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学者曾凡一:出唱片开演唱会的首席科学家

2018-05-02 13:11
上海

提到“一心多用”这个词语,你会想到什么?医学、理学双博士,长江学者,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弹琴、跳舞、作曲,开演唱会、出唱片……没错,这些经历,都属于今天要介绍的这位交大女神,曾凡一!
曾凡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副所长,近年来荣获了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六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以及第六届“上海市巾帼创新奖”等奖项。登上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谢谢了,我的家》节目的嘉宾曾凡一,也具备着“一心多用”的超凡技能。

女神名片

她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副所长,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理学双博士,长江学者,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她带领的“诱导多能干细胞”项目,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9年世界十大医学突破之一;她开过个人演唱会,出过唱片;她可以一连泡在实验室许多天,也能够弹琴、跳舞、作曲……

一面是严谨的科学思维,一面是自由的艺术灵魂,曾凡一立体而多面,每一面都折射出她人生的五彩缤纷。

走近曾凡一的成长故事

一心多用是门艺术

父母都爱音乐,母亲会弹钢琴唱越剧,父亲常常会写小说、画画,在这样氛围中生活的小女孩,曾经一度以为自己家是个艺术家庭。

文艺背后的曾家,其实是一个科研家庭。父亲曾溢滔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主要从事人类遗传病的防治以及分子胚胎学的研究;母亲黄淑帧是上海交通大学儿童医院的终身教授、“新世纪巾帼发明家奖”获得者,也是“新中国60年上海百位突出贡献杰出女性”之一。

科研中的父母

曾凡一的父母都是著名的遗传学家,在年轻时都是饱含激情的文艺青年。曾溢滔喜欢摄影、油画、交响乐并且擅长文学写作,他所创作的获奖小说曾被拍摄成电影;黄淑帧从7岁就开始学习钢琴,具有很高的音乐造诣。从小,父母便教曾凡一接触和学习不同领域的课程,发展不同方向的爱好。

那时候弄堂里的邻居见到,难免质疑,你家小孩一心这么多用,学这么多东西,将来会把她折腾坏的。父亲便悄悄对曾凡一说:“一心多用是门艺术。”正是这一句提点,开启了曾凡一出色且绚丽的一生。

纸上弹琴,错中实验

对曾家来说,一心多用并不意味着三心二意,用心的每一面,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和付出。

小时候曾凡一家中生活很清贫,买不起一架钢琴。为了教孩子学钢琴,母亲在硬纸板上画出黑白琴键,父亲画出五线谱。每周中有六天,曾凡一在纸板上练习钢琴指法,而剩下的一天,则到有钢琴的阿姨家弹真的钢琴,就是这样日复一日,才培养起了她在音乐上的一技之长。

弹钢琴的小曾凡一

陪伴曾凡一成长的,除了浓郁的艺术气息,还有各种实验试剂的气味。小时候她不小心加错样品量,给父母闯了祸,然而父母并没有批评她,反而还夸奖她,教给她要从错误和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最后还从中获得了新的实验方法。

科研中的曾氏父女

我正努力成为一名科学艺术家

高中的时候,在母亲的鼓励下,曾凡一参加了上海流行音乐大赛,没想到一路斩获第一名,甚至有唱片公司说服她出道做音乐。一边是从小立下的志向,一边是刚被挖掘的歌唱天赋,实难选择。但曾凡一最终选择了科研事业,因此她远赴美国朝着自己的科研道路前行。

1988年,曾凡一到美国的圣地亚哥的加州大学修读生物学专业。她因为学科专业知识扎实,再加上学习刻苦,仅用三年时间就把四年的课程修完了。同时还自主修读了音乐系和作曲系的所有专业课程,继续唱歌、弹琴、作曲,科研之余出出唱片等,更加夯实了音乐基础。

这时她醒悟,其实并不一定要在科学与艺术之间择一而从,在自己的努力下可以把两者同时兼顾。

90年代曾凡一演唱会

这些在别人眼中或许是不务正业的事情,在曾凡一看来,都与她所选择的科学事业不可分割,而且这些跨界所付出的努力,都成为了她人生的沉淀,甚至成为她学业和事业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步。

申请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时候,正是因为她出的唱片,让她在众多申请者中格外获得校方的青睐。她成为了来自中国大陆就读该校的第一位获得医学和理学双学位的博士生。人生越往后走,曾凡一越深刻地领会到父亲当年对她说的“一心多用是门艺术”的真谛。

几番波折的回国科研路

曾凡一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发育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在美深造期间,她系统性地研究了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基因表达和调控,建立了一个线性RNA扩增的新技术和数个反差cDNA*基因库。她对小鼠植入着床前胚胎发育的39000多个基因表达谱进行动态分析,进而揭示了胚胎发育早期各阶段的基因生物学功能。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的头两年,曾凡一不仅在科研上取得了不少成就,也逐渐拨开了自己人生道路中的迷雾。

于是她毅然休学回国参加国内的科研项目,也是为了“北漂”追寻音乐梦想。

曾凡一参加当时国内的奶牛乳腺生殖反应器研究

起初曾凡一的父母对她的休学决定感到十分诧异,认为堂堂一个双学位博士放弃大好科研前途,去当一个半吊子的音乐家实在荒谬。但曾凡一没有因父母的不理解而气馁和生气,而是用电子合成器在十天之内创造出十几首风格迥异的交响乐曲。

也因此用音乐实力说服了父母,赢得他们的支持。曾凡一的双螺旋中代表科研的一条链早已在多年的学习进修中成形。这时,代表艺术的另一条链也在她对梦想的热爱与努力下逐渐铸成。

在休学回国的这段时间里,她专注歌曲创作,终于出版了高中时期错过的个人演唱专辑。

她的原创歌曲《红帆》拍成的MTV获得了CCTV音乐大奖,个人也先后两次获得中央电视台MTV大赛的特别荣誉奖等奖项。她还在北京、上海、广州、华盛顿等地举办了多场个人演唱会,圆梦舞台。

获得第三届CCTV音乐电视大赛特别荣誉奖后全家合影

本以为这番波折之后曾凡一将会走上艺术道路,但她在国内呆了两年后又暂别对音乐的热爱,飞往美国完成余下的学业。骨子里科研的血液始终不停歇地流淌着,她终究属于实验室。

赴美留学之始,曾凡一就想着将来要把国外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国内的医学研究中。因此她于2005年回到中国,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工作。

曾凡一所带领的团队近年来一直聚焦于干细胞生物学的研究。

终于在2009年与中科院动物所周琪等人合作,首次利用iPS细胞四倍体囊胚*注射得到第一只存活小鼠“小小”。他们用3株细胞系获得了共计27只活体小鼠,有的甚至能繁殖后代。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证明了iPS细胞具有全能性,也干细胞研究领域跨时代的一步。

世界上第一只iPS细胞培育存活的小鼠“小小”

这一项研究在医学界引起很大的反响。它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9年世界医学十大突破之一,同时也入选了2009年中国十大基础研究和中国十大科学进展。

项目主要负责人:曾凡一教授、周琪研究员、王秀杰研究员(从左往右)

科学研究是无止境的,曾凡一的科研道路没有因为巨大的成就而止步。相反,她仍然在实验室前线亲自完成一项又一项复杂的实验操作。同时还把自己多年来的科研经验传授给她的学生,助力我国科研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曾凡一教授在指导学生做实验

如今的曾凡一,拥有那么多众人仰望的成就和荣誉,她的自我介绍却谦虚而平实:“我是一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我正努力地成为一名科学艺术家。”

家庭画像
科研与艺术交织的生活,在别人眼中也许很难很累,但对曾凡一来说如同DNA的双螺旋一样,则是天然相合的互补,在她的生命中不可分割,并驾齐驱。

来源:CCTV-4 《谢谢了,我的家》、SME公众号

责任编辑:金雪

(原标题《交大女神,你赢了!双博士,长江学者,还出唱片开演唱会……》)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