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堡、花岛与小城,夏日漫步博登湖畔

2018-06-08 18:35
上海

TammyLi

如果湖会说话,它说的大概也是德语。当我站在初夏的博登湖畔,湖光山色抱了满怀,却没来由有了这个无厘头的想法。

也是,虽然位于四国边境,环绕的国家却都是说德语的:德国、瑞士、奥地利,还有一个面积比湖还小的袖珍国家列支敦士登。

博登湖有时像海 本文图均为TammyLi摄

有人说博登湖虽名为湖,有时却像海。能让人产生这种感觉,不仅是由于湖的面积巨大,也是因为湖上既没有筑堤也没有架桥,要想过湖,只有坐船一途。或许也正是由于这种刻意的保护,博登湖的湖水即便在欧洲来说,也是极其清澈的,甚至有让人掬水而饮的冲动。

一座古堡

德国的古堡多,有名的无名的,占满了每个青葱山头。博登湖畔的梅尔斯堡,虽说不如像新天鹅堡那样家喻户晓,却也因为几个“最”而在浩如繁星的德国古堡名册中占有一席之地。城堡由法兰克国王、莫洛温王朝的达格伯特一世在公元7世纪建造,是目前德国最古老、保存最完整并仍有人居住的城堡。从11到19世纪的漫长年代里,梅尔斯堡都属于康斯坦茨主教区所有。在长达300年的时间里,这里被30多名主教当作避暑夏宫,直到旧堡的东面建起一座新堡为止。不可思议的是,梅尔斯堡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受到围攻,但它竟从未受到过损伤,就好像冥冥中一直被神佛佑护。

博尔斯堡

像我去过的其他古堡一样,梅尔斯堡也有一种沧桑与生机交织的矛盾气息。布满细微空洞的石块,是时间侵蚀留下的痕迹,偌大的房间里,总有一丝再怎么通风也无法去除的腐朽气。露台上,青草从石头的缝隙间钻出,不知名的粉色小花在风中摇曳。

梅尔斯堡又和其他古堡不同。19世纪时,德国巴登公爵买下了城堡并将其改建成艺术村,如今,村中除了一个展示中世纪生活风貌的博物馆之外,还有德国著名女诗人安内特的故居。

对普通的外国游客来说,安内特的名字很是陌生,然而在德国,她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欧元启用前,德国20马克货币的正面,正是这位天才女诗人,而背景正是如今我身处的梅尔斯堡。《大英百科全书》称,安内特是德国历史上最有天赋的女诗人。她于1841年来到梅尔斯堡定居,在这里完成了一生中的大部分诗作,直至1848年病逝,安葬在这里的墓园。关于梅尔斯堡,她曾写下过这样的句子:“梅尔斯堡确实充满神奇,你一定要来这里看看。”

安内特居住过的房间

安内特的房间和古典时期欧洲贵族女性的房间如出一辙,除了桌子上的鹅毛笔和墨水瓶,流露出一丝书卷气。从房间的窗口,可以眺望到博登湖的水天一色,以及山下小城的人间烟火。或许对作家来说,这便是与尘世的最佳距离。

与城堡同名的小城

下山,便是与城堡同名的小城,安静而古老,鲜花满街,人却不多。据说这里的葡萄酒非常有名,还有一个葡萄酒博物馆,收藏着梅尔斯堡出产的各种古老酒瓶,有些甚至有几百年历史。不过我对葡萄酒兴趣不大,便索性找了家沿湖的咖啡馆,坐下来喝杯啤酒。湖上水鸟飞飞停停,凉风涌来,波浪拍打岸边,有规律的声响与酒精一样,都催人欲眠。除了空气中没有咸腥气,果真有了几分海边的慵懒感觉。

一座花岛

与梅尔斯堡的安静相比,隔湖相对的迈瑙岛要热闹许多。或许是开满鲜花的缘故,从船上望去便有一种繁花若锦的盛世之感,难怪人们早已不再提它的原名,改以“花岛”称之。

迈瑙岛上的夏宫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迈瑙岛上就有人居住。历经岁月沧桑,凯尔特人、罗马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小岛曾经几易其主,直到19世纪中叶,巴登大公爵弗里德里希一世买下该岛。1853年起,他开始在岛上兴建夏季别墅,并召集一批优秀的园艺师,在别墅周围种植地中海及其它充满异域风情的植物,开辟林荫大道、花园与一座专门培植各种珍奇树木的苗圃,并建造了一片浪漫的意大利玫瑰园,从而为迈瑙打下“花岛”雏形。

弗里德里希一世的女儿维多利亚嫁入瑞典王室,父亲去世后,她继承了这个小岛。在她的孙子,主攻林木专业的前瑞典王子雷恩纳特·贝纳多特手中,一座种满了奇花异草的伊甸园终于成为现实。这里有亚热带般的旖旎风光,是各种珍稀花卉与植物的天堂。岛中央矗立着一座雄伟的巴洛克式宫殿,静静守望四周的碧水天光。苏轼形容西湖的诗词也同样适用于迈瑙岛:晴日里微风拂过湖面,光影浮漾潋滟。雨日则烟波浩渺,漫漫如帘的雨线将天与地缠绕在一起。无论天气如何,迈瑙岛始终静处其中,或明艳或朦胧,各有各的美妙。

岛上处处是花

受惠于博登湖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这里可以见到很多只有在欧洲南部才可生长的植被。棕榈树、柠檬树和橘子树亭亭如盖。水仙、郁金香、玫瑰、大丽花、樱草、兰花、菊花等在不同季节绽放的花卉,使整个岛屿在从春天直到晚秋的漫长三季里,都笼罩在芬芳的微风里。

在迈瑙岛,我还遇到一对德国夫妇。与其他游客四处拍照东张西望的劲道不同,这对中年夫妇只是在花道中慢慢地散着步,好像这里不是一处景点,而是他们自己的花园。交谈得知,原来这已经是他们第十七次来迈瑙岛上了,不为观光,只因这里是当年丈夫向妻子求婚的地方。也许,有花的地方,永远不会缺乏浪漫的故事吧。

一座小城

不过,要说博登湖畔我最喜欢的一个地方,还非林道莫属。由于从未受到任何一场世界战争的波及,这座巴伐利亚小城得以保存完好的历史风貌。这里没有著名的景点,然而美无处不在。那些古老精美的房子、曲径通幽的小巷、静谧的庭院,总是有种让人一再流连的魔力。

林道老城

没人说得清林道的历史到底有多长。中世纪时,它是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自由城市,因处于交通要道而成为知名的贸易要塞。

那时有一条重要的航线就叫做“林道信使”,连接林道和米兰之间。从1322年到1824年的500多年间,旅客、货物以及邮件等往来于此,其中不乏歌德、莫扎特等大人物。只不过,当他们泛舟博登湖上时,恐怕并不能预料到自己的名垂青史。随着新航线的开发,林道逐渐失去了往日地位。今天它只是博登湖畔一个精巧的小城,但这对旅客来说并非憾事。

像欧洲古城的大多数古教堂一样,圣斯特凡大教堂外表古朴而庄重,然而一踏入大门,我便被它的富丽堂皇震撼了。绘画着各种宗教故事的彩色玻璃窗在阳光下闪烁,巨大的巴洛克式管风琴虽然安静地卧于一角,却可以从它庞大的体积中想象出圣歌奏响时的宏大与庄严。在教堂的钟楼上,我得以从半空眺望林道,也因此发现了林道屋顶上的玄妙。或许由于这里建筑密集,人们干脆把花园移到楼顶,一座又一座植满花朵和绿树的园林在空中铺开,只有在高处,才能望见的属于林道的秘密风景。

林道公认最美的一区,还要算港口。林道港入口处的石狮和白色灯塔是这座城市的标志,它们是1856年同时落成的,已在此守望160余载。灯塔是德国最南面的灯塔,也是巴伐利亚州唯一的灯塔。在港口河岸的另一边,还有一座建于13世纪的旧灯塔,四方形建筑配上琉璃瓦四方尖顶,与圆形新灯塔相映成趣。

林道的标志:石狮与白色灯塔

我在林道港呆到了傍晚,因为只有夕阳西下才是它最美的时刻。蓝色的博登湖上,白帆点点,交织着阳光跳跃洒下的金色光影。远处的阿尔卑斯山上白雪皑皑。此时,最好点上一杯德国黑啤慢慢享用,方才不辜负“博登湖上最美港口”的湖光山色。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