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址”日记|高温日接待万名参观者,纪念馆推新举措

澎湃新闻驻中共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李佳蔚 实习生 张曦今
2018-06-27 21:04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6月27日,星期三,晴。

连续两天,上海最高温度均超过36摄氏度。不过,高温拦不住参观者们的热情,从6月23日单日入馆人数破万以来,最近几天,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参观者数量始终保持在万人上下的高位。

高温天碰上大客流量,馆方如何应对?据记者现场观察,向游客发扇子、设置便民服务点、开辟预约专用通道以及行李寄存点等多项服务措施,已在纪念馆内施行。

展馆新设的大件行李临时存放点。  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李佳蔚 摄 

“我们近日推出了许多服务措施,不仅是为了应对高温和高客流,不少措施会长期执行下去,进一步提升展馆服务质量。”27日上午,一位馆方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上午10点多,排在一大会址纪念馆门前的游客队伍已延伸至马当路,记者注意到,入口处新开设了一条“预约专用通道”。这条通道,使部分团体游客能够在预约时间快速入馆,同时减少了散客排队时间。“原来都是聚集在一起排队等候,容易导致队伍越来越长,今后就不用了。”馆方介绍,预约团队只需提前5分钟过来办手续就能快速入馆。

刚过安检,新开辟的“大件行李寄存处”又闪入眼帘,已有游客把行李放在那里。一大会址作为中国红色旅游的标志性景点,参观者来自全国乃至全球各地。澎湃新闻记者长期驻地采访注意到,有的游客刚到上海还来不及安顿好,就推着行李箱赶来。这样参观自然有诸多不便,比如上下馆内楼梯就很麻烦,还可能影响到其他游客。

序厅一角开设的“便民服务点” 。

“在展馆非常有限的空间里设置这个行李点确实不容易,但我们还是做了。比如这两天是参观高峰,如果参观者携带大件行李,对保持通道畅通就有影响。更重要的是游客自己也方便了。”馆方工作人员说。当天,把一件银色行李箱寄存在此的马先生结束参观后告诉记者,“(行李)寄存在这儿肯定要方便。”

还有新设的便民服务点。在纪念馆序厅的一角,记者看到这里能够为游客免费提供轮椅、老花镜、扇子、防暑药品、急救医药箱等各种便民用品。“游客在门前排队太热了,我们过去免费发放了扇子,让他们排队时清凉一些。”工作人员说,夏天不仅会提供高温天服务,碰到暴雨天,还会向游客发放雨衣,这也是保障展馆出入通畅、安全有序的一种做法。

陈禹铭和妈妈在展馆参观。 

当天,15岁的陈禹铭和妈妈在展馆里缓步走着,看得很仔细。“感觉这里庄严肃穆,工作人员很有礼貌。”陈禹铭说,他们从无锡赶来,他刚刚中考结束,这是他第一次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陈禹铭的妈妈摸着儿子肩膀,说儿子喜欢历史,一直想来一大会址,这下愿望终于实现了。

在这对母子旁边,昨天刚刚上岗的学生讲解员正热情洋溢地向观光者介绍展品。据馆方介绍,经过层层选拔和培训,从6月26日开始,每天有5名来自上海大学的年轻志愿者加入到了讲解员队伍。

上岗第二天就有人得到参观者的好评。当时正在讲解的志愿者名叫谭倩,面对数十位观众,她介绍各位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讲解得很流利,而且声音洪亮,一位听讲的阿姨得知昨天她才开始讲解后,惊讶地评价道:“小姑娘讲得这么专业,真看不出还是大学生。”

志愿者讲解员谭倩(左二白衣者)。

注意力高度集中地讲解完毕后,谭倩终于舒了口气。“今天比昨天发挥得更好了。”她说,自己因为才刚刚成为讲解员,加上带领的参观团队人数多,即使事先对稿子有充分准备,讲解时仍然免不了有点紧张。

“似乎戴上小话筒的那一刻就有了一种使命感,帮助参观游客更好地了解党的创建历史、诞生的意义。讲解结束时,大家的掌声和感谢,也带给我成就感。”谭倩说。

    责任编辑:郑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