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警方冒充骗子给居民打诈骗电话:提醒勿上当,被骂反开心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杨帆
2018-06-27 13:27
来源:澎湃新闻
近日,上海静安警方冒充骗子,打诈骗电话给辖区居民,测试之前防范宣讲效果。 视频来源:上海警方(00:36)
“经查明,你申请的188开头的电话号码涉嫌一起诈骗案,有部分赃款打入了你的银行账户……请你将你名下的银行账户和余额申报给我们,并将这些资金转至专案组的安全账户。”

近日,上海市民李阿姨接到自称是张检察官的来电,对方语气严厉。其实,这通“诈骗”电话来自上海静安警方,打电话的“骗子”是社区民警。

“每次防范电信诈骗宣讲结束前,我都会提醒居民们会有 ‘课后作业’,目的就是让他们亲身体验下骗子是怎么一步步开展诈骗的,避免上当。”三泉路派出所社区民警蔡骅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让民警冒充骗子测试居民,是为绝不让任何一位辖区居民成为“潜在被害人”。

超八成受骗者知晓电信诈骗手段

让民警冒充扮演骗子测试辖区居民的想法,源于今年4月中旬。

静安警方梳理了成功劝阻电信诈骗的489例案例,结合大调研、民警走访发现,近八成当事人表示知晓警方或银行关于电信诈骗的宣传,但真落到自己身上往往惊慌失措,继而一步步落入骗子精心设计的圈套中。

一名负责处置电信诈骗案的民警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尽管不少人一听到“转账至安全账户”、“涉嫌洗黑钱诈骗”等词语,几乎可以不假思索断定对方就是骗子,但当听到自己孩子被绑架,或者被骗子取信后设置呼叫转移,甚至添加你微信、QQ好友,发送警官证件给你看……这些招数迷惑性还是很强,许多市民群众仍然会“中招”。

“民警打来测试总比骗子打来被骗了要好,”静安公安分局宣传科于是想出了这样一招:让社区民警扮演骗子打电话给辖区居民,测试之前防范宣讲效果。

居民如能当场识破,说明具备了一定的反诈意识;如未能当场识破,民警将定期和居委干部、当事人家人一起,点对点加强回访、宣传,绝不让任何一位辖区居民成为“潜在的被害人”。

被骂反而开心,警民一同“考试”

测试中,民警按照宣讲课上的名单逐一拨打,多数被测试居民一听到陌生口音和电话号码,三两句话就直接挂断。有的还能耐心听民警扮演的“骗子”聊上一会,但一旦听到涉及钱款、转账,就非常警觉地挂断电话,还有人开口大骂。

其中多名居民在碰到“你涉嫌某项罪名时”都能及时识破,并要求对方“有本事”找自己的社区民警来了再说。民警觉得,被骂反觉得开心。

家住静安区江场路的王老先生曾经在今年3月下旬遭遇过电信诈骗,被民警在银行ATM机前成功拦截。他这样“差点上当受骗的”,成为民警测试回访的重点目标。民警还邀请王老先生的女儿作为委托人一起参与。

“喂,是王建国(化名)老先生吗?你涉嫌一起偷税漏税案。如要洗脱罪名,必须配合我们调查,否则我们将于下午四点上门抓捕你。”民警打开电话免提后,开始测试。

没想到,电话那头的王老先生非常镇定,“据我所知,国家机关从来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社区民警上课都说了的;其次,上门抓捕为什么还通知我?难道不怕我提前逃走?”

这时,王老先生家的门铃响了,另一路民警赶来告知,这是警方正在开展的模拟测试。看到民警和女儿笑呵呵地一起出现在家门口,王老先生哈哈大笑问:“刚才的测试我是否能通过?”

王老先生的女儿说,平时自己工作繁忙,父亲又是独居老人,上次养老积蓄差点被骗走,不知道他是否真的走出那段阴影。正好这回和派出所民警一起,彻底把老爸这个心结打开了,让她和父亲觉得住在社区里很有安全感。

警社多方合力,反诈宣传新招频出

目前,从政府部门到电信、金融行业,“全覆盖”式的监管保护已逐步成形。

在此基础上,静安警方对电信诈骗的防阻工作,正从“事后处置”转为“事先预警”。

警方综合运用多种科技和信息手段,与辖区金融机构、通信运营商、街道居委、新闻媒体、社会团体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多方合作,加强信息数据共享,策划各类新颖的反诈宣传,有效遏制了此类犯罪的发案势头。

记者获悉,静安警方此次在调研中还发现,部分被骗的居民心里往往很难受,还会被别人套上“有色眼光”,这些经历给了被害人更大的打击。他们不愿意说,更不想去面对。“即使被民警成功被拦截、劝阻的,当我们再上门回访时,一些当事人还是很抵触,生怕别人知道他‘戆’得来差点就上当受骗”,大宁路派出所社区民警张明芳说。

静安区延锋小区居民宋先生多次参加派出所举办的各类安全防范宣传活动,这名“90后”告诉记者,平时上网会看公安部门揭露的各类诈骗手法,刷完手机回头又忘记了。经过“模拟测试”,对几十种诈骗手法如数家珍。现在同学收到疑似就业、中奖等诈骗短信或电话都会先来咨询他。

    责任编辑:徐晓阳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