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伤后不能静养?白玉龙:康复治疗应提前到入院当天

澎湃新闻记者 屠俊
2018-06-10 06:58
来源:澎湃新闻

“康复对重症患者来说就是一个拔管子的过程,疾病急性期患者身上会插有各种管子,鼻饲管、导尿管等等,康复治疗是为了让患者能够最大程度地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华山北院康复科执行主任白玉龙教授说。

在白玉龙看来,“康复科医生通常面对的是部分或者全部功能丧失的患者,例如严重脑出血患者,急性救治期可以帮助患者清除血块,抢救生命;但许多患者即使经过救治不免落下功能障碍,如言语障碍、吞咽困难、偏瘫等都是患者在接下来的生活中面对的难题。”

白玉龙

早期介入是康复治疗最重要的原则之一,脑卒中后半年内是患者身体功能障碍的快速恢复期 ,抓住这个“康复黄金期”,患者的康复事半功倍。但据华山医院北院统计,2016年接受康复治疗或建议的住院患者约1500人次,仅占当年2.17万人次住院患者的7%,康复意识仍然不足。

为此,医院开展了名为“晓康之路”的康复创新模式,将康复关爱主动前移到每一位患者的入院当天,让康复的理念贯穿治疗的全过程。记者采访了白玉龙教授,详细介绍了这种超前的康复模式。

伤后要静养?康复意识仍不足

白玉龙曾经接诊过这样一位患者,老人70多岁,脑卒中后得到及时的救治,本身疾病属于比较轻微,但家人不放心,请了两个护工轮流照顾老人,让老人天天躺在床上,吃喝都有人帮忙,导致最后来做康复的时候也是坐了救护车平躺来的。

白玉龙指出,很多人对于康复有一个误区,认为康复就是休息。生病后需要休息,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和患者体能的恢复。但如果只是卧床休养那就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科学的休息应该是主动休息。在不影响患者疾病、体能恢复的同时应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康复治疗,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

无微不至的护理确实能够促进患者康复。许多患者在生病后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家属或护理人员常常事无巨细,全部帮患者完成,但过度的护理会“剥夺”患者日常活动锻炼的机会,反倒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正确的方法是鼓励患者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

脑卒中后半年内是患者身体功能障碍的快速恢复期 ,要抓住这个“康复黄金期”去专业的康复中心进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效果往往事半功倍。但遗憾的是,有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幸存者一周内接受康复治疗的比例仅为11.5%,42.4%的患者中风后根本没有接受过任何康复治疗。

康复是利用医学为主的多种手段,设法使患者受限或丧失的功能和能力恢复到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大量文献资料表明早期康复治疗对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各种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等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据华山北院统计,2016年接受康复治疗或建议的住院患者约1500人次,仅占当年2.17万人次住院患者的7%,这一数据说明,当前患者对医学康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看病仅是专科治疗;同时也提示医院应该在康复宣教和康复关爱上优化流程,提供更佳服务。

康复首尾照应,治疗中间进行

为此,华山北院创新开启“新入院患者全覆盖康复评估服务”,将康复关爱主动前移到每一位患者的入院当天,由康复医师主动到床旁提供专业的康复宣教、康复评估和康复指导,使患者刚入院就能知晓康复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如何康复、何时康复、康复禁忌等,从而帮助患者更好更快地恢复。该项目取名为“晓康之路”,成功入选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医疗服务品牌”项目。

白玉龙教授介绍,患者入院后,由信息科采集患者信息并自动发送给康复科医生,康复科医生收到新入院患者名单和病情后,前往病区与护士核对名单和病情,并对新入院患者进行康复评估。康复评估后,对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病情较轻、无康复特别需求的给予“康复宣教”;对病情稳定、有康复需求的患者由康复科医生下“康复医嘱”,并帮助患者预约或实施康复会诊及治疗。

对病情不稳或有康复禁忌证的患者则“告知家属,暂时不宜康复”,待病情稳定后再行康复评估。

康复宣教之后,由患者对康复宣教环节进行满意度评分,推进环节优化。医院在出院患者满意度问卷中开设专栏,评价“晓康之路”,由党办汇总并分析患者的评价和建议,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

“比方说一个骨折的病人,入院在等待手术的过程中可能只是打了石膏、保持静养,但事实上,这个时候其实就需要康复科医生的介入,指导患者如何正确活动没有固定的关节等,如果康复在手术后患者出院了再进行,可能有半个月的空当期,特别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能会导致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状况。” 白玉龙教授说。

“晓康之路”在康复领域无疑是一种创新的康复模式,由医院党委授权党办牵头,结合康复科的实力和优势,辅以护理部和信息科的紧密配合,改变患者以往只有通过“专科请会诊”的模式才能接受康复科治疗和指导的传统模式。“晓康之路”的诞生,无疑是上海,乃至全国康复学科的“新举措”,有助于患者尽早地开始康复治疗和指导。

白玉龙教授指出,这项举措给予每一位入院患者普及性、专业性、针对性的康复指导和宣教,将康复范围由原来的“小部分”扩大至“全覆盖”。治疗理念由原来的“治疗前,康复后”改为现在“康复首尾照应,治疗中间进行”,让康复治疗成为了一个全面、连续的体系,让康复的理念贯穿治疗的全过程。

从患者诊疗的角度来看,自2017年4月以来,华山北院先在骨科、普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的病区试点,再进一步推广至全院病区,“晓康之路”广受好评,无一例相关投诉发生。

据多数患者反映,康复评估的提前,可以让他们全面了解自己的疾病状况,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因缺乏科学康复知识而导致的意外伤害及恢复延长,同时也推进了康复理念在患者中的普及度,让患者及家属知晓“康复”对于疾病恢复的重要性。

从康复医学的角度来看,早期介入是康复治疗最重要的原则之一。而“晓康之路”为康复早期介入搭建了平台,可以在患者入院的第一时间提供康复评估服务,为尽早开展康复治疗或康复宣教提供了保证。

白玉龙教授指出,这项新举措其实具有很好的复制推广性,在配备康复科的各级医院都有实施可行性。以华山北院为例,目前“晓康之路”吸纳了20名康复师参与,每天医院有近100名的新入院患者,平均每个康复师评估5-6位患者,每位患者大概评估10分钟,也就是每位康复师每天用1小时来做这项康复评估服务。

实施半年以来,没有一名康复师抱怨工作安排不过来,反而都说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项目,既前移了治疗的康复环节,又使每位患者感受到关爱的温暖,还促进了医院整体患者满意度的提升,营造了患者、康复科、医院的三赢局面,获得院内各科专家主任的认可。

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是国内综合医院中第一批建立的康复医学专科,同时也是国内最早招收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研究生的硕士点和博士点之一,科室先后领衔进行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和国家“863计划”项目的研究,为促进我国临床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治疗,尤其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科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2015和2016年度全国最佳专科排行榜中,连续两年位列全国第二。华山医院康复科的病床全部设在华山北院,并且科副主任担任华山北院康复科执行主任。2018年5月30日,白玉龙教授被授予“2017年度中国卒中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还有哪些康复误区?

那么对于患者来说还有哪些康复误区呢?白玉龙教授指出,帮助患者行走可以促进恢复。患者的功能恢复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要先练坐、再练站,最后才是行走练习,其间还要考虑患者的体力、协调、平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康复也要讲究方法,另外一个极端是,有些家属不顾患者功能状况,在患者运动能力不足以行走的情况下,搀扶甚至用绳索或布袋牵拉患腿,强行帮助其行走,以为这样可以锻炼其行走能力。事实上,这就有些“拔苗助长”了,往往会给后期康复锻炼带来困难。

另外,有些人认为康复就是进行针灸和推拿治疗。针灸、推拿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患者的康复中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但如果认为只要进行针灸、推拿就够了,就未免片面,事实上现代医学的康复手段有很多。

    责任编辑:陈玉坤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