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设计周③| 一直谈论未来,这个城市会不会失重

Ewbar
2018-05-17 17:49
来源:澎湃新闻

深圳设计周虽然已经结束,但对设计的讨论并没有落幕。在数字时代里,更多的设计是从“未来”开始。本届设计周有多达十余个外围展参与联动,其中“创意大会”和“未来城市艺术节”都聚焦在未来的城市变化上,创意和技术构成新的风暴之眼,而谈论未来已成为一种社交方式。

谁为未来的创意买单?

MINDPARK创意大会开始那天是星期五,1300个座位的大会现场,上座率在80%左右,定价在每日均价1000元的门票,在开票两周后已售罄。MINDPARK今年才正式举办第二届,但它被谈论的热情早已远超它所指向的命题。

MINDPARK展场外排队的人群。Ewbar 图

除了那些受邀而来的嘉宾外,大家可能更关注的是,业内有谁会及时出现在会场里。在门票的问题上,MINDPARK认为,价格门槛一方面可以筛选出优质的观众,尊重及珍惜到场演讲嘉宾的创意成果;另一方面,连接商业项目、打造社交平台是MINDPARK有别于其他演讲大会的属性。即便票价高昂,其重申能让观众获得“物超所值”的体验。

作为深圳设计周的外围展之一,与主题展探讨“设计的可能”不一样,MINDPARK显然跟“设计与商业”有着更为直接的连接,激活、制造、可蔓延的街头文化,一切立足于市场化的文化消费研究。

MINDPARK大会现场。Ewbar 图

这一届的MINDPARK以“未来城市”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全球的18组顶尖创意人开展论坛演讲,并推出大师班和创意公园的展览项目。在展览现场,类似倉嶌隆広的“Poemotion”作品、LxU工作室的拼贴画板等互动项目因其趣味性,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在每天的限定时间内,有二三十人排队等待瑞士艺术家Tobias Gutmann的极简主义肖像创作。“未来”是一个极其热闹的词语,尤其在不断朝向明天的深圳,意味着一条充满想象的进步之路。

Daan Roosegaarde来自荷兰鹿特丹,他发明的“雾霾戒指”意在指出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机制。在MINDPARK大会的演讲中,Daan提到清洁能源、清洁水源、清洁空气将构成未来城市的核心价值。实际上,来自深圳本土的行为艺术家“坚果兄弟”也曾在北京用100天收集的雾霾制成了一块标准砖。

“它有的时候不只是钱的问题,钱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我希望各位不要一直把重点放在金钱上,我们要看到技术无处不在。在中国,有阿里巴巴、腾讯,它们都在蓬勃发展。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探索人类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技术。我们会知道内心深处真正渴求什么,我们相信只要有了技术其他的都会一呼百应、应有尽有,这个平台也会帮助我们进行更多的实验。” Daan 在演讲中解释到。

除了环境问题,“未来城市”也关注不断变化中的城市居住空间和文化消费体验,怎样设计兼顾环保与创意的生活空间,向设计师发出人类未来居住地的提问。

在深圳谈论高密度城市的问题,城中村是最好的样本。而在这次的创意大会里,嘉宾除了分享自有经验外,并没有更多关于深圳空间的实质指向;已参与到深圳项目之中的嘉宾,也仅仅围绕单一具体的商业空间这一出发点。从现在看来,深圳的未来更像是被割据成了一系列精彩万分的藏宝盒子。

创意如何通过分享与传播到达未来,寻找每一个灵感背后的商业价值是否就是唯一的路径与终端?MINDPARK创意大会承认,方法论有很多,但如何将全球的顶尖创意挪用到中国市场当中,需要一个对接的桥梁。

MINDPARK展览现场。Ewbar 图

除了邀请嘉宾讲演,MINDPARK还设立互动展览、引入多个品牌合作,并组织线上线下的交流平台。在线上小程序里设置了图文直播,观众可登录进入“广场”内即时对演讲者提问,同时自己的头像、职业等信息等也会被其他人看到。

MINDPARK品牌负责人介绍,这样的设置其实就是一个扁平的社交平台,创意人、企业主、合作方,都能在里面“各取所需”,寻找潜在的伙伴。以复合形态出现的MINDPARK始终强调自己的社交属性,承诺能为参与者有效链接到商业与创意的运作中。

在这一点上,将大会设置在中洲集团控股的创意公园空间内,被MINDPARK品牌负责人认为是最好的成果与案例。对运营者而言,地产方提供的空间与规模,能够影响创意大会的实验和尝试,甚至创意大会本身也像一个正在孵化的项目。在MINDPARK制定的长期计划里,一个议题会持续三年去讨论和发酵,以保证有更多机会在这个城市里落地。

在我随机访问的观众里,真正体验到这些创意“社交”功能的人并不多,但遇见熟人的几率很大,更多的交流在于圈内的互通有无。

与大会演讲不同,“大师班”的设置更倾向企业定制属性,只接受15-30人的小班课堂,寻找与筛选有潜力的企业合作,讨论的也是进行和开发中的项目。甚至在第二天的嘉宾演讲之后,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专家级创意总监王彦铠突然现身会场,以发布“彩蛋”的形式,号召大家扫码参与“城市文化实验室”。在腾讯为深圳设定的城市形象中,从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定位出发,“高科技体验+现代文化”仍是未来的趋势。

快速、敏感、实效与时效并存,总能催化商品价值的最大化,这是这个城市最具诱惑力的地方。一旦发声,深圳速度反应很快,不需要等待、沉淀,已经有不断涌动的反馈。

新媒体的未来焦虑

与此同时,未来城市艺术节也在设计周期间开幕。包含装置、影像、声音、剧场等艺术形式的12组作品,“Remix Garden混合园林”在深圳湾大街展出。现场展出的“引力塔”和“透明光影气球”等艺术装置均成为吸引路人驻足围观的新街景。

未来城市艺术节海报。未来城市艺术节 图

站在2018年来看,“新媒体”这个词早已不“新”了,其前沿科技的属性曾被“公众号”这类新媒体平台掩盖。到底是内容还是技术,还是这个时代的城市情绪?新媒体在激进中,渗透与支配了大部分人的讯息与思维。在这场期待和怀想的双重运动中,以创意科技为代表的深圳也经历了从“制造业”到“智造业”的转型,将抽象的科技—艺术关系引入日常生活,是否就是打开未来的一种方式?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新媒体艺术于欧洲萌芽,并得到了快速发展。奥地利电子媒体艺术节、德国柏林转译媒体艺术节、欧洲新媒体艺术节均有超过25年的历史;亚洲区域内,日本文化厅的新媒体艺术祭、香港国际微波新媒体艺术节也有超过17年的历史。

2013年,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内举办了“Design Can Change——国际新媒体艺术展”,以“设计改变体验”和“设计改变思想”两大主题引入国际化的交互作品。2014年,首届深圳新媒体艺术节的宣言对“什么是新媒体艺术”进行普及,并宣称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个以“新媒体艺术”为主题的城市节庆。相继涌现的跨媒体艺术节、新媒体动画展、新媒体灯光节等,不断刷新着“科技与设计”的城市话题。

大部分新媒体艺术节都由地产主办方支持赞助,以免费展览形式对公众开放。

2017年teamLab“舞动艺术展&未来游乐园”的出现与热捧,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深圳大众客群对新媒体的消费力。在长达五个月的展期中,均价200元一张的门票持续热卖。新媒体的娱乐性被发掘出来,刷屏式的展场自拍引向了另一维度的网红消费。

2017年teamLab“舞动艺术展&未来游乐园”展览现场。深圳文艺指数 图

因临近港澳地区的地缘优势,香港、澳门各类艺术节及展会对深圳的城市艺术文化观念有着深刻影响。对深圳的文化观众而言,去香港看展能弥补深圳重量级艺文活动的缺失,无论是每年的重头戏——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还是小众的香港国际微波新媒体艺术节。而近年来,国际化的城市节事、地标级的建筑景观与旗舰式的商业空间在深圳不断落地,文化影响力也在持续上升,在今天,能不断看到的是来深观展的香港观众。

SKYLAND赛格异城未来科技馆。赛格壹城SKYLAND 图

即将开幕的赛格壹城SKYLAND未来科技馆占地约2000平米,以“科技互动体验”和“创新科普教育”为两大核心内容,主打儿童益智、亲子教育类的新媒体互动课堂。新媒体艺术的消费被赋予更多的功能和意义,并成为各类地产商圈和空间的一种充满“智性”的投入。

不管是中洲的“未来城市实验室”,还是万科云城的“柴火造物中心”,这些以机构和商业组织形式出现的新媒体团队,在深圳获得了来自政府和资本的丰富投入。公开资料显示,在2015年1月李克强总理造访前,深圳只有4家创客空间。而一年之后,深圳创客空间已超过200间,甚至拥有了“创客之都”的称号,鼓吹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依托着强大的制造业生态系统,创客文化似乎是最能承载创造力与市场应用的新媒体社区,但同样也面临风口过后行业热情的消退。

柴火创客空间。柴火创客空间 图

而最近正式公布的2019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的主题方向,已确定为“城市空间+科技创新”,从未来生活空间、未来生产空间、未来生态空间等角度进行策展讨论。新的基础设施、新的建筑材料、新的构造方式、新的设计手段,它们如何被创造出来,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城市?

被置放于各类名号前的“未来”恰似一种科学的配方,新媒体掌管深圳时下设计的潮流与趋势。速度和密度是紧密相连的,到底是宜人宜居的城市属于未来,还是日新月异的系统能交换出超级都会,我们可能只有在未来才会知道。

    责任编辑:沈健文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