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上海文化|上海之春开幕,作曲家用交响编写创世神话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2018-04-28 10:09
来源:澎湃新闻

随着陆在易、许舒亚、龚天鹏老中青三代作曲家共同启动开幕装置节拍器,4月27日晚,第35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正式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拉开序幕。

“中华创世神话原创作品音乐会”充分发挥上海“文化码头”的作用,集结了上海本土作曲家许舒亚、徐孟东、叶国辉、周湘林、陈牧声,北京和天津作曲家秦文琛、徐昌俊,奥地利华人作曲家黄霭琳,用国际交响语言讲述了八个中华创世神话故事,八部作品皆为原创新作,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添砖加瓦。

陆在易、许舒亚、龚天鹏三位作曲家启动开幕装置。

用交响语言说中国故事

盘古开天、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牛郎织女、嫦娥奔月、伶伦制乐、鼎定天下,开幕音乐会八部作品对应八个不同的故事,尽管都采用了交响语言,风格却不尽相同,既有统一又有对比。

《盘古开天》为音乐会开篇,器乐配置雄浑,男声吟哦贯穿全曲,音色沉郁,没有冗余的语言和文字,让人联想起盘古开天地的沉闷和混沌。

作曲家许舒亚特邀来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加盟,他说,用音乐展现中国听众耳熟能详的创世神话并不容易,相比有画面感和故事性的《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盘古开天》更难表达,“与其用音乐来展现画面,莫若传递一种情绪。它要表述的是天地诞生的开端,人类还未出现,所以任何优美、精致、成熟的表达都不太适用。”

八部作品均由作曲家自选主题,有不少人选择从中国传统文化吸收营养,陈牧声《愚公移山》合唱部分的唱词取自《诗经》之《小雅·南山有台》篇,“南山有台,北山有莱……”;秦文琛的《伶伦制乐》为展现凤凰与万鸟和鸣的景象,用上了民间捕鸟神器竹笛;周湘林的《鼎定天下》压阵全场,也在曲中援引了最古老古琴曲《华胥引》里的音乐元素,同时用诗经格式融入新写的诗词……

有意思的是,八部作品里有四部不约而同用到了合唱。

沈洋在《盘古开天》上吟唱。

作曲家黄霭琳是童声合唱团出身,定下《嫦娥奔月》的那一刻,她就想到了合唱。不过,曲子写完她就知道对童声合唱团的挑战有多大,“我写的曲子完全没有调性,和交响乐团是抗衡的关系,一种无调性,一种有调性,60个孩子没有伴奏,还能做到音准、音高、音色一次到位,我很惊讶。”

写曲时,黄霭琳将广东童谣《月光光》的旋律融入其中,唱出了海外华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奔着《嫦娥奔月》去也是因为每年中秋我都会想家,我希望通过孩子的声音唤醒思念的情绪,所以接到这个命题很幸福。”

在指挥张洁敏的带领下,当晚的音乐会由上海交响乐团、上海音乐学院合唱团、春天少年合唱团同台演绎,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钢琴家俞湘君加盟,整个创作和表演团队近300人,其规模在上海之春的历史上也不多见。

春天少年合唱团在音乐会上。

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4月27日至5月17日,21天的时间里,“上海之春”将陆续推出37台音乐舞蹈演出,聚焦“中国故事”“民族瑰宝”“海派精神”等关键词。

为了用足上海在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方面的资源,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上海之春”专门策划了系列主题演出。

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歌剧院一直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上海之春”上,两院将接连推出原创歌剧《贺绿汀》和《晨钟》(音乐会版),积极挖掘红色资源,展现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之时,人民音乐家贺绿汀、革命先驱李大钊追求理想的事迹。

上海是海派文化的集散地,今年的“上海之春”不乏世界名家名团的身影,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美国太平洋交响乐团、汉堡议会音乐家古乐团、小提琴家祖克曼……他们的到来,展现的是上海开放多元的海派文化特质、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胸襟。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莫斯科大剧院歌剧团。莫斯科大剧院是俄罗斯的文化标志,旗下的歌剧团、芭蕾舞团世界闻名,“上海之春”上,歌剧团将带来里姆斯基·柯萨科夫首演于1899年的歌剧《沙皇的新娘》,这也是莫斯科大剧院歌剧团在上海的首秀。

上海地处江南,素与江苏、浙江联系紧密,今年,“上海之春”也将大力推广江南文化。《在希望的田野上》合唱展演活动上,来自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的合唱团队将以合唱形式讴歌时代,这也是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第一次在上海之春实现艺术的大联合、文化的大合唱。

催生经典,新人辈出,推新人新作是“上海之春”的传统。今年,“上海之春”将推出多台新人新作专场,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的《中国艺术歌曲百年(二):我爱这土地》、竹笛演奏家唐俊乔的音乐剧场《笛韵天籁》、青年作曲家龚天鹏的《第十交响曲“京剧幻想”》、青年作曲家郭思达的《牡丹亭》都将在音乐节亮声。

除此之外,“上海之春”还将举办“进地铁”“进商圈”“进学校”“进军营”等主题展演活动,观众在家门口便能与艺术“大咖”面对面互动交流。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