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青年交流协会创始人李钟桂:要拥抱希望,才能拨云见日

澎湃新闻记者 韩雨亭 发自厦门
2018-06-06 13:24
来源:澎湃新闻

李钟桂

6月5日上午,李钟桂出现在第十六届海峡青年论坛开幕式上。她作为主办方代表致辞,极富激情和感染力的发言风格,让台下听众深切感受到这位台湾昔日女性政治精英的魅力。

她看起来完全不像是一位年已80岁的人,衣着讲究,淡妆唇红,戴着纤巧雅致的金边眼镜,显得端庄优雅。

在发表演讲时,她字正腔圆地侃侃而谈,喜欢使用连串的排比句和地道的英文,其语言感染力很快俘获了会场的几百人。

李钟桂的人生故事富有传奇色彩。她1938年出生于广西桂林,系国民党原中常委、“法务部长”施启杨的夫人,先是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后赴法国巴黎大学攻读国际法学博士。在相当长时间,她在台湾都是受国民党重用的新生代政治精英形象,先后在政大、台大任教,后当选国民党中央委员,国民党第一届“十大杰出女青年”,曾出任国民党中央青年工作会副主任、“青年救国团”主任、国民党中央妇女工作会主任委员等职务,长期从事台湾青年党务工作。

这些人生履历最让大陆民众惊讶的是她“青年救国团”主任一职,这与她此后的人生形成强烈反差。

历史改变了这一切。几十年后,李钟桂早已从当年“反共”“急先锋”转身成为倡导和平、力推两岸青年交流交往的“先行者”。

现在她的身份是,台湾中华青年交流协会创办人、财团法人真善美基金会董事长、台湾历届十大杰出女青年协会理事长。

这些年,她一直致力于推动两岸青年交流。

她认为,青年是民族的未来,但两岸分隔60多年,年轻人在不同的环境中各自发展,虽属“同文同种”,然而成长的历程有天壤之别,所以唯有两岸青年加强互动,才能体会彼此所要表达的意涵,才能达到沟通的目标。

【对话李钟桂】

澎湃新闻:今年是海峡青年论坛16年,现在很多台湾青年愿意到大陆来发展,那您如何看两岸青年交流的趋势呢?

李钟桂:如果台湾不与大陆充分沟通,那么台湾便没有发展可能。当然有人认为有选择自由,不到大陆,而是到美国、法国、欧洲、泰国、韩国或者日本,无论到哪里都是自由选择,这是必然的,但我认为不少年轻人到大陆发展是任何力量阻挡不住的。虽然年轻人不讲话,但是他可以选择。

澎湃新闻:以前大批台商踊跃地来大陆发展,现在有放缓的趋势,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李钟桂:我认为是舆论环境的问题,在台湾不少人到处宣传,说台商到大陆亏本了,谁谁自杀了什么的,不少还没来大陆的人信以为真了。我奉劝台湾人要亲身到大陆体验一下,看一看。对于大陆各地政府来说,推出那么多惠台措施,一定要说到做到,让所有来这里的台湾人能亲身体验,他回去就会对别人讲,口碑最重要。

澎湃新闻:台湾岛内有一种声音会担忧人才都被吸往大陆,您怎么看待这件事?

李钟桂:这是台湾当局要思考的一件事,如何吸引当地学生留下来,而不是一味地封闭,因为阻挠没有用。

澎湃新闻:您认为在吸引台湾青年创业方面,大陆还应该吸引哪些人才?

李钟桂:台湾各行各业人才都有,我认为文化、法律、艺术和教育都有创业机会。我希望有不同管道、不同途径都可以供台湾年轻朋友去选择。

澎湃新闻:您认为现在海峡两岸的青年,在哪些认知上还存在差异呢?

李钟桂:现在功利主义比较盛行,人们眼光比较短视,不看长远,不少年轻人认为活下去最重要,你不让我活下去,我就选择生存之道,这就是年轻人,很自然的。每个人都是生活生存是最重要的,无可厚非,我对年轻的朋友的抉择,也认为理所当然。

澎湃新闻:那您认为应该怎么改变呢?

李钟桂:要交流和沟通,要互相认识跟了解。我们身为中国一份子,那就必须要了解使命和任务所在,要拥抱希望,才能拨云见日。

如果你没有希望,一失望就是绝望,如果人到绝望,我想青年朋友永远不会绝望,纵然遭遇很多艰难险阻,他们都会勇往直前,这是青年跟一般人不一样的地方,这是我对青年朋友最大期许。

    责任编辑:蒋子文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