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无违建”创建进行时,这些遗留老病根如何真正铲除?

微信公号“上海大调研”
2018-06-06 09:23

“五违四必”区域环境整治两年过去,目前,上海全市正在进行“无违建”村居(街镇)创建,继续向“老大难”、“硬骨头”和零星分散违建发力,力争在2019年底前,全市90%的居村实现成功创建。

本文图片均来自微信公号“上海大调研”

那么最近,各区在针对零星分散违建方面如何主动出击治理?跟着小研来看。

浦东·百年老街:老街的“老病根”

作为通向多个社区主要道路之一,航头的瑞和路原名“沈庄老街”,早晚人流高峰时,卖水果、蔬菜、糕点、生活用品的小摊相继出现,沿街商铺的加工器具长期占据人行道,“两面夹击”使原本只有5米多宽的沈庄老街挤压成了“羊肠小道”。随处可以见到菜叶、果壳,更有一些卖水产品的商户,直接在路边进行鱼类宰杀,严重影响环境整洁。

问题的形成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群众生活需求,更有有关职能部门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跟不上城市发展步伐的原因。城管航头中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沈庄老街集市既满足了部分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也是相当一部分摊贩的生存之道。

要想治理老街的这个“老病根”,只“堵”不“疏”不是整治 “良方”。为此,航头镇开出了一剂药方,“一控制二引导三挂钩”包容式管理。

一控制,将流动摊贩营业时间统一控制在人、车较少的凌晨4点至6点,不准延时撤市。

二引导,以奖励机制引导周边自产自销的本地农户进入沈庄市场内部进行规范有序的经营,以签订“门前三包”责任引导沿街商铺自我管理。“一包”,沿街商铺门前市容整洁,无乱设摊、乱搭建、乱堆放、乱设广告等行为。“二包”,沿街商铺门前无裸露垃圾、污水、无蚊蝇孳生地。“三包”,沿街商铺门前责任区域的设施、设备保持整洁等。

三挂钩,以政策法规为杠杆,将沿街商铺门前“三包”行为与证照年审相挂钩;以“两个合法稳定”为基石,将沿街商铺门来沪经营人员门前“三包”行为与居住证续签相挂钩;以诚信机制为约束,将沿街商铺房东督促租赁户规范经营行为与其社会诚信评估相挂钩。

经过一番实践探索,目前,沈庄老街市容环境面貌已大为改观。

宝山·集贸市场:脏乱差的市场

宝山区张庙街道在实地调研走访共江路集贸市场时发现,市场环境脏乱差,存在诸多问题,周边居民投诉不断:

市场管理混乱。集贸市场80%以上店面存在出店经营现象,50%以上店面占用一半以上人行道。早晚高峰期,近百辆三轮车横七竖八停放在人行道上,将整个人行道牢牢堵死。店面前、通道上油渍斑斑,垃圾随处可见。

私搭乱建严重。11家商户用泡沫夹心板进行违章搭建,市场经营者还向商户提供违建租房20多间。违章搭建的500多平方米废品收购站横在集贸市场北面,收废品机械作业噪声扰民。

安全隐患重重。50家店面大多因陋就简,20多根私拉电线看起来随时有着火的可能,90%以上的拖线板不符合标准,30%以上灭火器已过期,10家店面无证无照经营。

张庙街道立即研究措施,牵头协调相关部门打“组合拳”,部署专项整治行动。

一,全面排摸存在问题。街道各方职能部门分头行动,综合排查情况,对所有店面进行逐一分析并建立台账,做到信息准、情况明、底数清。

二,拆除各类违建。多家单位出动30余人,开展联合整治行动,从快、从重、从严对共江路集贸市场进行整治,对市场违章搭建的500平废品收购站进行强制拆除。

三,加强日常监管。对33个违建主体及利益相关者实施分类管理,厘清搭建者、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责任义务,逐一约谈违建主体,让营利性违建的“市场”价值大打折扣。街道网格中心每天坚持每天早晚各巡查一次,发现违建返潮现象设定2小时上报、2小时内到现场处置和2天内反馈进展,形成高压态势倒逼使用违章搭建的商户自动退出经营。

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将昔日“脏乱差”的集贸市场,向环境美观、整洁有序、合法经营的标准化菜场逐步转变。

虹口·历史街:四川北路街道的“年代短板”

大调研时,处于四川北路红色文化生态示范区区域内的四川北路街道发现许多违法建筑和无证无照食品经营户已存在多年,属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起来有很大的难度。

武进路244号边门里,从1993年起就陆续搭建了13间150多平方米违法建筑,被用于出租给外来人员,安全隐患和治安问题严重,社区居民强烈希望能够早日拆除。

四川北路街道专门组织讨论分析,决定打好“组合拳”。一方面集中力量啃下“硬骨头”,坚决拆除违法建筑,形成一定的示范效应;另一方面讲究政策,考虑民生,妥善解决好百姓的困难。通过与居委会干部召开的民情咨询会,了解到绝大部分居民赞成拆除13间违法搭建。有了“底气”后,工作人员逐户上门宣传,一次次、一遍遍,先后8次上门,与户主面对面耐心讲政策。

最后,户主由不理解到逐渐理解,再到最后完全认同。13间存在了25年之久的违法建筑终于被拆除。

松江·大型社区:群租房违建乱象

白马居民区是混合型大型社区,有居民2469户,商铺近百家,常住人口近7000人。

今年大调研开展以来,新桥镇白马居委会主任姚立的手机就成了24小时“热线电话”,而居民反映最多的就是小区里的群租问题,大家对群租乱象的反弹回潮很无奈,常感叹“群租房违建前脚刚拆掉,后脚又搭上,谁也管不了”。

白马居民区在大调研中强化了对房东和“二房东”的管理,紧盯房东责任,开展针对性的约谈教育,帮助他们认识自身行为的危害性。同时对居住人数作出严格要求,限期整改,对多次劝说无效的违法行为则由相关职能部门采取行动落实整治。

社区联盟成立了回访工作组,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定期对已整治房屋开展日常动态巡查,对“回潮”现象发现一处拆除一处。

同时,小区宣传栏、业主微信群、物业管理APP三个渠道都设立了曝光台,将各类乱象公之于众,用舆论力量监督小区内的不文明行为。

对症下药整治一段时间后,姚立“热线电话”的火爆程度也相应地有所下降。

对以上拆违行动你有什么感受或建议吗?

(原题为《“无违建”创建进行时,这些遗留“老病根”如何真正铲除?》)

    责任编辑:徐晓阳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