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上海文化品牌|首部党章守护人张人亚诞辰120周年

澎湃新闻记者 臧鸣
2018-05-18 19:50
来源:澎湃新闻

2018年5月18日,“超级连接 相聚石库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在纪念馆序厅拉开帷幕。本文图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臧鸣 图

想了解首部党章守护者张人亚衣冠冢藏卷的始末吗?

走进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就可以知道这段传奇。5月18日下午,“超级连接 相聚石库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举行,申甬两地场馆合办的“首部党章守护人——张人亚诞辰120周年纪念展”揭幕,揭秘衣冠冢藏卷的始末,探寻首部党章守护者张人亚的传奇一生。

本次主题活动中,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通过馆际连接、网络连接和课堂连接的多元方式,实现馆与馆之间的互通,线上与线下的互联,展览与公众的互动,紧密契合本届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

在馆际连接板块,96年前,中共二大通过了首部《中国共产党章程》,如今这部《中国共产党章程》成为唯一存世的珍贵文献原件,而它的保存者即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张人亚。

1922年7月,中共二大结束后,中央领导机构将大会通过的章程和其他决议案铅印成册,分发给党内的有关人员学习贯彻。作为早期党员的张人亚自然也得到了一本。

1927年底,为确保党章等文件的安全,张人亚再三考虑,决定将包括首部党章在内的这些文件、书刊从上海秘密带到宁波乡下,托父亲代为保管。

老父亲接到这样一个任务后相当重视,一番深思熟虑后,他编了个“儿子在外亡故”的故事,向邻居们佯称:不肖子长期在外不归,又毫无音信,恐怕早已死了。接着,老人就在家乡为张人亚和他早逝的妻子修了一座合葬墓穴。

张人亚一侧是衣冠冢,放置的是空棺。老人把张人亚带回去的那一大包文件、书报用油纸裹好藏进空棺,埋在墓穴里。老人始终将这个秘密埋在心底,希望有朝一日儿子回来后“原物奉还”。

没曾想,实际上,张人亚已于1932年去世。直至新中国成立,老人也没有盼到儿子归来,想想自己年事已高,这批重要的东西不能再“秘藏”下去了,于是便揭开了“衣冠冢”之谜。而墓穴中的文件也最终由其家人上交给上海的有关部门,后又呈交中央档案馆予以保存。

2018年5月18日是张人亚诞辰120周年,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与宁波张人亚故居整合资源,开展馆际连接,引进“首部党章守护人——纪念张人亚诞辰120周年展览”,展览以党章守护人张人亚保存党内重要文件为切入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观众展示首部党章与首部党章守护人的故事,讲述张人亚平凡而传奇的一生和首部党章所承担的重要历史意义。

张人亚的家属代表张时华获赠纪念品——首部《党章》宣传品。

在网络连接板块,在“互联网+” 时代大背景下,纪念馆加强与公众的互动交流,二大纪念馆对微信公众号进行了功能提升并当日上线。新公众号集展览性、服务性和互动性为一体,设置“走进二大”、“展览资讯”、“参观互动”三大板块,全面展示新馆风貌和馆藏珍品,充分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

另外,“首部党章守护人——纪念张人亚诞辰120周年展览”线上展览在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同步推出,形成有效互动,真正实现永不落幕的展览和可随身携带的纪念馆。

在课堂连接板块,邀知名党史专家、文化名人走进石库门,在二大召开地生动讲述党史理论、城市文脉,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以多种形式,创新讲述,形成“一季一讲”系列讲座,打造无围墙的大师系列讲座与课堂。

讲堂设在二楼多功能厅。首讲的主题为“初心·传承——首部党章守护人与党章诞生地”。首讲分为座谈和授课两个环节,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建刚和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上海行政学院副院长曾峻担任首讲访谈嘉宾,从首部党章守护人与党章诞生地谈将开去,述说上海红色基因,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导苏智良担任首讲授课讲师,为听众带来《石库门弄堂里的红色印痕》,追寻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揭秘寻常里弄的名人轶事。

纪念馆同日开启纪念馆之夜,延长开放时间至夜间9时。今后,纪念馆将加强与公众的连接,完善基地功能建设,助推区域文化打造与传承,也助力建党百年和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