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非洲友人的半世纪中国缘:曾为中国重返联合国而“舞”

澎湃新闻记者 李怡清
2018-05-16 21:27
来源:澎湃新闻

坦桑利亚前总理、坦中友协主席萨利姆·艾哈迈德·萨利姆(Salim Ahmed Salim)  新华网 资料图

“我前后到过中国20次,每次来,我都能发现新的变化。过去我住在三里屯,去天安门广场的路上身边穿梭的是成百上千的自行车。现在情况当然大不一样了。”

回忆起上世纪60年代在中国短暂居住的时光,76岁的萨利姆眼中的图景依然清晰。21岁首次到访中国、27岁出任驻华大使、29岁为中国重返联合国而“起舞”……萨利姆见证着中国55年来的巨变,同时,与中国的结缘也塑造着他在国际舞台的外交生涯。

近日,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邀请,坦桑利亚前总理、坦中友协主席萨利姆·艾哈迈德·萨利姆(Salim Ahmed Salim)再度到访北京、上海两地,萨利姆与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会谈,并出席第三届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论坛发表开幕演讲。

其间,在结束了中共一大会址的参访行程后,萨利姆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的独家专访,回溯其与中国的点滴往事,评述当下中坦、中非关系。

“五十多年来,我非常高兴看到这个国家的发展,中国人给我一种信任的感觉。在中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重要力量的过程中,中国人民的身上从未失去谦逊、仁爱和质朴的美好品质。这一点非常触动我。”萨利姆总结道。

初赴中国:经常能与周恩来总理私密交谈

1942年出生于坦桑尼亚桑给巴尔一个多民族家庭的萨利姆,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在国际外交舞台崭露头角。

1961年至1962年,萨利姆担任桑给巴尔驻古巴哈瓦那办事处代理首席代表,1964年至1970年间相继出任了坦桑尼亚驻埃及、印度、中国大使。

在此期间的1963年是萨利姆早期生涯中短暂的未驻外时光,他担任桑给巴尔日报主编、全桑给巴尔记者组织秘书长。也正是在这一年,作为桑给巴尔记者团成员,萨利姆首次抵达了中国。

“当时我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了关于中国的介绍,那非常吸引我,让我能够从不同立场角度来观察中国。”

萨利姆犹记得,这个东方大国当时还面临着种种困难。但中国社会面对当时所面临的挑战而体现出的团结和凝聚力,以及中国所拥有的潜力给年仅21岁的萨利姆留下了深刻印象。

“考虑到中国的资源、人口等种种因素,当时的我非常确信中国将成为世界舞台的重要力量。当然,如果你当时问我能否想象到中国可以发展成今天的模样,我的期待会更谨慎一些。”萨利姆坦言。

在首次到访中国仅6年之后,年仅27岁的萨利姆受命出任坦桑尼亚驻中国大使。

“我是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9年)那段时间来中国赴任的。”萨利姆介绍,在短短9个月的任期内,他曾短暂地与中国领导人毛泽东见过面,更多时候则是与周恩来总理打交道。

“他(周恩来总理)非常切实,给予了我很多帮助,总是让人感觉他‘在那里’。他还亲自出席过几次坦桑尼亚大使馆举办的招待会。”

对于这位比自己年长44岁的中国总理,萨利姆在近半个世纪后,还留有非常亲切的回忆。

“我经常能见到周恩来总理,有时去他的办公室,有时他来我们大使馆。我们的交谈非常热切,并且私密。没有人在场记录我们发生了什么、讨论了什么,这些谈话不会被见诸报端。当然我也不会去跟别人透露。”萨利姆提到,当时有某个国家的驻华大使来打听,他与周恩来总理的探讨是否包括中国与苏联关系的话题,他机智回应称“我们有太多可以讨论的话题,为什么要去谈中苏关系呢?”

类似的“有趣时刻”丰富了萨利姆在北京短暂的9个月时光。1970年初,因时任坦桑尼亚驻联合国大使突然去世,萨利姆受时任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之命赶赴纽约接任驻联合国大使。

但是很快,身在万里之外的萨利姆再度与中国产生了密切关联。

在联合国:“辟谣”到主席台跳舞的报道

知道萨利姆的中国人,大多不会对这样一个故事感到陌生——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上,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的第2758号决议进行表决,并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计票结束的语音刚落,一名来自坦桑尼亚的代表情不自禁欢庆起来。这名代表正是从北京到纽约赴任的萨利姆。

“有媒体报道说我在联大主席台上跳起了非洲舞,那是不可能的,我没办法从代表团的位置上跑下来,再跳到主席台上。不过当时我的确是非常高兴,在位置上跳了起来双手挥舞。”萨利姆用手机比划着当时的场景向记者解释道,经过无数的商洽与沟通,中国最终重返联合国,“我感到非常欣喜。当然,人们对高兴的表达方式不一样,有的人哭了,有的人笑了。”

在这项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发起的提案被正式通过之前,联合国大会上涉及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决议曾一次又一次被否决。

“如果一个超过10亿人口的国家在联合国没有代表,那讨论联合国的普适性就成了一个笑话。中国的加入,对中国和联合国双方都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正义的体现。在此之后,国际上的孤立主义政策、中国和联合国自身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萨利姆说,甚至有许多美国人也写信给他,表达对“错误被纠正”感到满意。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正义感”,萨利姆在联合国的非洲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中有很高的“人气”。在联合国的10年间,萨利姆还承担了联合国24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主席(1972-1980)、联合国安理会南罗德西亚制裁委员会主席(1975)等职,以及联合国大会第三十四届会议(1979)、第六届紧急特别会议(1980)、第七届紧急特别会议(1980)、第十一届特别会议(1980)主席。

1981年,卸任坦桑尼亚驻联合国大使的萨利姆参选联合国秘书长,他的对手是寻求连任的奥地利人库尔特·瓦尔德海姆。萨利姆受到了非洲统一组织(OAU)和不结盟运动国家的大力支持。然而当时的美国里根政府则将他视为激进的反美分子,苏联也因其亲华立场而反对。

从当年的10月27日至11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共进行了16轮提名投票,中国为支持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萨利姆,对同样关系友好的瓦尔德海姆连续16次使用了否决权。但萨利姆也因另一常任理事国的一票否决权而无法当选。

患难之情:中国推迟建自己的铁路帮助非洲

竞选联合国秘书长失利的萨利姆回到坦桑尼亚政坛,先后担任外交部长、政府总理等职。在1989年至2001年间,萨利姆三次连任非洲统一组织(如今非洲联盟的前身)秘书长,卸任后作为非盟达尔富尔冲突特使继续斡旋地区问题。

2014年,已72岁的萨利姆当选坦桑尼亚-中国友好协会会长,为中坦、中非友谊发挥余热。

“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确保中坦多年来持久稳固的友谊将持续下去。同时,两国人民需要了解两国的历史,了解(坦赞铁路)这个特殊工程的历史。”萨利姆指出。

1964年非洲内陆国家赞比亚独立时,英国殖民统治下的罗德西亚(Rhodesia)切断了南线通道,阻断了赞比亚的交通要道和向海外运输铜矿的经济命脉。

“我们无法自由移动,需要穿越‘敌方领土’。”萨利姆称,因此,坦赞铁路不仅对于坦桑尼亚、赞比亚,对于许多非洲国家而言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它提供了一条通向外界的道路,一条支持我们解放斗争的道路”。

彼时,坦赞两国首先寻求了西方国家和世界银行的帮助,但都遭拒绝。“当时中国也确实面临许多经济上、政治上的困难,但许许多多中国人却为这个项目而努力付出,中国推迟了自己的(铁路)项目,但没有放弃曾许下的承诺,这是一段非常令人心碎(heart-breaking)的历史。”

“坦赞铁路是中坦友谊的重要象征和中坦合作的重要成果。”2013年3月,中国新一任最高领导人习近平首次出访前往俄罗斯、非洲四国,“全天候朋友”坦桑尼亚是此行非洲部分的第一站。

而在坦赞铁路建造完成四十余年后的今天,不仅是中坦双边,中国与整个非洲大陆的经贸合作频繁度和成熟度都已今非昔比。在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致辞中,习近平提议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为此做强和夯实“五大支柱”、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并承诺中方将提供总额6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然而,中国与非洲日益密切的合作也引发了西方部分媒体对所谓“中国资源掠夺论”、“新殖民主义”等话题的炒作。

“那些说中非‘新殖民主义’的人,对真正的‘新殖民主义’毫无所知。中国一贯支持非洲国家,我们的关系是基于相互尊重的五项基本原则,并不存在这些问题。”萨利姆进而补充说,“当然,任何关系都不会是完全完美的。我们需要做的是,确保我们为人民提供了支持,让民众明确知晓这是一条怎样的道路。”

在萨利姆看来,许多年轻人对那些发生在他们尚未出生前的历史并不知晓,甚至对当下的关系产生了疑惑。“这也是坦中友协的任务之一,我们希望所有中国人和坦桑尼亚人都能明白,中坦关系的本质是什么,它如何产生、正处于什么位置、又将走向何方。”

回顾半个多世纪的外交官生涯,从1960年代初登国际舞台、1970年代在联合国仗义执言、1980年代回归坦桑尼亚政坛出任总理、1990年代在非洲统一组织为聚力协作的非洲贡献能量,萨利姆说,他最大的遗憾是,如今的非洲大陆上,如苏丹、索马里等地区,依然存在着大量冲突。

“非洲是一个正在上升的大陆,自然资源丰富、人民渴求发展,非洲也是一个年轻的大陆,我们的劳动力有着巨大的潜力,庞大的年轻一代富有想法,可以为我们的社会带来改变。重要的是,与非洲的兄弟们要从非洲这个整体来考虑,而不是从某一个国家考虑,我们要与腐败、内战、冲突作斗争,非洲大陆将具有不可思议的能量。”

这位2014年被非洲联盟授予“非洲之子”荣誉的老人相信,属于这片大陆的“非洲世纪”正在到来,而他也将为此继续奋斗。

    责任编辑:茹存峰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