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科研松绑,不再让报销折腾科学家

2018-06-01 17:29
来源:澎湃新闻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两院院士大会上作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报告时表示,要为科学家开辟绿色通道,加快解决束缚科研人员手脚的课题申报、经费管理、人才评价、成果收益分配等方面的问题。李克强还要求有关部门要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确保今年见实效。

“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不是在去报销的路上,就是在报销”……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一直饱受诟病,成为浪费科学家精力、制约科研积极性的主要因素。近年来,从中央到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给科研人员松绑,努力把科研人员从僵化的科研管理制度中解放出来。但不能讳言的是,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地,还有很多需要改革的地方。

给科研人员“松绑”,首先要确立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是让人为经费服务的原则。尊重科研活动特点和规律,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尊重科研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合理设定经费比重、开支范围、科目设置,真正放权让科研人员自主支配和使用科研经费,解除对科研人员“未卜先知”“打酱油的钱不能打醋”等荒谬要求。

将相关政策落实到位,最直接的莫过于在管理上做减法、服务做加法,切实解决科研经费报销难问题。而在制度设计之外,还可以采用给研究单位和课题组配备财务助理等措施,将科研人员从繁文缛节中解放出来。

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要松绑,二是激励,激发出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要变 “以物为本”为“以人为本”,提高间接费用比重、突破科研经费中劳务费比例限制,加大绩效激励力度,让科研人员的智力、劳务投入得到充分体现。

在科研成果受益分配方面,要健全相关法律体系、政策规范、管理机制,并加强与审计、纪检监察等相关制度的衔接。让科研人员分享科研成果收益做到心中有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解除科研人员分配科研成果转化收益的法律风险,避免科研人员因科研成果转化中的问题而身陷囹圄的悲剧重演。

只有把科研人员不合理的评价机制、无穷尽的报表和审批中解放出来,并让科研人员合理分配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合法合理地富起来,才能真正把“人”的力量调动起来推进创新,让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激发并充分涌流。

    责任编辑:沈关哲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