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来源:早报记者于震区发回的现场报道
1/13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地震波及北京、上海等十几个省市,全国大部有震感。这是次日的东方早报头版。

2/13

2008年5月13日,首批救援部队空降汶川,全力投入地震救灾。

3/13

2008年5月14日,汶川八镇夷为平地,早报记者深入震区,发回现场报道。

4/13

2008年5月15日,大地震遇难者人数持续上升,救援行动加速加力。

5/13

2008年5月16日,地震发生100小时后,不断出现生还者,给黄金72小时后的救援带来了希望和动力。

6/13

2008年5月17日,青竹江水位持续上涨,威胁震区,北川县城进行大撤离。

7/13

2008年5月19日,全国哀悼日,14时28分,举国默哀三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8/13

2008年5月21日,早报开始为汶川大地震中遇难同胞撰写讣闻。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尊严上路。

9/13

2008年5月22日,中央开始在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之外,谋划灾后重建工作。

10/13

2008年5月25日,青川发生6.4级强余震。

11/13

2008年5月26日,由于道路被毁,重型机械无法开至唐家山堰塞湖坝顶,米-26军用直升机吊运挖掘机空投、多架次米-17军用直升机将人员和物资运抵坝顶,打通了空中抢险通道。

12/13

东方早报和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共同发起“温暖的拥抱”行动,呼吁热心市民一起来实现灾区孩子的儿童节心愿。

13/13

2008年5月30日,唐家山分洪撤离20万人。

1/29

5月12日下午,大地震发生后再次发生余震527次,其中最大余震为6级。

2/29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们都傻了。”—— 一所被掩埋学校的幸存者记忆

3/29

地震发生后,成都军区立即启动抢险救灾应急指挥机制,第一时间出动6100余名官兵和4架直升机赶赴灾区。

4/29

专家分析,这次汶川地震是我国大陆内部地震,属于浅源地震,其破坏力度较大。

5/29

地震发生后,震中6万群众失去联系。武警某师200名先遣队官兵抵达汶川县城。

6/29

地震重灾区之一北川县几成孤岛,老县城80%、新县城60%以上建筑垮塌,下辖十余乡镇无人活着跑出报信。

7/29

汶川地震发生时,四川绵竹震感强烈,受灾严重,全城一片漆黑,市民缺水缺粮。

8/29

汶川县城的房屋倒塌三分之一,其余房屋严重受损,周边位于高山上的村寨基本夷为平地,映秀镇几乎没有完整建筑。

9/29

截至5月14日,绵阳市仍有四个受灾乡镇因道路被阻断成为“孤镇”,人员伤亡情况不清楚。四个“孤镇”属于北川、平武、安县三个重灾区,两万多人与外界联系完全中断。

10/29

5月14日,由于大面积山体滑坡造成河道堵塞,青川县红光乡境内形成堰塞湖,周边百姓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11/29

汶川“生命通道”已经打通,更多救援力量正在投入,虽然已过“72小时”救援黄金时期,但救援行动依然在加紧进行中。

12/29

5月14日,由于道路阻隔,汶川县城的具体灾情依旧不明,近千名有亲友在汶川的民众冒险徒步前往汶川县城。

13/29

距离汶川大地震发生已经过去4天,随着灾区普遍缺水缺粮,再加上余震不断,水库濒临崩溃,对灾区的救援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14/29

被埋100个小时后,10岁的羌族女孩获救,在创造一个生命奇迹的同时,给救援官兵看到了找到更多生还者的希望。

15/29

截至16日傍晚,地震发生100小时后,奋战在汶川灾区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已突破10万人。人民子弟兵抗击地震、与死神争夺人民生命的战斗一刻也没有停止。

16/29

每半分钟就有一架飞机向我们飞来,早报记者随军机从成都运救援物资赴灾区。

17/29

地震灾区形成13个堰塞湖危及下游,5000官兵在青川关庄镇严防决堤。

18/29

5月17日,5.12地震进入第6天,地震重灾区北川的道路打通第2天,早报记者亲历北川救援现场紧急撤离。

19/29

从5月14日17时步行前往映秀镇到5月17日晚,救援队员终于真正吃到了第一顿饭。

20/29

被困129小时后,为救妻子而深陷废墟的张小平获救。14个小时的揪心大营救,背后是救援官兵不放弃任何一个国民的信念和决心。

21/29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发布公告,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

22/29

中国地震局修订汶川地震震级为8.0,此次地震破坏特别严重地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

23/29

北川老师博客更新:我还在,孩子们也在。

24/29

5月19日,14时28分,正在宝成铁路109隧道日夜奋战的抢险人员为汶川大地震遇难者默哀三分钟。5月12日14时28分,由陕西宝鸡开往四川成都的21043次货车在行进到宝成线109号隧道时,因地震造成的山体滑坡引起油罐起火,导致西北通往灾区的重要通道陷入瘫痪。

25/29

5月25日,由于道路被毁,1800名突击队员携炸药徒步赶赴唐家山堰塞湖,准备炸出导流明渠,排除堰塞湖险情。

26/29

2008年5月26日,由于道路被毁,重型机械无法开至唐家山堰塞湖坝顶进行作业,米-26军用直升机悬吊运送挖掘机空投至唐家山堰塞湖坝顶,多架次米-17军用直升机陆续将人员和物资运抵坝顶,标志着唐家山堰塞湖空中抢险通道打通。

27/29

唐家山堰塞湖预计6月1日至3日泄洪。泄流湖主体工程基本完成,6月1日12时前,除个别观测点人员外全部撤离。

28/29

6月2日,搜救失事的米-171运输直升机的人员增至一万人。5月31日下午,成都军区抗震救灾部队一架米-171运输直升机在执行任务返回的途中,在汶川县映秀附近突遭低云大雾和强气流,于14时56分失事。

29/29

2008年6月6日,地震发生至今26天,奋战一线的早报记者用他们在灾区的所见所闻总结了七个关键词:风险、责任、自救、坚持、孩子、志愿者、寻亲。

1/16

5.12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2/16

地震发生后,救援官兵一刻不停地赶往震中灾区进行救援。

3/16

地震发生后,救援官兵一刻不停地赶往震中灾区进行救援。

4/16

废墟之上,幸存者悲欣交集。

5/16

汶川大地震震动全国人民的心,举国上下为之哀痛。全国人民纷纷捐款出力,献出爱心。

6/16

虽然次生灾害依然严重威胁着震区,但这并没有阻挡住解放军深入震中救援的脚步。

7/16

2008年5月12日,彭州市白鹿镇,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书院被地震摧毁。

8/16

2008年5月19日,平武县的群众在废墟上为遇难同胞默哀。

9/16

在余震声中,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县的地震幸存者、救援人员和全国各地志愿者为地震遇难者敬献树枝、青草和野花扎成的花圈,表达他们对逝者的哀思。

10/16

废墟上的三军默哀:人民有难,怎能不全力以赴

11/16

“在特大地震灾害面前,中国人民表现得很团结、很勇敢。中国人民同长城一样伟大!”

12/16

救援官兵不分昼夜地展开营救,诠释了何为“每个生命都是国宝”。

13/16

2008年5月15日,在绵竹地震临时救治所内的幸存者肖像。

14/16

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们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者默哀3分钟。默哀结束后,广场上的人群自发高喊:“汶川挺住,中国加油。”

15/16

灾区安置点里孩子们的笑容:他们承载了灾区的希望、川北大地的新生。

16/16

“为了灾区的孩子”大型义拍募集善款130万元,早报记者10张灾区现场图片募集善款248500元。

1/19

关于民意:100位灾民的心愿

2/19

西南大学教授蓝勇谈重庆移民经验:“灾后重建应适当考虑移民外迁”

3/19

四川2200年的地震史

4/19

关于政府: 四川官员在抗震救灾面前的血泪表现,值得称赞,有人称其是基层政权建设巩固的表现。

5/19

关于政策:这不是运动,不再需要口号,这关乎民生。

6/19

四川税源调查紧密进行,灾后重建宜推增值税转型。

7/19

建设银行四川分行副行长杨丰来:“灾民的房贷规模没有限制”

8/19

关于法令: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制定重建规范。

9/19

新挑战:潜在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10/19

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事处:“今年以工代赈促生产必要性不大”

11/19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办事处:“归属感是儿童心理重建成功的标志”

12/19

唐山建议书:这是给四川的建议书,也是给每个人的生命之书。

13/19

生于废墟:全球重建启示录
有完全抛弃旧城的考文垂模式,也有在废墟中自我克隆的德累斯顿经验。

14/19

考文垂模式:完全抛弃旧城的成本与代价

15/19

德累斯顿:在炸弹废墟中自我克隆

16/19

交给时间:2008-2015
四川省发改委公布八年重建计划

17/19

汶川:向往丽江一样重生

18/19

都江堰初步恢复农业灌溉

19/19

关于民意:愿死者记得我们
这不是只给死难者的纪念,也是给所有生者的报告。

1/5

2008年6月12日,东方早报特别推出5个版的深度报道《汶川一月》。

2/5

震后一个月,28位早报记者深入这哭泣的大地,见证了风雨中的悲怆,阳光下的坚强。

3/5

震后一个月,28位早报记者深入这哭泣的大地,见证了风雨中的悲怆,阳光下的坚强。

4/5

震后一个月,28位早报记者深入这哭泣的大地,见证了风雨中的悲怆,阳光下的坚强。

5/5

震后一个月,28位早报记者深入这哭泣的大地,见证了风雨中的悲怆,阳光下的坚强。

1/25

2009年5月12日,东方早报推出48版的大型特刊《汶川影像志》:一年前,东方早报在地震灾区留下八台相机,八位幸存者用它们拍摄灾区这一年。

2/25

震后一年来,八位幸存者镜头中的民间重生图。

3/25

北川县城废墟。拍摄者陈小军说:“我们在这里望乡,其实,我们望不见故乡,只望得见悲伤”。

4/25

忧伤属于过去。一年后,北川旧家前的葡萄藤绽放出新绿,陈小军和小姨子何英重组家庭,也孕育了新的生命。

5/25

失去孩子的父母。绵阳市永兴板房区的几千户幸存居民中,很多都和陈小军一样,在地震中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6/25

雨后的北川,蔷薇在废墟上怒放。而在汉旺的废墟上,一对80后恋人依靠水泥铺自立。

7/25

寻亲纸条。2008年10月30日,地震过去5个多月了,绵竹市汉旺镇广场断裂的墙壁上,仍然贴着许多寻亲的纸条。

8/25

我的父老乡亲。杜明英喜欢拍摄亲友对生死的坦然和乐观,在地震后“好好活着”的态度。

9/25

年轻妈妈的笑容。2008年10月4日,杜明英在往灾区送水泥的途中,看到一位年轻的妈妈坐在一堆废铁之中正给怀中的婴儿喂奶,那灿烂的笑容深深感染了她。

10/25

姐姐的婚礼。杜明英在震后拍摄姐姐杜明艳的婚礼时,最喜欢拍摄亲友闹新房的喜悦和开心。

11/25

震不垮的羌舞。从2008年9月开始每天晚上,在北川擂鼓板房安置区中心广场上都会有数百人集合跳羌舞。

12/25

灾后重建。羌绣艺术在复兴,灾民心理也在重建。大山里走出来的儿子梁小龙在灾区做了一年的心理重建志愿者。

13/25

心理修复。梁小龙觉得震后灾民的心理需要像蛛网一样慢慢恢复。

14/25

相濡以沫。2008年10月7日,都江堰浦阳镇,震后的房屋内,幸存的张氏夫妇老两口在静静地吃晚饭。两位老人对视时眼中深深的关切,一举一动间的互相扶持打动了梁小龙。

15/25

猕猴桃丰收、灾民百家宴,以及重建的烦恼,灾区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被记录下来。

16/25

板房区婚礼。2008年12月28日,39岁的严开会和比她小两岁的新郎朱瑞祥,在汉旺板房区举行了婚礼,朱瑞祥7岁的儿子为新妈妈托起了婚纱。

17/25

废墟婚纱照走红。彭杰的废墟婚纱照刚推出时并不为灾区新人所接受,但很快就受到广泛欢迎。

18/25

板房里的快乐。在任家坪板房区,周继桃喜欢拍笑着的孩子、笑着的孕妇,“因为那代表着绝望之后的希望”。

19/25

北川羌寨重建。新建的猫儿石村,有了响亮的新名字——吉娜羌寨,家家户户都分到新房。

20/25

爱在废墟上重生。和诸多震后重组家庭的新人一样,魏光武和张学梅也是一对先悲后喜的恋人,在一起救灾中产生爱情。

21/25

差生不差。地震中,汉源县第二中学高三学生徐泽连续从废墟中救了3位伤者。地震后,他获得了免试上大学的机会,跨进了梦中才敢想一想的重点大学。

22/25

灾民的文体生活。在汉源的临时安置点,陆仁泽用相机记录了灾民们丰富多彩的文体生活。

23/25

家园和家人。陆仁泽喜欢拍摄普通人的家园和他们的家人,并帮他们拍摄全家福。

24/25

废墟边的篮球赛。2009年4月25日晚,汉源县的废墟边,地震后的第一次篮球联赛在灯光球场上拉开了战幕。

25/25

汶川一年,立此存照;逝者已矣,生者坚强。——东方早报《汶川影像志》

执行:史训锋 陈才 赵冠群
统筹:孙湛
编辑:薛晶 姚秋韵 陈建慧 陈飞燕
视频:顾一帆
动画:何伟
设计:赵丽颖
开发:蔺涛
澎湃新闻App二维码下载地址

长按二维码
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