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址”日记|红色研学,让孩子们不仅仅学到知识

澎湃新闻驻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周航 实习生 朱奕奕
2018-04-28 18:14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2018年4月28日,上海市北海中学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澎湃新闻记者 周航 实习生 朱奕奕 摄

4月28日,星期六,晴。

上午九点不到,一队系着红领巾的学生,就早早排在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领票处,甫一开门,就快步进馆,对照着手里的册子,不断搜寻展板的内容。

“我们今天七点就起床了,自己坐地铁来的。”男生朱桢乐说,他们都来自上海市北海中学,今年就读七年级,这天来完成探索任务。

他们每个人的手上,都拿着一本红色封面的薄册子,里面按照一大会址、二大会址等红色景点分门别类,出了不同类型的题目,例如,“认一认”要对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三人的照片答出人名,而“摘一摘”则需填写毛泽东那句总结革命发展历程的话。

北海中学综合课程实践手册《追寻红色印记》上海篇内页。澎湃新闻记者 周航 实习生 朱奕奕 摄

朱桢乐说,他们每组6-8人,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题目,而且不能用手机查题,也不能在馆内大声喧哗,否则暗中观察的教师,看到后会记录扣分。

没一会儿,朱桢乐就和另一位小伙伴完成了小组交给他们的任务——填对三个头像的人名,他们原本就有印象,在一大会址搜寻着展板,很快确认了自己的答案。

走出纪念馆,朱桢乐又和组里的同学碰上头,大家一番寻觅,找到了接头教师,取到下一个任务卡,盖了章,又背起书包,向周公馆和中共二大会址进发。

“我们这个册子里有一些简单的问答题,让学生学习主要知识点,同时也有很多拓展性任务和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带队教师黄晓慧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

黄晓慧说,这次红色研学活动属于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随着中考改革的深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越发受到关注,学校希望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活动策划和自我实践能力。

年级主任洪捷表示,整个活动学生需自行选择交通工具、游览顺序以及任务的完成方式,学校会提供一定的资金,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合理使用。

洪捷说,尽管在这次红色研学的行动中,学生有很大的自主权,但七年级的所有教师以及校长、副校长都出动了,在暗中观察学生们的行为,保障学生们的安全。

“他们和历史书上看起来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北海中学学生朱家驹觉得,今天的活动特别有意义,因为不仅学习了历史,还加深了对很多历史人物的了解。

“不仅是这样,一开始看到清政府不好好保护中国,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的时候,我特别生气,但是幸好中国共产党的英雄们站了出来,保护了祖国。”同组同学孙尉耀在一旁补充道。

上海市北海中学七年级的一个学习小组在中共一大会址入口处合影。受访者 供图

“上海之旅是红色研学的开端。”洪捷介绍,五月底,学校还要组织学生去嘉兴南湖,花两天一夜时间游学,“想要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学习经历。”

整个游学活动结束后,他们还要与其他年级的同学和家长分享经历,展示学习成果。

    责任编辑:王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