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址”日记|夫妻往来中澳生活,希望儿子更了解中国

澎湃新闻驻中共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李菁
2018-04-26 22:04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4月26日,星期四,天气晴。

在两天前的一轮短暂降温过后,上海又“回到春天”,阳光下甚至有些炎热。

当日下午2点,在位于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门口,参观者排起了长队。队伍中,有导游在介绍中共一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也有参观者在交流党史。纪念馆内实时人数显示屏上显示,截至下午2点,今日参观者总人数已逾4000。

2018年4月26日,许喆(右一)及其丈夫、儿子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 摄

这一天,许喆和她的丈夫、儿子一同前来参观。在纪念馆内,许喆看得十分仔细。

“我和我先生都对历史很感兴趣。”许喆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这次他们一家三口到上海旅游,到了新天地后,她看见兴业路上有很多人,走近后发现,这座颇具特色的石库门建筑正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会址,便立刻决定进入参观,“我一看这是一大会址,那肯定要看啊,怎么能错过。”

参观时,许喆一边同丈夫交流想法,一边向6岁半的儿子介绍起了展陈,儿子则认真读着展板上的英文介绍。

因为工作的关系,许喆和丈夫在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来回生活,儿子在国内念的幼儿园,小学开始便去了澳大利亚,所以普通话和英文都很好。

“我们虽然经常去国外,可是我们自己是中国人,当然希望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好。”许喆坦言,“我就很爱国,所以我也会让儿子多接触一些自己国家的历史和传统。”

从参观者的角度来看,许喆认为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是展示近代中国历史、上海历史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展陈很用心,我去过很多展馆,这是质量很高的一个。”许喆认为,纪念馆中很多细节极具心思:编排在一起的展板之间具有架构性、脉络清晰;对于共产党先驱生平的展示客观公正,陈列事实,没有特殊化。

在参观中,许喆看到一部分共产党先驱在年纪很轻时就已牺牲,内心十分感怀。“选择信仰也是选择了一种人生道路。”她说,新中国成立后社会面貌焕然一新,这离不开先辈的牺牲,也离不开万众一心的坚持。

在纪念馆二楼尾厅, LED大屏幕播放着介绍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视频《追梦》,参观者们不约而同停下脚步凝神观看。许喆特地举高儿子告诉他,“快看,这是毛主席。”

    责任编辑:徐晓阳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