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等共谈《国家宝藏》:为何说它是一个超级链接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2018-06-10 12:53
来源:澎湃新闻

6月7日晚,由中信出版集团、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匠心守护、文化传承”——《国家宝藏》主题文化论坛在清华大学大礼堂举行,同时发布《国家宝藏》同名图书。

圆桌论坛(从左至右依此为:主持人、单霁翔、韩永进、李仲谋、于蕾)
发布会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国家宝藏》栏目制片人、总导演于蕾等共同分享了《国家宝藏》拍摄背后的故事及该节目带给博物馆业的新气象。
中央电视台在2017年12月推出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该节目覆盖超过8亿人次观众,引发17亿网络话题讨论。这个拍摄制作历时两年零七个月的节目现在也在海外进行宣推,目前已经在中国香港、法国戛纳、英国伦敦走过了三站。现场主办方也播放了《国家宝藏》海外模式推广的宣传片。今年5月,《国家宝藏》节目中展示的9大博物馆甄选的27件镇馆之宝,也带着其前世今生故事落成文字,成书出版。

《国家宝藏》

《国家宝藏》总导演:HISTORY=HI ,STORY

“什么是HISTORY?HISTORY,就是‘Hi,Story’。我们向自己的故事问好、然后把我们的历史变成‘High Story’传递给大家,这就是《国家宝藏》的创作过程。”《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说。

于蕾谈到,每一个文物都是中华民族的基因密码,它记录了我们祖先的过往、情感与价值观、兴趣、爱好、记忆。《国家宝藏》就是要把这个一一解码。“解码”的过程中,中央电视台节目组咨询了其庞大的智囊团,大家也给出中肯的意见,如单院长说第一季可以讲八家国家级的博物馆,第二季可以做特别优秀的城市博物馆,第三季可以做少数民族的博物馆,第四季可以做蒙藏青的博物馆。
“解码”的过程中也多处需要动巧思,“比如做大克鼎那一期,我们选择了易烊千玺去讲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物,其实也是希望让更多的年轻人认知这个故事。大克鼎的捐赠者潘达于长孙潘裕翼评价到:大克鼎这个故事是一锅冷饭,能把这锅冷饭炒热,实在是太难了。”于蕾谈到,“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在湖北,节目组找到撒贝宁,恰好撒贝宁的一个拍摄取消,因缘际会他成为国宝守护人,小撒说:我觉得这件事情很有意义,如果有一天,我特别希望带着我的孩子,到湖北省博物馆,站在秦简面前说,这件事情是爸爸守护的。我们很坚定给了明星嘉宾国宝守护人的身份,坚定了这个名称。因为这对于所有明星而言,都是无上的荣誉。”

李仲谋:要找到一种雅俗共赏的阐释方式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引用于蕾书中的一句话说:“博物馆和博物馆里的文物从来都不是沉闷的,如果人们觉得它无聊,那一定是因为我们做得不够好,没有找到与之匹配的表达方式。”

有20多年博物馆工作经验的他认为,文物是具有文化内涵的历史遗留物品,好比沉睡的历史生命体。如果让文物活起来,就是复活历史的生命,揭示物品的文化内涵,文物从保管到揭示价值再到传承,其核心就是在阐释文物的内涵。“博物馆人所有的工作的重心就在于寻找一种更好的阐释文物的方式。做教育,发展文创产业,把文物元素抽出来进行文化创意,都是好的阐释方式。国宝是有故事的,我们今后做展览、做教育,必须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才能讲好故事。而前世是国宝的历史,今生是立足于现实,将前世和今生连在一起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这是我们博物馆人工作的核心。《国家宝藏》大家喜欢看的原因就是在充分研究基础上,找到一个雅俗共赏的阐释方式。”李仲谋谈到。

“《国家宝藏》熟谙赢得年轻人才能赢得博物馆的未来的道理。比如大克鼎守护人是易烊千玺,是节目中年纪最小的国宝守护人。我听说易烊千玺到上海博物馆拍片子的时候,黄牛的一条透露易洋千玺住在哪个酒店的短信就能卖到600元,后来他为了进博物馆兵分几路迷惑粉丝们,就可见他的人气之重,他们都可以大大推动《国家宝藏》受年轻人喜爱。”李忠谋说。

韩永进:“文化能够传承下来,离不开文物和典籍”

韩永进馆长认为,文物有它的生动性,但典籍也有它的独特作用。典籍和文物相比,缺乏生动性,我们需要知道它的文化背景,才能懂得它的独特意义。但典籍更厚重——我们祖先的智慧、思想、价值和知识体系都记载在典籍里。但所以,这也是他们正在做的工作——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歌颂文化的大师和撰写碑文的文化大师终会离去,但他们的精神和思想,他们对于文化的传承通过典籍留存了下来。所以说,典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DNA。

“《国家宝藏》第一期更多的是文物,有一个特殊的文物就是典籍。典籍其实和文物本身物理性质是一样的,但是典籍有它的独特作用。比如在我们《国家宝藏》中有几件,比如大克鼎里面是刻着文字的,再比如睡虎地竹简,更多的是它的文字力量。”

韩永进讲了许多关于典籍的故事:“大家知道清代乾隆帝组织编写了《四库全书》,后来一共抄了七部,在故宫里原本存了一部,但非常遗憾的故宫这一部现在存放在了台湾故宫,现在只有中国国家图书博物馆存藏了一部,最大的特点是原函原书保存下来的。大家知道北海旁边有一个文津街,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呢?因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1931年的时候,这套存放在避暑山庄文津阁的这套书进到国家图书博物馆的时候,把整条街改成了文津街。因为一套图书,改变了一条街的名字。”

韩永进讲到国家典籍博物馆办了一个甲骨展览,”甲骨是我们最古代的文化能够传承下来的一个最主要的工具,但是现在又是一个冷学,如何让这个冷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大家都能够交流的呢?因为甲骨文最早是用于占卜的,我们做了一个可以互动的东西。通过这些方式的互动,让大家能够对甲骨感兴趣,由此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无论你对历史了解多少,它首先用视觉效果很好的画面吸引你,感兴趣以后获得深层次的了解,就可以读书了。中华民族有一个不得了的事,就是我们的典籍文献。”

单霁翔:《国家宝藏》在我心中是一个超级链接

“《国家宝藏》在我心中是一个超级链接,因为它连接了综艺、博物馆和公众。”单霁翔院长谈到。
“从前世到今生,《国家宝藏》把文物复活了。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文物是死的,只是被观赏和被研究的对象。但是通过《国家宝藏》这档节目观众们知道了,文物也有生命的历程,有灿烂的过去,有尊严的现在,它还应该能健康地走向未来。”单院长谈到。

单霁翔
关于博物馆的建设,单院长谈到,现在的博物馆面临三大难题:太多文物深藏库房无法面世、观众增长速度过快、博物馆与新媒体传播的融合需要创新。最好的数字博物馆,不仅需要技术先进、设备先进,更在于每一个项目都是原创的,都是深度基于自己藏品信息、古建信息所制作的。而故宫博物院用三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建成的“数字故宫社区“可以说是全世界博物馆最强大的数字平台,从公众教育、文化展示、参观导览、资讯传播到休闲娱乐、社交广场、学术交流、电子商务,各种功能几乎一应俱全。

在《国家宝藏》的序言中,单霁翔院长说道:“文物是有尊严的,如何让他们在外貌、收藏、展览这些物理空间上获得尊严,是我们‘看门人’和‘守护人’的份内事;但如何让他们在历史、文化、精神上获得尊严,就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希望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大家打开书籍,了解文物背后的中国温度,能让更多父母和孩子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本源,也希望有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亲身感受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温度。”

活动当天,也发布了《国家宝藏》同名图书,书中收录了大量因节目篇幅限制而未能播出的资料,结合史料文献和最新专家研究成果,为读者梳理文物知识,讲述更加细致、动人的历史故事。书中全部内容经故宫博物院等9大博物馆专家亲自审校修订,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国家宝藏》001号讲解员张国立为图书作序推荐。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