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侵占阅读的时代,新闻主播何婕做了一档读书短视频节目

澎湃新闻记者 程千千
2018-05-30 08:44
来源:澎湃新闻

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媒介形式日益多元的当下,读书似乎不再是人们获取新知的首选途径,很多人更乐意刷刷手机看一个短视频。然而,上海广播电视台的新闻主播何婕,却特地制作了一档短视频节目分享自己读过的书,希望能鼓励更多人放下手机、拿起书本。5月27日下午,何婕作客壹字读书会,讲述了自己作为一个爱书人,多年来与书为伴、以书为友的经历。

何婕

生病也要坚持做读书笔记

何婕的读书栏目叫《看书》,每周用3分钟的时间推荐一本书,上线一年多以来,她向上海的公众推了大约100本书,这背后是她一年100本的阅读量,以及为了在节目中更好地推荐书籍而做的大量功课。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读书栏目不属于何婕的工作范畴,同时主持一档周播节目和两档日播节目的她,却利用业余时间做了这么一件颇有意义的事,并坚持了一年之久。除此之外,何婕还一直坚持做读书笔记,并在去年出版了自己的读书笔记合集《书单更新》。

“我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碎片时间总是在的,关键是怎么用,”谈及自己的时间管理,何婕说,“作为电视台主播,我总归有的日子特别忙,有的日子相对空一点;当我预知那天相对空闲的时候,我一定不会放过那天,会安排一个完整的时段拿来看书。还有我们做两档节目之间会等待,从一个组转到另外一个组,等待的时候也可以看书。”读书笔记并非能轻易写就,是一件日积月累、细水长流的事,何婕需要抓紧每一个碎片时间,慢慢攒起自己的笔记。“有时正逢出差,身边没有电脑,我可能会在途中拿纸笔写下来,回来腾在电脑里;没有纸笔的时候就用手机备忘录写下来。”何婕说。甚至她生病的时候也不会中断做笔记,打点滴不便打字时,会口述给丈夫让他记录下来。

之所以能将记读书笔记这件事坚持下去,是因为何婕相信,一本书只有被读者读完才是完整的,她用自己的方式读完一本书,将所思所感一一记下,是为了给这本书画上圆满的句号;而她之所以将自己的笔记分享给人们,是想推开一扇窗,让人们看到书中的风景。“不同的人从书中看到的风景也会不同,无关好坏,只有角度之分。”何婕说。展现她从书中读到的独特风景,正是分享笔记的意义所在。

何婕往往不会专注于一本书,而是同时看好几本,看书进度也有快有慢。在她看来,读书是一种享受,也会促使她思考,然而一些“烧脑读物”也会导致脑力的疲劳。“所以有时候我会放松一下,看一些轻体量的书,然后再跳回来看难读的书,因为脑力需要亦张亦驰。高强度的脑力训练对人很有益处,但连续几天高强度思考会把自己累垮,所以掌握一个令自己感到舒适的阅读节奏是很重要的。” 她说。

何婕并不强迫自己读完每本书,有时也会半途而废。她把书当作偶遇的朋友,从不强迫自己去交话不投机的朋友。“有些书不想看下去,就不要看了,”何婕告诉现场读者,“就像你在路上遇到一个朋友,刚开始聊得挺投机,某个瞬间你发现这个人也不是很好玩,聊不下去就不聊了,一拍两散。把书合上离去就好。”

何婕为读者签名。

爱读书的人始终对世界充满好奇

每期壹字读书会,主讲人都需要选择一个关键字,由此展示自己的观念和思考。而何婕选择的是“开”字。因为她认为,读书的意义在于打开视野,开阔思路,开启自我与世界的连接,成为开明的人。置身于世界之中,我们需要理解世界,与世界建立连接;而对世界的理解并非朝夕之间就可达成,需要经历漫长的认知和思考过程。而阅读能够使人了解到世界的不同侧面,丰富人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与世界建立更多更广泛的连接。“通过阅读,你可以上天下地,自由驰骋和飞翔,这是现实生活中做不到的。”阅读对时间和年龄也没有限制,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以自如地投入阅读之中,在阅读中,人对世界的探究是没有终点的。“每看一本书,你对世界的认识就被开启一次,它就是一个动作,可以不断地反复发生。”何婕说。

不过,何婕并不相信读书能帮助人们完全彻底地了解世界。她解释说:“想要完全看懂周遭所有的事物是不可能的,我们连自己都不了解。但阅读能让我们更理性、更坚定、更有逻辑。它看似是一种避世的行为,其实是积极联通世界的态度。爱读书的人始终对生命好奇,对世界好奇,始终想去了解未知的事物。这种好奇是我很享受的心情。”

何婕读书的口味很杂,但她推介给公众的,都是具有公共意义的书。例如阿伦特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书的主要内容是对纳粹战犯的庭审过程,其中有关“平庸的恶”的探讨,在何婕看来依然有被公众认知和思考的价值;法国学者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的《冷暴力》虽是20多年出版的,但此书指出冷暴力广泛存在于婚姻、亲子关系、职场和社会中,对当下的生活也很有指导意义。“虽然很多东西我们多多少少都会知道一点,但是读到一个在这一领域非常有造诣的学者的论述,收获是截然不同的。而我想把自己的收获分享给大家。”何婕说。

她非常看重公共阅读的价值。有些人专注于某一领域的研究,读书越读越窄,甚至只读自己研究领域的书,在何婕看来并不可取,是“读死书”的做法。她强调读书要多元,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阅读自己专业之外的书籍,往往会激发灵感,为自己的研究提供不一样的思路。

现场读者向何婕提问。

开发孩子的想象力需要在故事中奔跑

热爱阅读的何婕,也会努力营造家中的读书氛围。孩子做作业时,她常常坐在一边看书陪伴。“我这么做,孩子也会知道看书是件很愉悦的事,他现在未必会像我一样读书,但是当他长大一点后回忆起当年爸爸妈妈在家里是这样看书的,或许会对他产生一定的熏陶,我也希望能就此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现场的一位读者表示,她的孩子很喜欢睡前听父母讲故事给自己听,她想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的习惯。何婕很认可这位读者给孩子讲故事的做法,她认为这是一种极好的亲子陪伴,它所提供的安全感能使孩子受益终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一种安全感,妈妈读故事给他听是他的一种生活模式,是他的安全感的来源。而且孩子往往喜欢听同一个故事,会重复要求你讲,你讲错了还会纠正你。你会纳闷,都知道了还让我讲?其实是因为,反复讲一个他熟悉的故事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 何婕解释道。

何婕还认为,从小听父母讲故事,能够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孩子三四岁充满想象力的时候,需要在故事中奔跑。想象力和肌肉一样,越锻炼越强劲。现在的小朋友认字越来越早了,所以可能到六七岁左右他就不需要听你讲故事了,就能自己阅读了。所以好好享受现在吧。”她笑道。

一些家长希望何婕能为自己的孩子推荐外文书籍,然而何婕认为如果孩子的成长不具备充分的外语环境,就不必过早接触外文阅读,除非孩子有志在外文专业上走下去。“我是坚持让孩子进行母语阅读的。母语阅读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是了解我们自己母语文化的途径。我鼓励自己的孩子先认认真真把中国文化弄明白了,再接触更多的外国文化。”

壹字读书会由静安区委宣传部、静安区文明办、学促办联合主办,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指导,融书房和静安区文化馆承办。活动以“识文字、知文化、感受文明”为理念,旨在在市民中传播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助力打响上海城市文化品牌,“只取一个字,直抵事物之本质”。
    责任编辑:石剑峰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