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特警在珠峰之巅歌唱祖国!攀登中磨砺职业匠心!

2018-05-18 15:06
上海

2018年5月16日7时37分,44岁的上海市公安局特警总队战训支队教官刘昊登顶珠穆朗玛峰。 

沐浴着金色阳光的珠穆朗玛峰顶,温度仍然低至零下30摄氏度。刘昊冒着危险,在10分钟时间内换穿特警制服、身披“上海公安”的红旗,还特意穿了一套绣着“不忘初心”的“熊猫装”,唱了一曲《歌唱祖国》——每一个在这“此生可能再也来不了”的地球之巅的举动,都寄托了刘昊的特殊愿景。 

昨天晚上22时许,刘昊回到海拔5200米左右的珠峰大本营。没有充电器,手机信号微弱,刘昊在零下30度的帐篷外跟记者进行微信连线。语音中不时传来各国语言的喊声和沉重的喘息音。 

“我是一个特警教官,负责攀岩、索降、急救这些带有极限性质的项目。”尽管接近晚上23时“实在太饿”的刘昊才终于吃上了一顿久违的炒饭,但他仍然难掩兴奋:“攀登珠峰是极限中的极限。作为一名特警教官,如果不真正体验一次攀爬世界最高峰的感觉,那是有遗憾的。” 

攀登过程多次遇雪崩落石 

今年4月7日,在单位支持下,刘昊自费前往西藏拉萨,准备完成自己准备了十几年的攀登珠穆朗玛峰计划。 

从西藏到日喀则,再到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随后登陆5800米的高地,再爬上6400米的营地——刘昊跟随国内最专业的登山训练机构一起挑战珠峰。在6400米这一道“坎”,一些经验丰富的登山爱好者也败下阵来。再往上走,刘昊用“一点点推”来形容这个过程:“让自己不断适应新的海拔高度”。超过7500米时,刘昊和同行者必须使用氧气:“这已经是正常人类的极限了。”看到近在咫尺撒满金色阳光的珠峰之巅时,刘昊和同行者必须手脚并用地攀上顶峰。 

历时将近45天,从训练到攀登,刘昊最终成功攻顶珠峰。 

攀登过程中曾遭遇那些危险?刘昊一时说不上来。身处珠峰,连呼吸都暗藏危险。 

“在这样的高海拔地区,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缺氧。”刘昊说,珠峰上的空气含氧量只有上海这样的低海拔城市的1/3甚至更低,并随着海拔升高逐渐稀薄,连走路都很困难。一开始刘昊晚上睡觉都很困难,将睡未睡时会被猛然憋醒——因为缺氧,呼吸自然变得急促:“适当使用氧气,并且让身体逐步适应这个环境。”电话那头,刘昊在海拔5200米处“现场演示”:简单运动之后,他的声音明显变得粗重,上气不接下气。 

雪峰之上,走路必须步步为营。皑皑白雪之下暗藏陷阱,许多沟壑裂缝被冰雪覆盖,一旦登山者踩空就会掉落,这几乎是致命的危险。而雪崩、落石这样令人闻之色变的危险,在刘昊看来已经“不算什么”:“几乎每天都会发生,而且随机发生。”曾经参加过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的刘昊有经验:必须时刻注意声音变化,一旦听到异响不能紧张,而是立即辨别方向,预判雪崩和落石的路径:“因为雪崩和落石不是按直线走的,而是根据受力在改变方向。” 

危机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在攀爬至7000米之上时,天上飘过厚重的云,原本还阳光灿烂的山峰在一分钟内刮起暴风雪,能见度瞬间下降至三四米:“眼前看到有人影走过,但根本看不清是谁,再远就完全看不到了。” 

伴随视线的陡然变化还有温度的急剧下降:“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人体失温。人体体温低五度就有死亡的威胁。”刘昊和同伴们必须为这些风险做好准备:“比如暴风雪来了,我们就立即加衣服。” 

零下二十度“拗”了三个造型 

翻看刘昊的朋友圈,停更了一年多之后终于上传了他登上珠峰之巅的一组照片。 

照片中,他“拗”了三个造型——

第一张是他身着特警制服的照片。事实上,特警的制服是不适合登顶珠峰时穿着,因为不够柔软,而且十分单薄,扛不住零下二十几度的低温。但刘昊执意如此:“我喜欢特警这一行,我要以特警的身份在珠峰上拍一张照片。” 

1994年,刘昊是当时上海第一人民警察学校首届特警学员。当时他有三个警种可以选——特警、交警、治安民警可以选。他问老师“特警是干什么的”,老师说特警可以打枪。于是他毫不犹豫选择特警:“我至今不后悔。我喜欢挑战极限,这份工作把我的兴趣融合在了一起。我不会只把它当成一份工作,不会想着只要做好朝九晚五就好了,我想要全情投入。” 

最让刘昊骄傲的是,自己的从警生涯中,几乎所有的重大任务都参加了——汶川地震救援、世博会安保……“能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我很骄傲。”

第二张照片里,特警制服外披上了印有“上海公安”字样的红色旗帜。“我穿上便装,只能代表我自己。但是我穿上了制服,举起了旗帜,我代表的就是上海公安这个群体。”刘昊说,如果穿着制服做一件好事,市民群众就会夸“上海公安做了一件好事”:“披上这面旗帜,我也想向我所有守护城市安全的同事们致敬。”

第三张照片走起了“萌”的路线——刘昊穿上了一件熊猫造型的连体衣,上面还刺绣有“不忘初心”的字样。穿着这身衣服,刘昊还在珠峰顶上唱了一首《歌唱祖国》。“在攀登珠峰的过程中,会遇到世界各国的人,大家都穿戴着差不多的装备。”刘昊说,自己穿着这身“熊猫装”,就是要让攀登珠峰的人们都知道自己是个中国人,让他们看到:“又有一个中国人成功登顶了!” 

“我要让大家看到,我的‘中国梦’又实现了一个。”刘昊说,衣服上的“不忘初心”,就是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为何要来登顶珠峰。 

说刘昊这几张照片是“拗”的,一点不夸张。刘昊传给记者一段距离珠峰顶约50米时拍摄的视频:他身着厚重的黄色保暖服装,戴着氧气面罩,手脚并用地在雪峰上缓慢攀爬,视频中充斥着粗重的呼吸声——与山巅上容光焕发、笑容满面的他截然不同。 

事实上,山顶的环境并不适合刘昊那样拍照——零下二十几度的气温,地表最稀薄的氧气,刘昊竟然迫不及待地摘下氧气面罩、更换装束,整个过程持续约10分钟:“我在给你的视频里已经在调整状态,就是想让自己以最佳面貌出现在珠穆朗玛峰顶上。也许我此生都不能再到这里来了,所以我要把最想表达的情义留在这里。” 

刘昊的“珠峰梦”,最早萌芽于2007年。当时热心公益的他报名参加珠峰环保大行动,但最终落选。当时他就暗下决心,要把攀登珠峰作为自己的目标。 

“攀登珠峰是我的一个梦想,但绝对不是终点。”刘昊说,完成这个愿望,就像“地铁乘到威宁路站,下一站就是娄山关路站”那样:“我挑战了地球一个极点,想挑战另一个极点南极,我还想要当维和警察……人生总要有目标,才会有动力。” 

攀登中感受“极致”的职业“匠心” 

攀登珠峰的过程中,时常要在恶劣环境中攀爬裸露的岩壁——一个近乎数百米的垂直悬崖,一失手就会掉下来。 

这时,刘昊会幻想自己是在徒手攀爬上海中心这样的高楼外墙。上海是全世界高楼最密集的特大型城市之一,刘昊日常负责的正是攀岩、索降、急救等与高楼相关的项目:“不是所有的建筑都有楼梯适合上去,就需要类似攀岩爬山那要寻找固定点攀爬和索降。山的高度远大于高楼,如果几千米的高峰都不怕,那么高楼就不会让人觉得恐惧。” 

这些项目“最极限的体验”,正是攀登珠峰。“在攀登珠峰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状况甚至是极致的状况,如果能把这些状况和应急处置办法带回特警训练场上,能提升解决办法的能力,创新改良技术工具。” 

“特警是一个特殊警种,需要面对很多特别情况。”刘昊说,自己曾参加过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工作,如果能事先对地理特征、救援方法有所准备,将进一步提升工作效果。“比如今后我们有工作涉及到高海拔地区,如何让特警适应高海拔环境,需要提前搜集一些资料,并且根据高海拔缺氧环境改良和设计战术。” 

“站在不同高度的地方,体验是完全不同的,使用的技战方法也不同。”上海市公安局特警总队战训支队政委马俊峰与刘昊是同事,深知刘昊对“体验”的重视:“刘昊会带着大家实地去一幢高楼,然后把索降绳结打开,让大家感受5层楼和20层楼的差别——这样再讲解不同的技术要领、安全点设置、绳结摆放等,大家就能很深刻直观地理解。” 

这样的“体验”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有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刘昊为攀登珠峰,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我先在中国登山协会参加高山技能培训,首先是攀登新疆博格达峰的4613米,检验高海拔适应能力;逐步上升到新疆慕士塔格峰的7509米,终极目标就是珠穆朗玛峰的8848米。” 

为什么一定是珠穆朗玛峰?马俊峰曾经与刘昊讨论过这个问题:“我说他7、8000米的山峰爬了好几座,都拿到‘健将级运动员’证书了,为什么一定要再完成珠穆朗玛峰那几百米?” 

刘昊说“不一样”。“攀登山峰到最后几百米,难度是几何级增加的。既然走到这一步,为什么不把珠峰作为人生的一个目标,完成最后也是最难的一部分?” 

在他眼中,极致方能称“匠心”。

稿件来源:上观新闻

值班编辑:俞澜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