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白诗笺证稿》1958年的批校者是如何批判陈寅恪的?

谢泳
2018-05-04 17:53
来源:澎湃新闻

我从孔夫子旧书网偶得一册《元白诗笺证稿》(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闲时翻看,发现此书有题记和一些批校,细读之后,感觉批校对理解当时学者心态及陈寅恪其人其著的时代沉浮不无价值,借用中国古籍批校本称谓,名之为《元白诗笺证稿》批校本。

中国古籍批校本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雕版书;二是墨笔或朱笔批校。此《元白诗笺证稿》是现代铅印书籍,用钢笔批校,可称现代批校本。古籍批校本因有特殊价值,历来有造假者,此《元白诗笺证稿》售价低廉,与通行本价格无异,可排除造假可能。

《元白诗笺证稿》书影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有1950年岭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室刊本,线装一册,可视为此书初版本;1955年,作者修改后,文学古籍刊行社再版,铅印一册,此是《元白诗笺证稿》第二个版本;1958年4月,《元白诗笺证稿》经陈寅恪校正错误,增补材料后,由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铅印本。《元白诗笺证稿》批校本即依此版,略作介绍如下:

题记及作者

扉页钢笔题记(原文竖写):

元白诗笺证稿,考校字义典故、史实,固多独见。然其间贯穿着唯心史观,否定物质生产、阶级斗争和人民群众对文学史的决定作用,把文学当作文学家主观塑造的东西,片面地夸大文学家的天才。对旧史料也毫无批判地运用,且其间为考据而考据,厚古薄今,脱离现实之处,所在多有。但蒐集资料较多,对研究元白诗及唐史皆有参考的价值。惟运用时应加批判分析,否则就会坠入其唯心史观的泥坑。

        锲不舍者敷五记 一九五八、九、十

题记落款“锲不舍者敷五”,我猜测“锲不舍者”或为斋名,“敷五”或名或号,一时没有查到任何史料。网上查到一则“王祺孙”信息,其字敷五,系民国大商人王占元之子,后王敷五子承父业,亦为天津有名富商。王氏父子均雅好书画,与其时画坛名流如于非闇、张大千、齐白石多有往来,收藏极富。无史料判断此“王敷五”即是“锲不舍者敷五”,但从年龄和活动时间推断,此“王敷五”或略具可能,敷五为名,似也不常见。期待博雅君子考出此人,有以教我。

扉页题记

细读此人批校,发现其对中国古籍非常熟悉,批语行文,简洁流畅,铅笔楷书字体方正有力。可推测批者有较高文化修养。为叙述方便,以下姑以“敷五批”为标识。

题记遣词造语及对陈寅恪学术的判断,皆有典型时代痕迹,所谓一分为二的思考方式,对陈寅恪的学术略有肯定,但思想方法上则全面否定。题记虽简短,但同时代批判陈寅恪的所有学者及批判文章,不出此题记思路,可见当时学者所受时代潮流影响之深。

王占元之子王敷五印章

读书批校,属私人行为,一般来说不具外在压力,私人读书批校,而完全不脱主流学术观点,可知时代学术潮流已发生根本变化,而且不排斥学者有认同时代潮流的自觉意识。

1958年,中国学术界批判“厚古薄今”,陈寅恪首当其冲,此后即不上课。当时《历史研究》《光明日报》《新建设》等学术杂志,均刊出过批判陈寅恪的文章,中山大学也将陈寅恪作为重点学术批判对象。“敷五批”深受时代影响,可视为陈寅恪学术命运的一个时代缩影。

具体批语

此本批多校少,校只一二处,无关紧要。批校方式是先用曲线标出原文,针对所标原文意思,在书上端空白处批注(书名号为编者所添),以下一一列出:

陈著:“自来文人作品,其最能为他人所欣赏,最能于世间流播者,未必即是其本身所最得意,最自负自夸者。”敷五批:“不为他人所欣赏,不为世间所流播,虽自负自夸,也不过缺乏人民性的贵族文学。”

陈著:“所谓文人学士之伦,其诠释此诗形诸著作者,以寅恪之浅陋,尚未见有恰当之作。”敷五批:“自负甚高,目空一切。”

该书的批注

陈著:“第一,需知当时文体之关系。第二,需知当时文人之关系。”敷五批:“从文体文人关系释《长恨歌》,如隔靴搔痒。”

陈著:“朱之考异云……”敷五批:“陈氏所谓文体指歌传为一体,引莺莺歌传,《石鼎联句序》及诗为证,但也不能说明其普遍性。”

陈著:“其意境宗旨,迥然分别,俱可称为超妙之文。”敷五批:“其所赞叹,亦甚皮相。”

陈著:“此固微之天才学力之所致,然实亦受乐天之新乐府体裁之暗示。”敷五批:“称微之为天才。”

陈著:“即是白陈诸人,洵为富于天才之文士矣。”敷五批:“称白陈为天才。”

陈著:“虽于白氏之文学无大关涉,然可藉以了却此一重考据公案也。”敷五批:“为考据而考据,虽与无关,亦牵强为之。”

陈著:“未必真见其第一等材料而详考之也……且依第一等材料开元礼为说。”敷五批:“两称一等材料,其对史料重视可见。”

陈著:“正史小说中诸记载何所依据,今不可知……”敷五批:“引书十五种长达四页,仅考出贵妃非处女,不唯与《长恨歌》无关,且作用也不大。”

陈著:“此条失之眉睫,(友朋中夏承焘先生首举以见告,甚感愧也)。”敷五批:“好像治史唯一就是史料,只有烦琐的考据者才如此。”

陈著:“及七夕长生殿私誓等物语之增饰。今不得不略为辩证。”敷五批:“又来考证一番。”

陈著:“寅恪浅陋,姑妄言之,以俟当世博识学人之教证焉。”敷五批:“称浅陋,看似谦虚,而实不然。”

陈著:“乐史所载,未详其最初所出。”敷五批:“《后汉书》卷三零(编者注:应为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言乌桓‘妇人至嫁时乃养发为髻,著句决,饰以金碧,犹中国有簂步摇’注云‘簂或作帼,妇人首饰也。续汉輿服志,公卿刘侯夫人绀缯帼《释名》皇后首饰上有垂珠步则摇之’。范书卷十后纪,和熹邓后条‘以未有步摇环珮,加赐各一具。’以下又考霓裳羽衣曲的来历。”

陈著:“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者,乃依据在翰林时亲见亲闻之经验。”敷五批:“不忘考据。”

陈著:“既着重于舞,故以作‘看’为尤。”敷五批:“考订一‘看’字。又提出材料。”

陈著:“姑记此疑,以俟详考。”敷五批:“从事烦琐考据,因而越考问题越多。以下考六军的来历。”

陈著:“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敷五批:“笺证峨嵋山。”

陈著:“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敷五批:“笺证‘雨铃’二字。”

陈著:“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敷五批:“笺释‘挑灯’二字。”

陈著:“中有一人字太真。”敷五批:“考太真。”

陈著:“而微之天才之所表现者也。”敷五批:“又谈天才。”

陈著:“必就同一性质题目之作品,考定其作成之年代。”敷五批:“再次申明用排比材料方法研究文学史的偏见。”

陈著:“真可谓能所双亡,主宾俱化,专一而更专一,感慨复加感慨。”敷五批:“唯心论调。”

陈著:“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敷五批:“诠释冰下滩,以元白诗反覆相证段氏所解。”

陈著:“戏曲家之说,未知所本,恐不可据。俟考。”敷五批:“需考太多。”

陈著:“江州司马青衫湿。”敷五批:“考‘青衫’二字殊有来历。”

陈著:“宫词不能作于十四暮春之证也。”敷五批:“此章几乎用了一半的篇幅考证微之是否经过连昌行宫,感时抚事而有是作,未免词费。”

陈著:“若非文学之天才,焉能如是。”敷五批:“又叹元稹天才。”

陈著:“微之梦游春诗传诵已逾千载。其间自不免有所伪误。兹举一例言之,如‘娇娃睡犹怒’之‘娇娃’二字。”敷五批:“考证娇娃为獢娃甚允。”

陈著:“《莺莺传》为微之自叙之作,其所谓张生即微之之化名,此固无可疑。”敷五批:“为何此处不考证便下断语?”

陈著:“唐代当时之人即视安史之变叛,为戎狄之乱华,不仅同于地方藩镇之抗拒中央政府,宜乎尊王必先攘夷之理论,成为古文运动之一要点矣。”敷五批:“此又言安史变叛刺激古文运动的兴起。”

陈著:“此类百戏,源出西胡。”敷五批:“考百戏源于西胡与其文化西来的错误论点有关。”

陈著:“献乐及幻人,能变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敷五批:“《汉书·西域传》赞‘作巴俞都卢海中碭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武纪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师古引文颖注云‘盖杂技乐也。巴俞戏鱼龙曼延之属也’。献乐以下数语,并见于后卷八十一陈禅传。元纪·初元五年,罢角抵,荀悦汉纪,罢角抵戏。”

结论

《元白诗笺证稿》批校本,虽为一普通批本,但它的存世和发现还不无意义。

该书版权页

敷五批本整体对陈寅恪学术的判断,表明当时中国学术界基本否定陈寅恪的学术贡献。1958年,郭沫若《关于厚今薄古问题》刊出后,所谓“在资料占有上超过陈寅恪”已产生影响,学术界对陈寅恪重史料及考据的学术风格怀疑远胜认可,不但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敬意,而且助长了在个别史料方面吹毛求疵的风气,敷五批本明显流露对陈寅恪考据方法的轻视和不以为然。

通过敷五批本对陈寅恪学术的评价,可判断当时中国历史学界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和人民性等抽象概念已成流行话语,传统考据方法和重史料应用的研究习惯,已失主导地位。

由《元白诗笺证稿》批校本所留阅读痕迹可以判断批者仔细阅读了全书,批语所占全书比例并不高,似可倒推为凡无批语处,陈寅恪的研究均令人信服,令批者无话可说。

敷五批本中补充了两条关于“角抵戏”和一条“簂步摇”史料,确为陈寅恪所忽略,说明批者对史料的态度很矛盾,自居史料时强调史料的重要性,无话可说时则贬低史料和考据地位。

通观敷五批语,感觉批者具相当史学素养,时在1958年,批者学术背景定是建立在民国学术训练基础之上,但时代转换后极快熟练运用流行学术概念并自觉认同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方法,代表当时中国学界多数学者的选择,趋利避害,随波逐流,成为时代风尚,更反衬出陈寅恪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的时代光芒。

    责任编辑:臧继贤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