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61个地方政府被约谈,环境治理问题还需“硬标准”

2018-05-16 13:15
山东

本文原标题:《4年61个地方政府被约谈!解决环境治理问题,还需“硬标准”!(央视财经)》

5 月11日,生态环境部集中约谈了广州等7市政府,要求加强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建设,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行为。这也是自2014年有环保约谈以来,阵仗最大,集中约谈城市较多的一次。据统计,自2014年以来,已经有61个地方政府被“约”。

《央视财经评论》主持人周运:除了约谈以外,怎么来加强这个综合行政管理这样的效果? 

环保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体现

在《央视财经评论》的演播室里,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喆表示:环境问题,在国家发展当中已经上升到一个比较高的地位了,这也是大家思路的一个转变。那所以对于这个环境治理能力,也必须有一个思路的转变,实际上我觉得环境治理能力也是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或者转变的体现。

第一, 要有一个法律作为一个强有力的保障。约谈,现在之所以比过去要好的原因,从督企到督政,过去你这个地方官员的职务,就是诫勉也好或者说免职也好,跟环保问题没有多大关系,环保不达标,不会对你的仕途造成影响。那么现在实际上约谈就等于说把这个东西开始挂钩了,但是这个挂钩目前来说,应该说它还是一个软挂钩。事实上,如果说我们这个治理能力就要看到说如果你真的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恐怕后面就要有法律措施使它硬挂钩。

第二,就是要有大众的舆论监督使得它整个变得更加的透明。整个程序要公开公平公正,这个在所有的治理能力当中都最重要。在环保里面,其实表现的特别的明显。另外其实在顶层设计上,我们其实也做了一些动作的,包括我们的党政同责这样的考核的机制,还有像包括海南省全岛都取消了GDP的这种考核以后。

现在要终生追责,我认为法律的细则要细化,也就是说比如说到什么程度要追什么样的责、有什么样的处罚?我认为现在咱们这次在这个环保当中,实际上出现了两个背面,一个就是可能处责不力。另外,因为细则不够清晰,实际上也出现了处责过当,比方说其实你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罚,有一些达标的也一刀切了,其实是不好的。

解决环保问题要从源头抓起

在《央视财经评论》的演播室里,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 李楯表示:污染治理本身是一种末端治理,我们要在治理污染、抵制污染的同时逐步转向源头治理,为什么我们不能容忍污染?因为它伤害了国民的健康。第一,我们要做的是制止污染。第二,要转向源头。新的企业、新的项目能不能从开始的时候就是符合环境生态要求的?那么要做到这一点呢,要有两项,一个要有广泛的公众参与、要有司法保障。当然还有其它党政方面的合作,包括政府、公众和企业的合作。另一方面呢,也要有一些整体改革的制度保障,有了这些制度保障,我们才不会担心为了制止污染而影响或者带来其它社会问题,带来其它的社会不稳定。第一,出了问题要谈,要处理。第二,我们要更注意从源头从禁止,从制度建设上去着手。

要约谈 更要约束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喆:要约谈,更要约束。环境治理,环保治理能力,实际上最重要的落点是在治理能力上。治理能力我觉得有三个机制非常重要,第一个就是反馈机制,就是你至少要知道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要引进舆论和大众的建筑。第二是评价机制。要有一些量化的细则,告诉大家说怎么是对的,对到什么程度,错到什么程度。第三,就是奖惩机制,奖惩机制就决定了你是促进它发展,还是说参加它反向发展。那么这个呢,就需要你法律的保障来进行硬约束,约谈,其实里面就是多少包含了一点我刚才说的三个元素。但是,可能这个路还是比较长的,咱们知道美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包括日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他们也是在这个工业化发展过程当中出现了强污染,后来就幡然悔悟了。那中国,我觉得在这个必然的道路上出现了这个问题,未来就是一步一步的解决,但是一定要从这几个方面来提高治理能力,这个思路是关键。

来源:央视财经

编辑:孙鲁军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