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一高校设“后勤学校”教学生“爱生活”:下厨插花调咖啡

澎湃新闻记者 何利权 实习生 刘芷珊 王琛
2018-07-09 12:03
来源:澎湃新闻

“别人家的学校”再添新成员:近日,江南大学宣布成立“后勤学校”,教学生们调咖啡、包饺子、炒菜以及改造牛仔裤等。

“教学采用小班制免费授课,每门课程课时在4~8课时不等。会发结业证,不算学分。”7月5日,江南大学后勤保障系统副书记雷虹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介绍称,“后勤学校”将向学生开设8类共13门课程,分春秋两季开展教学活动。课程涉及包括生活课堂、园艺课堂、厨艺课堂、咖啡课堂、礼仪课堂、健康课堂、安全教育课堂、绿色校园文化传播课堂及信息化应用课堂等。

雷虹表示,“后勤学校”设立初衷是希望结合学校后勤特色资源,帮助学生提高生活技能,培养学生“懂生活、会生活、管生活、爱生活”的能力。

厨艺课堂教学生做糖醋里脊

雷虹告诉澎湃新闻,在“后勤学校”正式成立前,后勤部一直有在校内开展大小规模的教学,例如依托学校物业、宿管办开展的生活课堂、创意工坊等,而园艺、咖啡等课堂则是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才上线的新课程。

“后勤学校是在此前基础上做一些内涵的挖掘,从平台、上课体系以及课程框架组织上做了系统谋划和科学部署。”雷虹称。按照初步规划,“后勤学校”成立以后,课程体系将更为完备,面向学生开设8类共13门课程,分春秋两季开展教学,涉及生活技能、安全健康、人文素养、绿色环保、信息化素养等。

学员合影
据雷虹介绍,生活技能类课堂颇受学生欢迎。该课堂分为生活技能教学和生活创意工坊两部分,前者主要教授生活中基本、实用的技能,如换季衣柜整理、饺子馄饨粽子基础制作等;而后者更注重学生兴趣,如插花、牛仔裤改造、雨伞涂鸦等。
生活课堂类负责老师吴菡告诉澎湃新闻,该类课程开设场地选择在各宿舍园区的活动室中,教学用具由宿管办提前准备。“包饺子、粽子之类的,在时间上会跟传统节日相结合。”吴菡称,这类课程接地气,项目偏多,并且教学场地都在宿舍内,因此较受同学欢迎。

该校纺织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张晶媛此前已参加过雨伞涂鸦等生活课堂。“挺有趣的呀!”澎湃新闻问及上课的感受时,她说,“(像这样)小讲座或小作坊的传统有很久了,我自己大二的时候就参加过,只是课程开设频率不高。今后学校越来越重视,肯定会更正规的。”

厨艺课堂同样深受欢迎。该课堂负责老师蔡仲强告诉澎湃新闻,厨艺课堂由后勤部借助食堂的场地、灶具,食堂员工采买食材,由食堂厨师进行教学。厨师会在第一次课上亲自演示,而同学们则在后续课程中亲自操作,最后由厨师进行点评并且同学们可亲自品尝成果。“学生学会的菜品包括松鼠鳜鱼、糖醋里脊、清蒸白菜等。”蔡仲强说,“我们考虑接下来多办几期,因为报名的学生还蛮多的。”

指导老师简述中华美食

培养学生“爱生活的能力

雷虹称,就目前来看,学生对相关课程“反响很正面”。据其介绍,“后勤学校”设立初衷是希望结合学校后勤特色资源,帮助学生提高生活技能,培养学生“懂生活、会生活、管生活、爱生活”的能力。

“今后会考虑增加课程,并且随着经验的丰富,会朝着规范办学、特色办学的方向去发展,后期还会有新的真正让学生满意、感兴趣的,能学到东西的课程体系。”雷虹称,“后勤学校”以让学生学到技能为主,有结业证书,不算学分。

目前,后勤学校的秋季课程安排已出炉,等待同学们的报名。雷虹告诉澎湃新闻,课程教学均采用小班制,每门课程课时在4~8课时不等,根据学生时间统筹安排课程。为照顾到与专业课时间产生冲突的学生,课程会循环进行,学生们可以根据后勤部发表的报名通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报名。

成果展示
吴菡告诉澎湃新闻,“后勤学校”授课老师基本是具备相关能力的后勤系统员工,也有擅长某方面的学生以及专业老师,比如服饰搭配、形象造型、礼仪等会邀请专业人士授课。

事实上,国内高校开设注重培养学生生活技能的课程已有先例。央广网2015年曾报道,电子科技大学开设选修课,名为《知味》,教学生做回锅肉、宫保鸡丁、麻婆豆腐、担担面、龙抄手等川菜。

西南交通大学宣传部一名老师告诉澎湃新闻,该校饮食服务中心今年开设了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烹饪原料知识以及川菜制作工艺、四川风味小吃,涵盖有饮食营养与卫生、西餐礼仪知识等。该课程每周二下午上课,为2个学分,共32个学时。专门聘请了烹饪专业教师授课,还成立了由学校各食堂经理和厨师长组成的助教团队。

雷虹告诉澎湃新闻,“后勤学校”是在用自己有效的特色工作平台、工作资源培育学生。“挖掘自身的后勤员工队伍的优势力量,把他们作为教师,在没有讲台的课堂中发挥育人的功能。”

    责任编辑:李敏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