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址”日记|56岁老党员:第一次来,什么都想了解

澎湃新闻驻中共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陈逸欣
2018-05-22 16:29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5月22日,星期二,阴。

2018年5月22日10点左右,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门口,参观者排起长队。 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 陈逸欣 摄

10点左右,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门前就大排长队,队伍从兴业路上一大会址门口开始,排到了马当路口,长度将近80米。

“很早就想来了,一直没有机会。”来自湖南岳阳的余以海是参观的游客之一,他这次一人前往,参观脚步放得很慢。由于是第一次来一大会址纪念馆,余以海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对什么都好奇,都想了解。进馆后,他就询问了工作人员有没有讲解员,得知错过了上一场讲解后,他先自行参观,接着算好时间跟随讲解一起又参观了一遍。

在参观过程中,他时不时凑近橱窗去看展出的老照片,还拿手机拍下了这些珍贵的旧物,“感受很深刻,认识到了党的伟大,是中国共产党救了中国,让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余以海在一大会址纪念馆内留影。

余以海今年56岁,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这次是借着休病假的机会,来上海看看,他的儿子在上海成了家,现在在同济大学工作。

说起休病假,身材不算高大的他在两个月前曾亲手抓捕了一名抢劫犯。余以海回忆,那天晚上正在桥上散步,突然听到桥上有人呼叫“有人抢包”,这时候一个人影从余以海身边跑过,他回头一看,一位上了年纪的阿姨在后面跑,指着黑影边追边喊,“我还没来记得细想,就往前拼命跑。”最后在路人帮助下,歹徒被制服。但在抓捕过程中,抢劫犯挣扎着将余以海摔倒,导致他肩膀脱臼,肱骨骨折。

受伤了,余以海觉得光荣,“见义勇为,是共产党的责任,是义务,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我还是会追。”余以海已经入党 20年了,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告诉记者,在参观一大会址的过程中,更直观地了解到共产主义先烈们曾奋不顾身地投身革命,拯救了中国无数百姓。应该学习这种崇高精神,把责任和奉献体现在日常点点滴滴的行动中。要像革命先烈那样,在身边群众需要的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不怕困难,以实际行动诠释一个好党员的定义。

余以海说,关于好党员的定义,也是在参观一大会址的过程中,慢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当时参加革命的年轻人,有的家里条件相对是不错的,有的还有留学背景,是因为什么他们才会不顾性命地投身革命呢?”余以海认为,那时候的革命先辈们是有思想觉悟、有信念的一批人,“他们都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并把爱国热情化为强国的巨大力量。”他认为,这点值得现在的年轻人学习,要有理想和信念,并为之奋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余以海在教授知识以外,还会注意培养孩子的爱国意识,“这是最基本的教育”。余以海说,人的思想品行要靠从小教育,长大以后才能建立正确的三观。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