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

沈叶/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2018-04-24 21:57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根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从端正政绩观入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再次强调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功成不必在我”,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这一深刻阐述回答了“为谁创造政绩、怎样体现政绩、如何创造政绩”的问题,为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提供了标尺,也为从根子上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指明了路径。

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戳破急功近利、忽视长远的“泡沫政绩”

政绩有“显”“潜”之分,显绩大家看得见,当然领导也看得见,因而容易赢得喝彩、获得褒奖,而潜绩则不是人人都能认识到,或者一段时期内无法体现出来,不仅不易得到认同,甚至会落下怨言,虽然日后“功莫大焉”,但往往已经是“人走茶凉”,享受不到掌声了。正因如此,一些党员干部“厚此薄彼”,一味追求“功成必须在我”。为了求显绩,有的一上任就“烧三把火”,背离高质量发展要求,上大项目、搞大工程,甚至不惜债台高筑;有的在脱贫攻坚中急功近利、脱离实际,盲目追求“早摘帽”,只顾给钱给物,却不顾是否可持续,结果“边脱边返”“刚脱又返”;有的“新官不理旧账”,想的是“自己种树自己乘凉”,为求任上见效,哪怕竭泽而渔……

不择手段做“显功”,不做“潜功”,一味追求“显绩”,不甘于“潜绩”,创造出来的往往是“泡沫”,乍看之下能力了得、硕果累累,甚至还顶着五颜六色的光环,但揭开那华丽的外表,实质就是私心为上,为自己捞取升迁的“资本”。有的“泡沫政绩”罔顾客观规律,搞寅吃卯粮、邀约民心,只把工作做在显眼处,不仅人民群众没得到多少实实在在的好处,反倒可能在“泡沫”破裂之后留下巨大后遗症,给地方发展背上沉重包袱。日前,《重庆日报》就披露,孙政才大搞所谓“民生工程”,却有名无实,让老百姓缺少获得感,实则想为自己贴金;薄熙来搞的所谓“民生10条”“共富12条”,实质上都是虚假表演、政治表演。

干事创业不能一心想即时见效、立竿见影。要做出实绩,必须进行长期努力。党的事业不应“人走茶凉”,需要一棒接着一棒传,一任接着一任干。只有摒弃私心杂念,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政绩观,对认准了的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每一任领导干部都甘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才能始终不渝地造福人民。山西省右玉县18任党委班子不搞个人政绩、不搞“亮点工程”,60多年来一任接着一任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终于把“不毛之地”打造成“塞上绿洲”;半个多世纪中,河北塞罕坝三代林场人接续奋斗、矢志不移,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沙地上创造出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造福当地、泽被后世。事实证明,做显功与做潜功并不矛盾,着眼长远、脚踏实地不但可以创造政绩,而且可以创造了不起的大政绩。

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摒弃只唯上、不唯实的“注意力政绩”

搞清楚创造政绩为了谁,是为官从政、干事创业的核心问题。

今年年初,宁夏石嘴山雾炮车作业人员给环境数据监测点喷雾降尘,因“用力过猛”把环保局大楼喷成“冰雕”的事件在网上传为笑谈。环保理应在治污上发力,结果却挖空心思在监测数据和监测工具上“动手脚”,只因在环保考核权重加大的当下,有关干部需要用好看的数据向上级交差,完全不是站在“子孙后代”“以民为本”的立场抓环保。

这与前些年流行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本质上是相同的。在更多的例子中,我们看到,一些干部为了在上级面前挣“脸面”,只注重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完全不考虑群众的观感:推进城乡环境治理,只将房屋面向公路的一侧刷白,另一侧不管不顾,是因为领导看不见;主干道干净整洁,背街小巷脏乱差,是因为领导不常去;扶贫项目不容易扶进偏僻乡村,是因为领导到不了;各种资源扎堆儿放,各种荣誉扎堆儿评,是因为此乃示范点、领导联系点……这种只为了领导“注意力”、不考虑群众“满意度”的“注意力政绩”往往不顾发展实际、不讲客观规律,唯恐上级看不到自己的努力,只为树立自身形象、给自己提拔升迁铺路。

一旦“注意力政绩”得势,吃亏的是老实型干部,伤害的还是人民群众。它不仅容易在党员干部中形成投机取巧的心理倾向和好大喜功的浮夸作风,让踏踏实实做事的干部感到不公平,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而且背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伤害群众感情,无法让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最终还可能留下一堆“烂摊子”,造成巨大的损失。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共产党人的政绩只能来自为人民谋福祉,只能出自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出自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摒弃只唯上、不唯实的“注意力政绩”,一方面党员干部须牢记,群众才是政绩最终的考核者和评判者,群众满意才是工作努力的真正方向,另一方面也需要领导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真实情况,不给那些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花架子”以机会。

弘扬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防止重“包装”、讲“花哨”的“材料政绩”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干部干得怎么样,分量有多重,不是靠自己说出来的,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然而,一些党员干部却信奉“工作干得好不好,全靠材料汇总表;工作方式新不新,全看写手精不精”,在用实绩还是用材料体现政绩的问题上走偏了。

梳理新闻报道,不重实效重包装、不看做的看写的、把精力放在“材料美化”上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工作任务刚布置下去,“成效”“经验”就汇总好了;有的无论写领导讲话还是整理文件报告,都要求合辙押韵、对仗华丽;有的凡事要求“工作留痕”,基层干部没有被干工作累垮,反而被写材料累趴;有的“把说的当成做的、把计划当成现实、把思路当作成绩”,如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崂山国土资源分局在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长达2年的时间里,将推进崂山风景区102个采石坑治理恢复工作仅停留在制定规划和方案层面,未采取实际治理恢复措施,对景区自然风貌、环境保护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均造成一定影响。

事前谋划、事后总结对于工作开展是必要的,材料作为工作成效的反映,应当实事求是地描述。文字材料如果成了工作落实的替代品,便是本末倒置。“材料政绩”背后是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作祟,它不仅架空政策落实,无法给地方发展、民生福祉带来增益,还会形成漂浮作风,挫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邓小平同志说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1992年在深圳国贸大厦53层,他指着窗外鳞次栉比的繁荣景象感慨道,深圳发展这么快,是靠实干干出来的,不是靠讲话讲出来的,不是靠写文章写出来的。我们共产党人干事创业,鼓励争“彩头”、出政绩,但应该争利民生的“彩头”、出实打实的政绩,关键看怎么做,而不是怎么说。幻想闭门造车写材料、动动笔头走捷径是行不通的,用材料粉饰出来的政绩也不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罢了。党员干部唯有实干苦干、不务虚名,才能拿出硬邦邦的实绩,才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决定着党员干部的作风和作为,也影响着一地区或一单位的事业发展能否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干扰破坏。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我国发展的美好蓝图,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党员干部就要从端正政绩观做起,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兢兢业业接力奋斗。

(原题为《本刊观察之一 追求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政绩不在“显”“潜”而在“为谁”》)

    责任编辑:蒋子文
    校对:栾梦