别于浅尝辄止、浮于表面的记者或作家了解社会和人物的“看台风格”。饱和报道侧重通过长期的浸入式观察和体验从主题中发现人物想的是什么,而不是只报道人们所做的和所说的。沃尔夫够辨别和传达故事人物的细微差别——他们走路的方式,他们的驾驶方式,他们如何握住叉子等,这些都需要细致的观察。沃尔夫重视对细节的观察与理解,甚至下功夫学习一些专业的领域。沃尔夫说:“我必须承认读过家具拍卖目录,如果我走进别人的起居室,我就能告诉你这些家具是什么。”

《滚石》杂志编辑温纳说,“汤姆有着非常敏锐的眼光和对真相的承诺。”汤姆•沃尔夫追求理解事情的本质,而理解事情本质的前提与保证是 “看到了它”。沃尔夫说:“你漫不经心地跟你写的人呆很长一段时间,足够长的时间,以便他们的生活场景展现时,你实际上在那里。”

沃尔夫倡导的饱和报道方法不同于深度报道和调查性报告,深度报道和调查性报道通常涉及大量的访谈和采访以及外部档案的广泛分析,而饱和报道需要一种更复杂的人际关系。在饱和报道中,记者是深入参与新闻事件的、与报道对象有着充分互动的人,不像客观主义新闻学那样与报道的人和事件疏远。饱和报道让写作者沉浸在他的主题中,是既沉着冷峻又满含热情的多方位观察和分析报道对象。今年年初,纽约公共图书馆以200多万美元购入了一批他的文件,包括笔记本、手稿和一万多封信件。信件显示沃尔夫的社交生活异常活跃丰富,与很多采访对象都有着紧密而频繁的联系。

1976年的汤姆·沃尔夫

地位理论关照下的小说创作

在写作生涯中后期,沃尔夫计划创作一部小说来吸引读者对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沃尔夫看来,美国当代小说脱离了现实主义,走进了死胡同。他认为,将新闻的实录精神和文学的灵活技巧结合起来的作品可以比小说更有效地反映社会。在耶鲁的研究生院时,沃尔夫阅读了大量现实主义的小说,如苏联作家谢拉皮翁兄弟的作品、鲍里斯•皮尔尼亚克的《荒年》、尤金•扎米亚金的《我们》以及萨克雷的《名利场》,并且深受上述作品创作思想的影响。

1981年,沃尔夫停止了其他写作计划集中投身于小说。和新闻报道一样,“社会地位”概念也在指导着沃尔夫的小说创作,他追求的是书写能够承担起“解释美国社会的任务”的文学作品。1987年,沃尔夫出版的长篇小说《虚荣的篝火》是一幅关于20世纪80年代纽约的贪婪和金钱至上的讽刺画像,包括野心﹑种族主义﹑社会阶层﹑政治和贪婪等主题。该书出版以后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虚荣的篝火》出版后,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两个月居第一名,销量超过200万册,并在排行榜上停留了一年多。

《虚荣的篝火》成功坚定了沃尔夫的文学理念和立场。之后他一边写小说,一边抨击所有的美国小说家。他在《哈泼斯》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美国当代小说的希望在于作为记者的小说家,而不是作为精神分析师的小说家。他在文章《追猎千足兽》中嘲讽美国小说的与世隔绝的生态,严厉批评美国小说界早已愚蠢地背弃了现实主义传统,说美国小说家说成是一群胆小如鼠的寂静主义者,他们不敢如实刻画残酷的现实,而这么做分明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权利。沃尔夫申明,他写小说的目的是呈现约翰•斯坦贝克、查尔斯•狄更斯和艾米里•左拉观察风格的当代社会,认为小说如果拥有非虚构的特质会有更持久的力量。

沃尔夫的第二部小说《完美的人》以冷静客观的笔触描绘了当代美国存在的各种社会现象及问题,如约会强奸、种族冲突、黑人中产阶级、犯罪司法体系、城市与地区发展规划图景、移民、艺术的社会功用等等。这本书受到《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华尔街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好评,首印120万本,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停留了十周。紧随其后出版的《我是夏洛特•西蒙斯》也反响不错。

《我是夏洛特•西蒙斯》讲述了一个贫穷、聪明的学生从北卡罗莱纳阿勒哈尼县毕业后,就读于一所精英大学,他的遭遇反映了一个充满势利、物质主义、反智主义和性混乱的社会制度。他把自己的小说创作押在了“地位”这个观念上,即所有的人类都有着追求地位的源动力。

在沃尔夫的小说中,人们渴求社会地位的欲望依然是行动的引擎。《完美的人》中克罗克的道德困境,体现了沃尔夫对社会地位与道德之间相互关系的辨证理解。社会地位的获得必须在社会现存道德规范之内,社会道德的僭越将危及社会地位的存在。在《虚荣的篝火》《完美的人》和《我是夏洛特•西蒙斯》三部小说中,他探索了这些受到不自信或自我膨胀的感觉折磨的人,而有时这两者之间也会发生变化。

1988年的汤姆·沃尔夫

他开创了新闻写作的新风格

沃尔夫的最大贡献是开创了新新闻主义报道的先河。在美国的电视统治时代,在每个平面媒体人都认为与电视业竞争,平面媒体必须写短消息的时候,沃尔夫为报业和杂志新闻业寻找到了新的方向——新新闻主义报道。沃尔夫把文学技巧与冷静、公正的新闻操作理想相结合,诞下了迄今为止新闻写作领域最具分水岭意义的一次新新闻主义文本变革。新新闻主义文本超越了客观主义新闻学的窠臼,更像是一部无法放手的小说。

今天的美国新闻业很难准确地说出继承沃尔夫衣钵的新新闻主义记者名单,但无疑下述记者赫然在列,他们是:吉米•布雷斯林、杜鲁门•卡波特、琼•迪迪翁、戴维•哈伯斯坦、皮特•哈米尔、拉里•金、诺曼•梅勒、乔•麦克金尼斯、雷克斯•里德、约翰•萨克、迪克•沙普、特里•南、盖尔•希伊、 盖伊•特立斯、亨特•汤普森、丹韦•克菲尔德等,他们都是典型新新闻主义记者。

沃尔夫用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新新闻主义报道和小说作品为读者描述了“地位”追逐驱动下的美国社会图景。其中大多数作品成为美国新新闻报道和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在美国的电视和摇滚乐统治的大众文化时代,很少有作家拥有沃尔夫般的在杂乱的社会文化面前清晰聚焦的能力,他剖析了美国生活的底蕴,探索那些错综复杂的追求“地位”的人事,他是美国社会文化最出色的导游。沃尔夫去世后,他的好朋友盖伊•特立斯公开说“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家,没有人能模仿他。当人们尝试这样做,这会是一场灾难。这些人应该在肉店工作。”

[1] Tom Wolfe Lecturehttps://www.neh.gov/about/awards/jefferson-lecture/tom-wolfe-lecture

【作者简介】刘蒙之,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国际非虚构写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写作学会理事,陕西省作协会员。译有《新新新闻主义:美国顶尖非虚构作家写作技巧访谈录》《街头特工行动手册》《心灵鸡汤》等,另有《你是我心中的良辰美景》《渭河文化》等小说、散文出版。

(本文为“镜相研究室”独家稿件,任何媒体及个人不得未经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reflections@thepaper.cn,并标注出处)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