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祁观︱美国空军的烦恼

祁昊天
2018-05-08 18:01
来源:澎湃新闻

近日,在陆战队米拉马航空站的讲话中,特朗普抛出了组建太空军的话题。此言一出,便愁坏了美国空军的部长和参谋长们,因为太空军所涉及政治、资金、技术等各方面问题,都是他们现在没法专心处理的。

对美国空军来说,当务之急是应对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美军在空中对其他国家的代差优势正在缩小;另一方面,美空军的战备水平也出现了滑坡。

消失中的代差优势

空中优势一直是美国对外用兵获取胜利的先决条件。但这种优势无论是在物理空间的制敌方式(如防区外打击),还是虚拟空间的行动自由(压倒性电磁和网络优势),都已被削弱。

较之南联盟、阿富汗、伊拉克,美国真正的“竞争对手”(特朗普语)拥有更优秀的体系对抗能力及综合国力支撑。这些对手正在大力发展和部署新主力机型并做出相应的编制和战法优化,加强高端不对称作战能力,如电磁战、网络战、无人系统、弹道与巡航导弹、一体化防空、反卫星等等。虽说美军处在这一代装备和战争模式的成熟期,其对手则刚入门不久,但是下一代空战到来之前代差迫近的窗口期是自冷战末便未出现过的。

以兰德公司中美空中实力对比的计算为例,过去20年在台海与南海两个潜在冲突区美国的空中优势都已发生了重大转变,至2017年台海已形成均势,而在南海美国也已不再享有“重大”优势。当然,考虑到兰德与空军的特殊关系,突出外部压力来为空军争取更多政治和资金支持也是可能的,且兰德使用的模型也只是一家之言。但是这一对比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反映了美国空中优势的逐渐丧失。

美空军的最新规划也体现了对优势削弱的忧虑。比如《2030年空中优势飞行规划》就提出要放弃传统的平台作战思路,转向“穿透型”制空,发展一种跨越多个作战域(空、天、电、网)的“能力簇”,应对广谱且不确定的威胁。而所谓“穿透”,就是通过渗透和突防打破对手的“反介入/区域拒止”布局。在一定程度上,空军的这一新规划与陆军主导并得到其他军种背书的“全域战”思路是相通的。

根据穿透型制空思路,主力打击平台(如F-22、B-21)只是未来“能力簇”中的一个节点,既要完成对敌防空和预警探测系统的毁伤要求(“踹门”),更要为“能力簇”中的其他打击平台(如老平台改装的“武库机”)提供目标指示信息。为了支撑这种作战理念,未来的空中平台及其所配武器将更加强调远程化、隐身化和网络化。总之,如果老办法被对手学了去,那就换一套思路。

战备水平稳步下降

如果说代差问题还能通过改换作战模式来解决,那么美空军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不那么好办了。那就是严重的战备不足问题。2012-2017财年,美空军的C类(非致命)事故大大增加,而这类事故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保障能力的缺失。

2019财年军费申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这一问题的忧虑。一方面,空军强调建设“明日之美军”,较之其他军种,新装备研发及采购费用在军费申请中的占比是最高的;另一方面,在空军内部,却不得不将大量资源用在装备维护上,事实上空军占比最高的军费申请项就是装备维护。这组比较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同一个问题:代差优势的削弱与战备水平的下降,给美国空军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建设明日之空军,是为了抵消代差被缩小的中长期冲击。而维护费用居高,则反映了美空军目前的战备水平难以支撑其全球部署以及与重点“竞争对手”在重点区域的对峙。美国理想中的全球性、全域性、压倒性的空中力量优势已是昨日黄花(海军航空兵也面临类似的问题,本文不做探讨)。

美国空军的战备水平正在稳步下降,据其官方数字,2017财年的平均出动率仅为71.3%(2016财年为72.1%),如果从中扣除战备水平较高的无人机队(常年维持在90%左右),有人驾驶型号的总体出动率将低于70%。诚然,这一水平对于其他很多国家已高得惊人,但对美国是不够的,因为全球部署、任务强度等各方面的要求都不同,也算是一种霸权成本。此外,美国“竞争对手”在装备维护和任务保障方面都在稳步提高。

如果把一些重点型号单拎出来看,问题则更加严重。以F-22为例,在2014年美空军大规模裁人之前,“猛禽”的出动率为75%,而目前却连一半都不到(49%),仅2017财年这一数字便下降了11%。同年,F-35的出动率也下降了10%。美空军的其他主力机队,包括运输、侦察、指挥、轰炸、后勤等机型,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如B-2A出动率将将超过50%,而刚刚在伊拉克失事并导致机上人员全部遇难的UH-60G直升机仅有68.9%的出动率。

数据:美国空军;制表:作者、澎湃

使用太狠,维护不够

战备水平下降是多重因素造成的。首先,美国空军从上世纪末开始便没有停止过重大行动,而其作战区域也给装备带来了计划外的麻烦。在中东中亚的长期用兵,使得最初主要针对欧洲和东北亚战场气候环境设计的装备,如F-22,承受了超过预期的损耗。由于前线战事需要,空军从地勤维护到零配件供应都重点保障一线部队,但这又造成了后方单位更加严重的战备困难,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另一个问题是机体老化。虽然战争模式运用的成熟度和经验远远高于新崛起的对手,但代差缩小窗口期美国大量主战装备的寿命均也高于对手。2017财年,美空军平均机体寿命为27.6年。虽然新主力机种仍然年轻,但是空中“老兵”们的老化、配件缺乏、保养跟不上等问题日益严重,由于原厂原件停产等原因,这些问题往往无法用钱解决。为了保证爷爷辈如B-52的出动率,美军不得不从戴维斯-曼森空军基地(即美军飞机坟场)的退役机身上取下配件。为了缓解配件紧缺,空军也想过用3D打印来解决,但是3D打印件往往没有传统配件结实耐用,这对于关键系统的寿命和可靠性都是致命的。

除了装备老化,地勤维护力量的不足是影响美国空军战备水平的更重要因素。正如美国空军机动司令部司令艾佛哈特所言:“赢得战斗靠空气动力学,赢得战争则要靠后勤!”常年作战、航空公司的诱惑、预算压力等等,都影响了高质量地勤人员队伍的维持。特别是在2014年美国空军裁人后,地勤能力一直未能完全恢复,人员缺口最高曾达到4000人。经过多方面努力,2017财年结束时这一缺口缩小至200人,但亡羊补牢不一定犹未迟也。数量补充是容易的,但新手与老兵之间的差距需要长时间弥合。只有中高技术级别地勤人员能够为先进战机进行难度和专业程度较高的维护与保养,而近年补入的新人需要额外5-7年的经验累积和进阶培养才能拉近差距。二者给予作战部队的帮助存在质的差别。

由于缺乏高级士官,即便是一线飞行员也可以切身感受到出动率的下降,具体到每个起落,各项准备工作都比过去更加费时。此外,由于高级地勤士官必须承担更大的工作量,最高达每周50-60小时,士气进一步低落与职业规划改变都不可避免。为此空军想了许多办法,如:扩大入伍奖金颁发范围并侧重维护保养岗位;增加高级士官的再入伍奖金并提高再入伍服役年限;利用“飞机坟场”训练新人,包括最近决定启封“坟场”的F-15和F-16;将最基本的保养工作外包给地方承包商,从而使新兵集中精力进行进阶训练。不过若要后勤队伍达到理想状态,依然还需要5年以上时间。

飞行员短缺

美空军出现战备问题的另一个体现是飞行员短缺。2019财年的军费申请计划培养989名飞行员,并保障88万3748个飞行小时。该计划的背景是,2017年11月美空军宣布了2000名飞行员的缺口,这意味着其实际人数与预算批准人数的缺口超过了25%。空军希望各类飞行员总人数维持在2万,也就是说缺口达10%。在这2000人中,1300人为战斗机飞行员。

为此,2019财年预算申请将延续去年开始的额外奖励金制度,其中优秀飞行员可得到为期13年45万5千美元的奖励。挽留经验丰富的优秀飞行员一直是很大的挑战。根据美空军统计,那些最容易被商业航空公司挖走的是超过1500飞行小时的飞行员。

但钱绝不是唯一的问题。一个常被人忽略的因素作为“天之骄子”的自我认同与成就感。由于战备率的下降,大批飞行员无法达成基本的每月20到25小时飞行时间,大量飞行员因此失去了执行任务的能力,并出现岗位认同危机。此外,本土与一线单位的差距除了后勤保障外,同样存在于飞行小时数上。相比于前线单飞行员,本土的飞行小时数大大低于维持飞行和任务能力所需的平均水平。随着专业能力同时被消磨掉的,是这些飞行员的士气、岗位认同和自豪感。

美空军今年最新的计划是将每年培养的新飞行员数量从1200提高到1400人。但是为了维持全军飞行员人数的动态平衡,这一数量需要达到1600。美军尚未找到很好的办法来解决飞行员短缺。

美空军用了许多办法来提高至少是主力机种和前线部队的战备水平,但难度和挑战都十分巨大。美国将来所要面对的安全挑战已不再仅仅来自实力完全不在一个量级的对手。空中力量在可预期的未来仍将是美国维持战时和平时优势的基石。如果美国不能如愿打造新的代差优势,而新兴大国能够保持定力、按部就班地实现强军建设,目前的战备水平意味着美国失去这一绝对空中优势只是时间问题。

    责任编辑:单雪菱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