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器官捐献日|中国捐献量亚洲第一,但器官缺口仍巨大

澎湃新闻记者 屠俊
2018-06-12 19:39
来源:澎湃新闻

自中国从2015年全面开启公民器官捐献后,中国公民逝后自愿器官捐献数量逐年增长,器官捐献数量列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当生命不可挽救时,自愿、无偿捐献器官,让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患者数量庞大,器官严重短缺的问题依然存在。

继去年全国开展“中国器官捐献日”宣教活动后,2018年6月11日,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继续联合各界举办“中国器官捐献日”系列宣教活动,来自国内39个城市的70家医院积极参与其中,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公民器官捐献”公众宣教活动。

中国捐献进步显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护士长黄帅是一名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协调员,她说在她的印象中,一个五岁的孩子捐献器官的案例让她记忆犹新。

“当孩子的病情发生不可逆的时候,家属第一时间的反应是悲痛和无助的,但最终因为孩子父母的善意,怀着让小天使生命延续的大爱,我们的捐献流程完成的很顺利。同样身为母亲,让我觉得父母在接受孩子生离死别那一刻能够做出这样的善举,给我的感触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最终因为这个善举,这个五岁的孩子救了三个患者,挽救了三个家庭。”黄帅护士长说。

自2015年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成为我国器官移植供体的唯一合法来源以来,公民器官捐献事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通过3年不断地努力,带有中国特色的器官捐献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为2766例,2016年达到4080例。2017年达到5148例,捐献量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4月,中国已累计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17085例,捐献大器官突破4.8万个。当生命不可挽救时,自愿、无偿捐献器官,让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虽然器官捐献事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患者数量庞大,器官严重短缺的问题依然存在。目前中国每年约有30万因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移植的患者,但仅有1.6万多人有机会获得器官移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器官移植科主任、普外科行政副主任顾劲扬医生指出,中国器官捐献日的设立能让更多人了解知道这个事,因为一般人在遇到家属要离世的时候本身心情比较悲痛,如果平时有了解过这方面的讯息对于沟通也有好处。另外,顾劲扬医生还指出,亲体器官移植也应该大力倡导。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医务处处长江来教授指出,从医院层面也正积极开展工作,比方说,设立专门的器官捐献伦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我们本来就有,器官捐献伦理委员会是下面有一个分会,因为器官捐献通常比较紧急,器官捐献伦理委员会有时会在晚上11点、12点或者凌晨1点还坚持工作,不希望耽误任何一个宝贵的器官捐献。”江来教授说。

社交平台参与捐献

今年器官捐献日活动的主题是 “支持器官捐献,我愿意”,还首次启动了线上参与平台,在器官捐献日当天,《器官捐献,我愿意》同名微电影在社交媒体上启动,并同时点燃线上爱心传递活动,更好地帮助大家了解登记成为志愿者的流程和捐献的意义。

普通公众除了可以参与在各个活动医院举办的现场活动外,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参与支持公民器官捐献。

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洁夫教授表示,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支持中国公民器官捐献的倡导工作,让更多需要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看到生的希望。

很多市民在志愿者的介绍下,打开手机里的支付宝,不到10秒钟,一键就完成了公民器官捐献的登记注册。据介绍,自2016年底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管理的“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网站开通支付宝“一键登记”通道以来,已经有超过30万人登记注册为器官捐献志愿者。

在我国进行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只是一种个人意愿与爱心的表达。而真正需要完成器官捐献,不仅需要符合一定的医学、伦理条件,还必须经过家人的书面同意才能完成。但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会坚定家属同意在其逝后器官捐献的决心。

    责任编辑:陈玉坤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