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址”日记|参观者:信念会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澎湃新闻驻中共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陈逸欣
2018-04-25 20:02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4月25日,星期三,晴。

这一天,欧世华第一次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得很仔细,他10点半左右入馆,直到中午12点才结束了参观。

2018年4月25日,来自广东的欧世华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内参观。  澎湃新闻记者 陈逸欣 图

“小时候受共产党影响很深,过来看看共产党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来自广州的欧世华今年50岁,他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这次来上海就是为了参观一大会址纪念馆,他这周一就来过一次,想不到闭馆,于是25日又过来了。

欧世华说,自己是听《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这首革命歌曲长大的,上学后通过课本,又接触到了江姐、雷锋这些革命烈士的事迹,从小就感受着那个年代的精神。

他那时不太理解,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支撑着这些革命烈士,可以让他们奋不顾身、视死如归。但也就是那时,欧世华记住了这些烈士们都有一个光荣的称号——中国共产党员。

这一次参观,欧世华觉得不虚此行。他说,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参观,自己渐渐明白了是什么支撑着革命烈士们可以在艰难困境中奋不顾身,对党的事业始终如一的忠诚。

“我认为靠的是一股坚定的信念。”欧世华说,这种信念会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让革命烈士们奋不顾身,“这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欧世华感慨,通过整个参观过程,他回顾了近百年的党史,也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能从逆境中走出,并且一步步发展壮大的不易。

38岁的上海市民李瑛说,她今天正好在附近办事,就近来参观了,“走进来就有一种庄严的感觉。”她说,每次参观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她觉得现在一大会址纪念馆内的馆藏和表现形式都更丰富了,更能够感染人了。

这一次前来参观,李瑛感到很难忘,尤其是刚进门时,看到一幅名为《起点》的巨型浮雕,“感觉相当震撼”。展示中,出席中共一大的十三位代表和两位共产国际代表均以半身浮雕形象出现,栩栩如生。作为人物浮雕背景的,是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李瑛称,用这种浮雕的形式来表现中共一大的代表形象,更深入人心。

李瑛还透露,下次准备带10岁的孩子过来参观,“孩子从小在国外长大,但作为一名中国人,理应了解党和国家的历史,培养爱国意识。”

    责任编辑:徐晓阳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